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5期 ID: 79433

[ 俅惠兰 文选 ]   

健全语文教学的班集体

◇ 俅惠兰


  语文教学是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追求最佳最优是时代精神之一,使语文教学获得最好的效果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愿望。要实现这一愿望,语文教师就必须建立科学管理的新观念。
  语文教师的专业教学工作是复杂的管理活动,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活生生的人,所以语文教学管理是通过对人——学生的民主管理,实现教学全程的最优化。而且,教师的教学面对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到两个教学班,所以教师接手一个班的教学还需要进行组织建设。分班是教务处的事。建立班委会、划分行政性小组是班主任的事。不要以为语文教师无事。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发挥集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师在计划备课阶段就必须考虑如何建立语文教学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要组建便于语文教学的健全的班集体。
  
  一、什么是语文教学的健全的班集体
  
  “班”表示的是一群人,“级”表明的是学生的发展程度。把来自各处的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班级,还不能称之为班集体,只能算班级群体。
  班级从群体发展为班集体有一个组织、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只有当一个班级具备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班级核心、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集体舆论、健全的组织制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健全的班级集体。而语文教学的健全的班集体,则是指高效率的师生共同活动的组织形式。它的最大特点是便于言语技能训练以及因材施教,能确保学生课堂练习中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地位。具体说,就是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特别是对学生的言语能力有所了解)之后,充分分配、协调全体学生的力量,组建便于语文教学的各种组织形式,从而组成有层次的教与学的活动共同体。在教学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各种组织形式、活动形式和学生群体的作用,以补救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以便高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使课堂的学得活动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广泛习得,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发展。
  
  二、为什么要组建语文学习的健全的班集体
  
  教学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的。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怎样把一定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怎样组织好教师和学生、怎样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空间,怎样发挥教学设备的作用等,这些都是教学形式要解决的问题。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有它的优点:
  第一,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第二,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第三,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第四,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
  第五,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六,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它的不足:
  (1)按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要求和基本相同的教学方法,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不能顾及学生的基本条件和素质的参差不齐,所以难以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2)教师进行教学时,备课和讲解充其量是在中等生的水平上开始的。这样就形成了好学生吃不饱,后进生跟不上的情况。(3)班级授课制主要是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重视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发展。(4)有些班级人数过多,往往达六七十人,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就使因材施教难以得到实现。(5)由于每个班级学生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和完成作业的速度各不相同.而一个班又要有统一的时间要求,学生很容易形成两极分化现象。
  显而易见,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最大弱点是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是被动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语文课堂,主要是老师讲对选文的认识,中间加点提问,同时管好纪律保证课的顺利进行;讲完一册课本,改完八篇作文,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对培养语文能力的认识很模糊。直到1963年大纲公布后,才开始重视“双基”教学,但那时的所谓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是课堂作文和课外作业,并没有明确的言语技能训练。后来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于是便开始让学生在课堂阅读,组织小组讨论,出现“讲讲、练练、读读、议议”的教法。而课堂上有了“讲讲、练练、读读、议议”的环节,教师的讲授自然要减少,学生的活动自然会增加。一名教师面对几十名学生讲授的班级授课制,便开始受到冲击,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开始提升。
  要达到科学高效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就必须把以讲授范文为中心的教法转变为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由以学生听懂为终点,转变为以学生会掌握某项技能为终点。学生要掌握技能,就必须当堂操作,及时知道自己的正误,持正纠误,才可能正确掌握技能。可是一个教师无法一一面对、指导数十名学生,无力因材施教、因人指导,也无法及时给每个学生以恰当的评议。怎么办?只有靠学生互助,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了。在过去的教改实践中潘凤湘等教师创造了四人小小组,非常适合课堂训练的需要,灵活方便又利于学生的互助,这样,班、大组、小小组,形成了有层次的班组个人协调的有良好风气的班级集体。
  一般言语技能训练课都是教师讲授后学生做个人作业,个人作业完成便分小小组互相讨论评议修改,然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评议、教师总结。这样能取得训练课的高效。这样语文教学课堂的活动形式也丰富而复杂化起来。原来以讲授选文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形式,一般就是班级讲授形式加学生个人活动形式;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则仍需班级活动(班级讲授、班级讨论),还大大丰富了小组活动形式。
  语文教学的任务很重要的一点是进行言语技能训练。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可能也必须用渗透的方式穿插进行一些言语活动技能的训练,以对学生、课程、母语负责。语言的工具性决定语文科是技能性学科,比之知识性学科更需要进行运用各种组织形式的训练。所以,班组个人的教学形式要综合地运用。也就是说,接手一个班的教学必须组建一个语文教学的班集体,健全语文教学的组织。如选定语文科代表,成立语文学习中心组(将语文学习好又愿意助人的学生组织起来),分好语文课堂活动的小小组、图书管理小组等等。还应该按水平划分程度组,按水平将学生归类、排队,以便心中有数。
  建构组织,因材施教,指导各种组织开展活动,是语文教学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组织工作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有序的活动的集体,在于调动发挥全体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语文教师若兼任班主任,便应将班级组织和教学组织统一起来。这一组织工作,也包含了创建班级语文学习良好环境的因素,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的良好条件。
  
  三、健全语文教学的班集体的意义作用
  
  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身心素质的发展参差不齐,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而且差别较大,而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不是部分学生.更不是个别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而且必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语 [##] 文教学工作琐碎、复杂、头绪多,常见语文老师案头各类作业堆积如山,语文教师“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透支了体力,耗尽了心血,牺牲了发展,而“书山”依旧,效果不显著。这诸多的环节到底该如何去监管落实?看来仅靠语文老师一人孤军奋战,即使有三头六臂,不吃不喝,恐怕也难以面面兼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建各类语文学习组织,因材施教,这样才有利于实现课程的基本目标,有利于扬长补缺,发展个性,也有利于解放教师自己。
  归纳起来,健全语文教学的班集体有以下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便于调动学生中的高才部分,带动后进,以发挥集体的作用。班级化教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优生和后进生并存。而教学活动中组建各类语文学习组,并用好这些小组,便可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小组集体的形成。课堂上,同学间针对各种问题各抒己见,敢想、敢说,又能倾听组内同学的思路和想法,这样便可扩展自己的思路,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口述思路的机会,在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这样组内的优生便可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后进生,发挥了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这既充分利用了优生资源,又使优生的才能得以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更能使后进生得到同学间的温暖和帮助。这样有利于全体学生的进步,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有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又切实培养起同学间的互助友爱、团结进步的集体主义思想,为创新思维凝聚起动力源。
  第二,便于因材施教。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也决定了教学形式不能单一化。语文教学不是批量生产统一规格的物品,而是培养有个性的人。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决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所以教师的教学形式必须多样化。而组建各类语文学习组织,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课堂教学,使因材施教的理论落到实处。
  第三,有利于对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科学地实施发展性评价,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地解放语文教师。一般言语技能训练课都是教师讲授后学生个人作业,个人作业完成便分小小组互相讨论评议修改,然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评议、教师总结。这样能取得训练课的高效。课堂上如果没有小小组,一名教师怎能面对数十名学生各不相同的问题,即使一分一秒不停地巡视指导也不可能一一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原有的一个课代表加进来当助手也不行。有了小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的评议修改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经多次的实践、运用,便可使其才能内化,逐步积淀转化为能力而终生受用,这自然就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而且,又可减轻老师的负担。
  第四,便于信息源丰富拓展。优秀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应只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不是知识的容器。优秀的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积极的态度参与学生的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而“小组学习”具有多向交往的性质,师生都是信息源。这就增加了师生知识的信息量,拓开了师生获得知识的领域,使师生得到了共同发展。
  第五,能真正落实探究性学习。在一个学生人数太多的班级中,如果又没有充足的必需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展开和深入,因为探究必须有时间的保证(从而保证学生思考的充分展开和深入)、一定的师生比(从而保证学生充分表达、师生充分交流的机会)。而组建了语文学习的各种组织,按小组进行,就容易多了。首先,小组环境中融洽的生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开放程度;其次,较大的学习时空有利于组织各种学习形式,比如他们可以或个人,或结对,或小组,或全班……去做诸如阅读、实验、思考、记述和讨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
  第六,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健全语文学习组织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实际语文水平及相关的各种情况。开始一个班的教学之前,教师要心中有数,而教师的心中有数,最根本的是心中有学生,心中清楚学生的实际。每当教师接受一个新班级的教学,都要以学生的语文水平为中心,全面地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水平,了解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水平,还要了解学生德智体的一般情况,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及学生个人的社交关系等等。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可以运用查阅档案、个别谈话、小型座谈、问卷调查、书面测试等方式。总之,要尽力做到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心中有数。
  教师了解学生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交流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自然便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各类语文学习组织活动过程中,教师都必须有适当的指导,而指导过程中又要发扬民主,注意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学生的意见。久而久之,师生关系便会和谐融洽。
  实践证明,班级规模越大,学生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就越不容易进行;班内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越大,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也就越难;班级规模越大,师生之间情感纽带就越弱。如能进行小班化教学当然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我们还没有条件改变班级的规模,所以只能尽己所能,让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而组建各种语文学习组是可行而又最佳的方法。
  
  广东从化中学 510900

健全语文教学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