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5期 ID: 79419

[ 莫军耀 文选 ]   

情境就是磁力场

◇ 莫军耀


  当下课堂提倡师生、生生间的合作,接下来顺理成章的问题自然是:如何合作?合作的结果如何?我以为:“合作”应该是可操作的,创设情境就是师生“合作”的主要方式,而师生互相之间所创设的具体的课堂情境就是“合作”的主要成果。可以说,“情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磁力场。
  例如,《芦花荡》课例,周老师并没有用很多手段引入多少课外情境,而是结合具体文本,通过对教学切入点的精妙选择、层层推移,营造了一个具有磁力场效应的课堂情境。
  首先,他从“老头儿”的传奇色彩入手,暗扣课前提及的“燕赵英雄”等材料,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本课例的第一个点的磁力。
  接着,周老师找到了另外一个点——讨论老头受伤后的怪异反应。在学生回答时他适时加以紧凑而精当的追问,使得这个点成为一个矛盾生成点、情感引爆点和思维喷发点。
  当学生思维出现“隔”的现象时,他又及时地引进同类的文本,丰富并促使学生作进一步理解;接下去,基于学生对老头儿的强烈自尊已有了初步感知的情况下,他再及时点上一把“火”,燃烧起学生当时当燃未燃的心。“为什么只坏了一条腿就打死了自己”,“为什么不残废的活着”,“为什么它要碰死”,这一系列激情的追问远远胜过抽象的阐释。
  周老师课堂磁力场之强与他注意文本意蕴深挖、课外资源拓展的做法有关。当学生对老头子的传奇性格有了一定认识后,周老师并没有停留在浅层的认识上,而是挖出课文中老头子的一句话“我没脸见人”来深加品味。——“我没脸见人”这句话出自如此自信轻松的老头子之口,似乎无解。而当教者拓展出孙犁的《新安游记》后,学生以抗日英雄来观照老头子,就能理解他为什么会说“我没脸见人”。拓展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老头子的性格及其历史成因,他们还从中了解到像老头子这样的人在孙犁笔下不止一个两个,而是抗日英雄群体中的一员。
  《江南的冬景》课例,也是师生共同“造境”的一个范例。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流动着的文字中延展出一幅幅淡雅而闲适的画卷。本课教学设计重点放在“文中显画,画中有文”这种言语形式的独特性上,以“文中显画”作为品读鉴赏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多角度鉴赏文本,达到了个性阅读、多角度鉴赏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有意引导学生做到两点:一是使学生把文字形象转化为画面,走进去;二是使画面还原为文字,品出来。这就成功地完成了对文字形象美、意境美的鉴赏品读。
  
  浙江温岭市第二中学 317500

情境就是磁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