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7年第9期 ID: 92968

[ 陈晓枝 文选 ]   

如何夯实起始年级的作文叙事功底

◇ 陈晓枝


  问题解读
  
  随着课改的推进,鄂教版新教材已全面启用,就语文学科而言,每一单元的设置无不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四篇有着同一主题的美文加上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口语交际,综合性语文活动以及相关的作文训练,学生在知识点的获得上的确是丰富而深入的。然而在能力点的设置上,教材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尤其是作文这个被大家公认为重中之重的板块上,竟缺乏一个清晰的步骤鲜明的能力训练系列,课程达标手册上也是笼统的一句“能自由运用以记叙为主兼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作文”,至于七年级作文该达到什么能力,八年级九年级的作文又将如何有序的进行哪一能力的训练,只有让各位老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如果教育者是有经验的教师,这个问题当然是多此一举,可如果是工作没多久经验不足的教师呢?“误人子弟”恐怕到头来就不是一句自谦的话了。
  从认知规律而言,中学生在七年级时刚告别童年,思维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对事物缺乏理性的认识,所以,在七年级就要他们对某些人或事大发感叹议论显然是不适合的,他们的人生阅历也没到这个层面上来,未来在向他们招手,太多新鲜的事物等着他们去尝试,幻想类,描写类作文肯定是七年级学生所喜欢接受的;另外,就记叙这种表达方式本身而言,它在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中本来也是处于起始地位,排行第一的。所以,无论是从中学生的人生阅历、认知规律而言,还是从记叙这种表达方式本身而言,叙事功底肯定是要在七年级就要夯实到位的。
  然而部分老师显然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总以为学生能写出一手文才斐然的文章便是到了家,等到作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逐步提高,越来越要求有文采的同时还要有思想,有深度,而这个深度又是要建立在一些比较基础的能力比如叙事是否简洁生动上才能成立时,想要再回头进行训练,时间已经晚了。
  我认为,在鼓励学生自由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多作文并且爱作文的同时,别忘了在七年级时夯实学生的叙事功底,八年级夯实学生的描写抒情功底,九年级则顺理成章夯实学生的议论功底,循序渐进,有点有面,这应该成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案例
  
  又是一届新学生。望着他们稚嫩的笑脸,我暗暗发誓要好好运用新课标的精神把他们培养成材。第一次当堂作文,对于七年级起始年级,叙事功底是七年级要强调的重点。虽然教材上没有明文表示,但作为有十几年教龄的语文老师,应该自己有个标高尺度。叙事过了关,抒情议论才不会是空中楼阁。作文题是这样的:
  题目:学完了第一单元,我们伴随着金波回忆了伴随他成长的三件玩具,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又跟随着冯骥才捅了他爷爷后院的马蜂窝,体验到了成长岁月中一时冒失换来的无尽后悔;还追随了海鸥乔那坦和立誓要看大海的少年翻山高飞,体验了成长征途中立大志带来的寂寞和酸。在你的成长经历中,一定也有许多难忘的故事和深刻的体验,快拿起你的笔杆,写下你成长的经历和感悟吧。
  参考题目:我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
  成长是一种敲打
  成长感悟
  照例是一节课给他们当堂练笔,唰唰唰唰,满教室的小脑袋都在奋笔疾书,我高兴地发现,这一届的学生在文章的篇幅上较之过去有很大进步,不再是提起作文抓脑袋,咬破笔杆才凑一排了,洋洋洒洒,99%都达到了500字的篇幅。可是仔细再一看,我傻眼了。选取一篇典型病文摘录如下:
  例文1
  成长是一种敲打
  成长是一种敲打,像小鸟长满了羽毛,可以遨游天际。
  成长是一种敲打,如鱼儿学会了畅游,所以自由自在。
  成长啊,是一种敲打,没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我不想长大啊!这句话出自我同学之口。
  为什么不成长呢?我疑惑不解。
  时间哪,我能用什么来填满我那幻想的心啊!成长代表失去。
  不要悲观,我的朋友。你知道吗?成长也是一种敲打!你所失去的时间锻造了你,工作换来了生存,学习换来了创造。你并不只有失去啊!在你付出的同时,上帝送给你了最美好,最珍贵的东西啊!
  成长像蝴蝶,受尽了郁闷,最终破茧而出,用最美丽的颜色,为大地增添了生气。
  成长像花朵,经过了漫长的孕育,终于把那清丽的枝叶投向了人间。
  成长是蓝天,它包容了每一片土地。
  成长是大地,它接受了生灵的践踏。
  成长是阳光,它的每一寸光线都照亮了人间。
  成长是付出,它的点滴交织了未来。
  成长是铁,经过敲打,才有今日的赞美。
  成长是一种敲打,它让我们有了明天!
  乍一看,真是一篇美文,难怪我的实习老师会把她的分数打到了36分(满分40分)的高度,可是仔细一品,都是什么感悟啊,“小鸟长满了羽毛,可以遨游天际”哪是敲打啊,分明是快乐,既然成长是敲打,又何必再谈什么“成长是蓝天,它包容了每一片土地。成长是大地,它接受了生灵的践踏。成长是阳光,成长是付出等等与中心不一致的感悟呢?类似这样的文章相当多,都是一个特点,文采华美,却找不到一件具体的事例。没有什么感悟或感悟太杂太乱。
  因此,我认定了一个目标,教会学生写好叙事类的文章,掌握叙事类文章的基本技法,做好起始年级的作文起步工作,拟好作文讲座标题“选取一件事具体的写”,选取了几篇范文,开始了起始年级的第一次作文讲座。
  
  第一课时
  
  第一步:初评
  方法:把选好的几篇例文隐去姓名分数打印成14份,四人小组一组一份,选出最好的文章和最不好的文章。例文如下:
  例文1成长是一种敲打,见上。
  例文2、例文3因篇幅有限略,后面依次略。
  果不其然,初评结果,14个小组有8个小组一致认为第一篇文章最好,他们被她的文采折服了,弄晕了。全然不知我们的作文题更多的是强调要通过叙事来谈感悟,一部分人也不知道敲打究竟为何意,当然也不知道这篇文章下笔生花,离题万里了。
  第二步:再评
  方法:审清作文题,找出重要字眼,得出这次作文的标准。
  学生中的佼佼者很快在作文题中的“成长的经历和感悟”下划了线,得出了此次作文必须写成叙事类的文章,再评结果,第一篇作文由最好的一篇一下子降为最糟糕的一篇。
  可是,怎样选取一件事具体地写呢?对于这篇文章,首先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敲打,我找到了一篇关于敲打的解释的片断,选取了其中一部分,(见划线部分),念给学生听。又将这篇文章的大意及主旨讲了一下,很快,学生弄懂了敲打的含义。第一节课的时间也到此结束。我布置了家庭作业,让大家找找关于敲打的好文章,也专门把例文1的作者留下来辅导了一下。选段如下:
  碎片,或者璞玉 文/陈全忠
  人其实比物高明不了多少,都有浅尝则歇,稍歇则停,稍停则朽的惰性,都需要不停地敲打,来激励新的勇气。
  细细想来,自己20多年来的路程,就是一路被敲打着走过来的。孩提时淘气,挑食,爱睡懒觉,每天都被父母敲打着——见人要微笑问好;三餐多吃五谷杂粮;早睡早起锻炼身体……这样的敲打受益终身,以致现在身体、习性上都没有留下不良病根,待人处世还得了温和沉静的好评。少年时健忘、骄傲、好赌气,时常被师长们敲打着——要养成一个好习惯,今日事今日毕;不要做井底之蛙,多站在高处看风景……严谨的做事方式和开阔的胸襟就是这样被敲打出来的。
  ……
  巴金的那套《忏悔录》也令我震撼,展示了另一种人生境界。一个活得强劲有力的生命,不仅需要外来的敲打,同样需要自我的敲打,而后者更真实残酷,更接近生命本质。
   [##]
  ……
  多少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老家屋后的石场中石匠们凿石的情景。在凿子有力的敲打中,火花四溅,碎片四散飞扬,我的眼睛一片刺痛。父亲告诉我说:一块成长中的石头,要么被敲打成为碎片,要么被雕凿成为无价之宝。不经敲打的石头,必定是被废弃的顽石。
  在人生不断的敲打中,我们会成为石头的哪一部分呢?
  
  第二课时
  
  第三步:点评
  第二天,学生交来了很多关于敲打的好作文。我选取了其中较好的一篇,印成14份,发给14个小组。学生终于弄清楚了敲打的含义以及这个作文的写作方法。范文如下:
  
  范文1
  成长是一种敲打
  成长是一种敲打,它让你在迷茫中清醒,它把你从美好的童年中一路敲打过来,每打一下,都会在我心中留下一个赤红色的印迹,在我心里,那条最深的印迹仍那么清晰犹新。
  那是在我读小学三年级时的一个中午,同学差不多已经到操场上去玩了,教室里只有我和另外两位同学。我们都没事干,又懒得到那炙热的操场上去与同学们打闹。“唉,真无聊,无聊死了。”旁边的李翔终于开口了。我们又坐了十几分钟,我再也忍不住拿出一个瓶子朝刘明扔去,他又扔了过来。我们这样扔过来扔过去也引起了李翔的注意,接着,他也加入了进来。
  我们“扔”得很开心,当然,也没了先前教室里面那安静的场面,我们扔得越来越忘形,扔得越来越高,忽然,“砰——哗啦”的声响,使我感到眼前一片茫然,正当我清醒过来时,周围已经围满了学生,有的在嘲笑我们,还有的也在为我们担心。
  我真后悔,可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现在事情已经发生,电杠已经被我们“打”下来了,说什么也没有用,只有等待老师的审讯。
  过了大约两分钟,我们被“传”到办公室,老师把我们狠狠的训了一顿,然后两句话:“写一份检讨。把电杠买一个回来。”审讯完毕,当我们回到教室,同学们一窝蜂地围过来,问这问那。
  我们花了一个中午时间在教室里反思,写检讨,这时的教室,又是那么安静,只是不时传来我的抽泣声。
  从那以后,每当做一件事之前,我总会想想后果会怎样,想想那件事是否造成损失。
  成长是一种敲打,它敲着你长大,它打着你前行……
  解决好不选事例来表达感悟这个坏习惯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将一件事叙述具体了。我在提出评价一件事是否具体要看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否齐全,人物的五描写(外貌或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场面)是否有2-3种,而且是否安排在文章的高潮段落这几个标准后,学生很快认为[范文1]中的六要素五描写都做得不错。[例文2]则做得最不好。于是,怎样使[例文2]变得具体生动便是第二课时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发动学生概括[例文2]的中心,一番评讲后,学生将中心概括如下:
  本文通过记叙作者放学后劝说两个打架的小朋友重归于好的事,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告诉了我们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
  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开始改写,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高潮部分加进五描写中的2-3种。除了叙事不够具体,这篇文章的开头还重复??拢?徊⒏恼?R环?冉虾螅?〕龈牡玫米詈玫囊黄??⒏?蠹摇#ǚ段?因篇幅有限略)
  弄清怎样将一件事叙述具体后,还有个在叙述的基础上抒情议论画龙点睛的问题。[例文3]就是缺乏点睛之笔的典型,怎样画好点睛之笔呢?我告诉学生一个最笨也最管用的方法,将文章的中心拟好后,便在文末将感悟的那部分抄写一遍。这个方法对于起始年级的学生是实用的。因为拟好中心本身就是弄清文章思路的思考并概写的过程。能把中心拟好,就是在叙事基础上的一种提升。[例文3]就是缺乏这种思考的过程,将父母的育儿经当成了自己的成长感悟,才发生了感悟错位的问题。
  所以,还是先拟好中心,学生一番讨论后,拟好的中心如下:
  本文通过叙述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学会骑自行车的事,告诉了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依赖父母,要学会自立自强。
  另外,[例文3]虽然叙事较为具体,但在段落结构上中间部分一段到底,这也是缺点,一并改正,改后的文章也因篇幅有限略。
  这样,经过两堂课的作文讲座,两三周的过关及巩固训练,学生的叙事功底得到了加强,为后面选取两三件事有详有略地写,在描写的基础上抒情,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等等一系列的作文训练夯实了基础。
  陈晓枝,教师,现居武汉。
  

如何夯实起始年级的作文叙事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