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10期 ID: 78687

[ 尤志心 文选 ]   

“机锋”初探

◇ 尤志心


  人教版国标本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课文《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练习一中提到了“机锋”一词,原题是这样的:
  课文语言朴实,却在不经意中给人以震撼,请找出课文中包含“机锋”的话,谈谈你的看法。
  什么叫机锋?“机锋”一词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出现,对它的意思似乎还不够明了。我查了《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新词语词典》《宗教词典》等工具书,都没有查到这个词的解释。后来查了中华佛教网,才算查到了:
  机锋是佛教用语。本义是弓上的机牙和箭锋。禅宗用以比喻敏捷而深刻的思辨和语句。如宋·苏轼《金山妙高台》诗云:“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禅家多用机锋之言验证对方的悟道程度。机锋通常表现在对答之中,称为“机锋对敌”。如明·徐渭《翠乡梦》第二出:“俺禅家自有个哑迹相参、机锋对敌的妙法。”机锋有如下的特点:一是快捷如箭,不容犹豫思索。如“一宿觉”条中慧能与玄觉对答如流,妙语贯珠。一是如箭行无迹,要旁敲侧击,不许一语道破。禅家多用俗语诗句,少引经文,便是此意。一是利如箭锋,直如箭行。如风吹幡动,一僧说是“风动”,一僧说是“幡动”,慧能却说“仁者心动”,直指人心,如石破天惊。一是对机,如箭与弓上的机牙相对,一发中的。慧能所传“三十六对法”便属这一类。实际上,斗机锋并不限于丛林中。耽味禅悦的文人也喜欢对几句机锋。众所周知,在小说《红楼梦》里,宝玉与黛玉就经常参禅斗机锋。后亦用机锋泛指敏捷的才思。如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房室》:“若夫文人运腕,每至得意疾书之际,机锋一阻,则断不可续。”又如钱钟书《围城》:“鸿渐因为她们说话像参禅似的,都隐藏机锋,听着徒乱人意,便溜上楼去见父亲。”(李明权,www,c uddhism.com)
  从佛学角度来说,“机锋”有两种。有时候,一个人很努力地修行,但他仍然不能出现任何新的境界。这时师父可能给他一个有力的、直接的乃至不尽情理的一句话。比如,有人感到口很渴,你给他一杯水,但正当他准备要拿起那杯水来喝时,你把那个杯拿走,并摔到地上去,然后问他:“你还需要喝水吗?”如果这个人已经有很好的修行,这样的事件是可以给他非常大的帮助的,这是第一类的机锋。第二类的机锋是有关造诣高深的禅师们之间的对话。虽然他们应用的字眼在表面上看来是没有意义或自相矛盾的,但其内在的意义却是很深奥的。比如说,一个禅师会说:“东山下雨西山湿”。另一个则说:“自从泥牛入海后,到今天还没有任何消息。”这类的词语记录下来,有时候会成为公案。
  由此可见,机锋就是妙透禅机,就是锋芒直指,可以是一句话、一首诗,或一个动作、一种物象。用通俗的话来说,机锋就是用朴实的语言含而不露地表达思想锋芒。
  课文中写到采访时传祥的老伴,当听说要写时传祥时,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黯然:“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记者默然。老人的话多么朴实,多么发人深思,它把当今社会的弊端揭露得多么深刻。如果要把其深刻含义写出来,恐怕可以写一篇大文章吧。
  机锋语言最早用于谈禅,后来又用之于劝谏,而现代则广泛用之于辩论、交际、文学创作之中。也就是说机锋语言已由最早的僧侣化而变成了群众化,由最早的神秘化而变成了通俗化,以至于用到了教材之中,所以机锋语值得我们来研究它、探究它。
  那么,机锋语言究竟有哪些特征呢?
  (一)锋利性。机锋都是暗藏锋芒,如果不能识破它,往往会上当受骗。这特别表现在司法中。法官、检察官与律师的语言往往如此。例如:
  1936年七君子抗日救国会案
  审判长:“抗日救国不是共产党的口号吗?”
  沈钧儒:“共产党吃饭,我们也吃饭,难道共产党抗日,我们就不能抗日吗?”(何文辉《辩术——律师语言设计》,漓江出版社,1991,第95页)
  法官的话暗伏机锋,沈钧儒若肯定,则有联共之嫌,这正中法官的诡计。若说不,则是明显说谎,也会中法官的诡计。正面对抗总会落入法官预设的圈套。沈钧儒不愧是著名的执业律师,社会名流,他一听就听出了法官的“暗藏机锋”,于是避开正面答复,以免伤及自身,而采用取曲线逼近死角的方法,将“吃饭”与“抗日”作类比。在这种突兀的辩论面前,法官只能瞠目结舌,无言以对了。
  不仅在讼辩中会不时出现这种机锋语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用到这种机锋语言。
  有一次,卓别林带着一大笔现款走在路上。突然,从路旁草丛里跃出一个蒙面强盗。强盗威胁卓别林交出钱款。卓别林答应了,并对他说:“请在我帽子上开两枪吧,我好回去向主人交代!”强盗“叭叭”两声,照他的话做了。“再在我的衣襟上开两枪吧!”卓别林又说。“叭叭”两声,强盗又照做了。“最后,请您再在我的裤腿上打两个洞,拜托了!”强盗一听,不耐烦地提起枪,又在裤腿上给了两枪。卓别林知道强盗的手枪里再也没有子弹了,便一脚把他绊倒,飞也似的跑了。(陈艳华、高乐田《中外说辩艺术博览》,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第359-360页)
  卓别林的话也是暗藏机锋,但强盗并没有懂得,所以上了卓别林的当。卓别林用机锋语言成功地保卫了自己。
  (二)随机性。机锋语言往往是随机而发的,这就考验我们的机敏素质。这类机锋的语言在日常交际中也是屡见不鲜的。例如:
  英国文豪萧伯纳是个瘦子,这是尽人皆知的。一天,他遇到一个有钱的胖资本家,资本家讥笑着对萧伯纳说:“萧伯纳先生,看到您,我确实知道世界还存在闹饥荒的现象。”萧伯纳也笑着回答:“而我一见到您,便知道世界闹饥荒的原因。”(同上第285页)
  萧伯纳的话就是暗藏机锋,造成世界闹饥荒的原因原来是资本家残酷的剥削行为造成的。但萧伯纳没有直接说,也没有锋芒毕露,而是说得很婉转,也说得很得体,有力地反击了资本家的恶意讥讽。
  在文学作品中这类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的。《红楼梦》第八回写道: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冷的了。”宝玉听这话,便放下冷酒,命人烫来方饮。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呢!”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呢!”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了一阵罢了。宝 [##] 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理他。(《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2,第100页)
  林黛玉借眼前人、物之题而发挥,指桑骂槐,奚落宝玉,怪他听宝钗的,不听自己的话。这需要联想快捷,反应机敏,方能自然得体。
  (三)含蓄性。机锋的语言是锋利的,但往往含而不露。例如:
  刘通训与和?均为乾隆重臣,一老一年轻,两人经常斗法。有一次刘通训味道:“有水念溪,无水也念奚,单奚落鸟变为鸡。得意的狐狸欢如虎,落坡凤凰不如鸡。”
  和坤知是讽刺他是狐狸和鸡,反唇相讥道:“有水是湘,无水还念相,雨落相上便为霜。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言外之意,是暗示刘通训不要多管闲事。
  乾隆听罢两人各自的一首诗,觉察两位新老大臣不和的弦外之音,上前拉住了两位,面对湖上三人的合影,说:“你两位爱卿听真,孤家也对上一首:‘有水念清,无水念青,爱卿协心便有情。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孤情看水情。”’
  两人听罢,为之一震,深为皇上如此循循善诱而感动,当即拜谢乾隆,握手言和。(陈艳华、高乐田《中外说辩艺术博览》,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第128-129页)
  语言的含蓄性往往是由于采用了双关、比喻、反说、拟人等修辞手法而造成的。例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山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初读以为是写景诗,但细一读,却发现诗中的“晴”是一双关词,既指天晴的“晴”,也是“情”的谐音。所以这是我国古代一首描写儿女情长的诗,此诗以景衬情,以情寓景,情景交融,妙到极处。这首诗就是通过“双关”修辞手法,暗藏机锋。
  我们接机时,要一字一句地揣摩,巧领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例如,电视剧《昭君出塞》中写到呼图吾斯抢了原阳的兵器库,破坏了匈奴与汉朝友好相处的国策,呼韩邪单于找哥哥呼图吾斯,呼图吾斯一见弟弟就兴高采烈地说,自己抢到了大批兵器,解决了弟弟日夜苦思冥想欲得兵器而不可的难题,问弟弟说:“你一定高兴吧?”呼韩邪单于说:“我真高兴,我真高兴!”而呼图吾斯却没有听出弟弟这话的弦外之音,一味地高兴不已,直到呼韩邪单于严肃地批评了他这种行为,才恍然大悟,原来呼韩邪单于所说的“真高兴”是反话,暗藏机锋。
  (四)哲理性。机锋的语言在平淡无奇中往往含有深刻的哲理。唐释神赞的《蜂子投窗偈》诗就是一例: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洪丕谟《佛诗三百首》,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8,第2页)
  这首诗寥寥数语,却含有深刻的哲理意蕴,发人深省。这首诗以痴蜂投窗,不断碰墙为喻,说明学佛贵在空灵悟彻,心领神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果不懂这个道理,一味钻故纸(佛经堆),即使穷其一生,百年努力,也是徒劳的。
  不仅佛诗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充满哲理的机锋语言也是俯拾皆是。试举几例如下:
  “当前的问题是人口的密度很高,而心灵的距离很远。”
  “喝一杯是人在喝酒,喝两杯是酒在喝酒,喝三杯是酒在喝人。”
  “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符号。”
  “人与人对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你看月亮是一则神话,我看月亮是一脸麻子。”
  “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是隐藏自己尾巴最成功的一种动物。”
  “心随境转则烦,境随心转则悦。”
  “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
  (http://www.1980y.com/viewthead.php?fid=3633)
  (五)幽默性。机锋的语言并非剑拔弩张,相反往往是幽默的,也就是绵里藏针、柔中寓刚。例如:有位北大的物理教授乘公共汽车,由于司机的急刹车,他没有站稳,撞到前面的一位姑娘身上。姑娘大发雷霆,指责教授说:“什么德性?”眼看两人要发生口角,这位教授却说:“不是德性,而是惯性。”车内发出了笑声,老教授自然下了台阶,还委婉地批评了这位姑娘。
  我们平时读文章,或听人说话或与人辩论时,要善于把握语言特色,体会语言中的思想锋芒。要培养“意会”言语内涵、把握细微变化的能力。“锣鼓听声,听话听音。”听出别人的弦外之音,从容应对,得体回答。对机时,你必须时时伸张敏锐的触角,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切入点(角度、出发点、立足点),巩固自己的“阵地”。在平常的闲言碎语中也往往妙含机眼,要透过闲言碎语识破其机锋。机锋大多从日用生活中随手拈来,愈贴近生活愈妙,包括一些言笑趣逗,甚至杂入一些粗俗用语,要学会不被言表所瞒、所牵,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对思辨能力的考验。同时,对机者善用比拟、类比、借代、甚至反唇相讥之言,其目的是肯定或否定某事、某理,并暗示指向,对此一定要辨清,而后反机,从而锻炼你随机应变的能力。
  江苏镇江市谷阳新村三区13幢202室 212009

“机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