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我们都渴望写出好的作文,大凡好的作文往往有一些精彩出彩的地方,我们把这些精彩出彩的地方,称之为亮点。亮点,可以是一个巧妙的、亏你想得出来的构思,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好句,可以是一个用得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精炼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师生齐读网页主页面的一段话)。
一、亮点展览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一环节:打开锦囊。在这一环节,我们将了解掌握为作文设置亮点的方法,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扬己长,也可以补己短),选择其中的一个锦囊打开,细细揣摩:当然也可以在已提供的网站链接上,自主搜索。
(生点击“打开锦囊”,打开一个锦囊细细研读,有几位学生在提供的网站链接中搜索)
(8分钟后)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我看的是“标题篇”,这一锦囊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好的拟题技巧,我印象最深的是修辞法,像“粉身碎骨为考试”就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使标题非常醒目而且相当的生动。
生2:我看的也是“标题篇”,我喜欢里面的套用法,像“笑傲考场”就套用了金庸的小说“笑傲江湖”,相当的夺人眼球。
生3:我看的是“开头篇”,我喜欢当中的“设计悬念,吸引读者”法,有一篇习作一开头就设计了一个悬念:“我”快要死了。于是读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会想,他怎么会快要死了呢?他得了什么病?后来会怎样?这一连串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把你的目光带到了下文,使你迫不及待想知道下文。这种开头方法,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吸引读者阅读,我觉得效果很好,以后作文我也会采用这种方式开头。
生4:我喜欢的是“开门见山”式的开头,我觉得这样比较直截了当,简洁。
生5:我喜欢的是“突出矛盾,渲染气氛”式的开头,一开篇就亮出矛盾,扣人心弦。
生6:我看的是“结尾篇”,好的结尾应该如余音绕梁,耐人回味,因此,我尤其喜欢这一锦囊中介绍的“语言含蓄,发人深思”这种方式。
生7:我喜欢“首尾呼应”式的结尾,这样,作文结构浑然一体。
生8:我喜欢“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犹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而且易学易会。
生9:我看的是“立意篇”,我觉得好的立意是一篇文章最大的亮点,新颖的立意是一篇文章得高分的保障,像这个锦囊里的“反向立意法”就不错,如人们都熟知“近墨者黑”“知足常乐”“良药苦口利于病”如果从反向着笔,就是“近墨者未必黑”“不知足者常乐”“良药不苦更利病”,这样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生10:我看的是“语言篇”,尤其喜欢其中“幽它一默”法,在生活中,幽默的人往往受到欢迎,同样,在作文中,幽默的语言往往也会令文章增辉。
生11:我喜欢的是“语言篇”中的“一字传神法”,我们在写作文时语言不可拖泥带水,随随便便,作文的亮点也包括那极其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这样,更能显示自己的语言功底。像古人就很讲究炼字,不是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一说吗?(生叹服,鼓掌)
生12:我看的是“文体篇”,通过这个锦囊,我知道了文体创新的一些方法,如:题记式、小标题式、日记体、童话体、科幻体、书信体等。在写作中,我们如能把文章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巧妙地融为一体,能使文章更为出彩。
生14:我是在“google”上键入“作文亮点”搜索的,同样看到了与作文亮点相关的许多文章,我现在要推荐的是《夺取高考“半壁江山”:让语文作文变“亮”》:亮点一:巧用新颖题目;亮点二:奇用文章题记;亮点三:善用整句开头;亮点四:多用中心句;亮点五:化用诗文名句;亮点六:妙用蕴语结尾。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精彩的交流,我真的很欣慰。还有不少同学手举得很高,眼神很急切,可时间有限,我们不得不就此打住。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已经了解一些为作文创设亮点的方法,课后希望大家继续登陆这一网址:http://www.nj54.cn/gkk/index.htm,了解掌握更多的为作文增设亮点的方法。现在,让我们走近佳作,与来自我们同学笔下的佳作对话,亲近亮点。
二、对话佳作
师:当我看到曹作榕《关不上的门》这篇作文时,真的觉得眼睛一亮。首先他的选材相当好,角度小而巧,写母爱的文章可谓多矣,他却通过一扇关不上的门,道出了浓浓的母爱;其次,我觉得他的感情很真,他所写的生活小细节,很普通,但他在这样的细节里融入了真感情,真性情。记叙文贵在以情动人,我觉得他做到了这一点,当时,这篇文章就打动了我,相信也会打动你们,现在,请大家走近这篇佳作,同它对话。
(生对话《关不上的门》)
生1:我觉得这篇作文的开头很好,一开篇就突出了考前紧张的气氛,为下文写与母亲之间的矛盾作铺垫。属于“锦囊·开头篇”里的“突出矛盾,渲染气氛”式。
生2:我觉得它的题目很别致,一般写“爱”的文章,往往题目中就含有“爱”字,单看它的题目,是想不到它要写的是母爱。
生3:它的结尾也不错,既简洁,又点题。
生4:我觉得它的细节描写不错,妈妈三次进门三次关门的细节,相当的传神、真实,我妈妈进出我的房间也是这样的。
生5:我很赞同老师的看法,这篇文章语言看似平淡,其实却蕴含着母爱之情,很感人。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对话都不错,从不同的角度找寻出了这篇作文的亮点,现在,我们有请曹作榕,请他谈谈是怎样构思的,又是怎样设置亮点的,好不好?
生(曹作榕):我在构思这篇文章时,以母亲三次进出我的房门为线索,用它来贯穿全文。在文章的开头,我有意识地去营造了一种气氛。在文中,我也尽力去细致地描写母亲和我的态度,通过对比表现出母亲对我无私的爱。其中,母亲第一次关门时的“轻轻把门带上,悄无声息”和第二次关门时的“轻轻把门带上,又是无声无息”这两处细节是我精心设置的,同时在语言上也字斟句酌。
(生再次鼓掌)
师:让我们同下一篇佳作对话。
(生对话《虚掩的门》)
生1:这一篇同上一篇在选材上很相似,都是小而巧。它借虚掩的门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的关爱。
生2:它选材很典型,截取了三个场面,每一个场面的人都很有代表性,老奶奶、五六岁的小男孩、二十几岁的姑娘,都有可能把门关上,但结果门都未关上。
生3(接上):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构思相当好。 [##]
生4:它的题目同样不错,一般人想不到。
生5:题目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所写的主要内容,虚掩的门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芸芸众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令人神清气爽。
师:我可不可以同它对话?(生笑)我觉得它心理描写也不错,文中的“我”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心中却波澜起伏,随着三个人物的出场而不断地变化,时紧时松,这样就便整篇文章有张有弛,有看头。请大家打开“对话佳作。更多”中的《邻家保姆》,这一篇同样是王庆超同学写的,发表在5月16日的《南京晨报》上,请问王庆超同学,你平时在写作文时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生(王庆超):生活中要处处留心,注意一些小的细节。不经意间,一些小事便会触动心灵,这时就应抓住灵感,同时在写作时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亮点,为文章增色。
师:我们感谢王庆超同学无私地把他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经验告诉我们。(生热烈鼓掌)
(生对话《花儿怒放》)
生1:老师,我可不可以直接同它的作者对话?
(师点头默许)
生1:丁妍华同学,当我第一眼看到这篇作文的时候,我都没看懂,当我看第二遍的时候,有了一点感觉,但还不是很清楚,请问,这篇作文你是怎样构思的,你要表达的是什么?
生(丁妍华):我这篇作文表面上是写红花与绿叶的关系,其实要表达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无私高尚的爱。我是活用了“红花还需绿叶衬”这一俗语,重点写绿叶衬红花,这样,立意会新颖一些。
(生热烈鼓掌)
生1:原来如此l这篇习作语言还相当优美,佩服!
生2:它通篇运用了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相当地生动。
生3:它构思相当的巧。看似在情理之外,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中。一般人是真难想到,我在写作文时,就很少这样去尝试。说实话,我读一遍时,也没看懂。(有生笑)
师:刚才同学们与几篇佳作的对话都相当精彩。记得我看到曹作榕《关不上的门》这一篇作文时,对他讲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写得不错,第二句话:投稿吧,第三句:……(曹作榕在下面小声回答:开头要修改一下)对,开头要修改一下。后来,他真的修改了,也投稿了,稿费也拿到了。那让我们也来试一试,通过我们的修改,为作文添加亮点。请大家进入“小试牛刀”这一环节。
(生点击“小试牛刀”,10分钟后交流 上修改后的作文)
生1:我修改的是第一篇习作的题目,把“爱”改为“母爱无声”,我觉得原文的题目太过平淡,改为“母爱无声”既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又紧扣习作主要的内容。
生2:我修改的是第一篇习作的开头,原文:如今的作文题,只要看“爱”这个话题的,总少不了母爱,母爱太广了,以至于我们早已将它忽视。改为:有一种爱,它日夜围绕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却总是将它忽视。在那一晚前,我从未如此深刻地体会,这是一种无声的爱。我觉得我的修改,从结构上看,很自然地引出下文所写的事,同时还暗设了悬念。激起读者的兴趣;从语言上看,这样要优美得多,同时营造出了一种感情氛围。生3:我改的也是这一段,改为:以前,只要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就会联想到母亲的关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似乎逐渐忘却这份感情。引用大家熟知的歌曲入手,更为感性、生动。
生4:我修改的是第三篇习作中的一个细节。原文:有一次,天气很热,我本以为最后一根冷饮被吃了,结果妈妈把冷饮留给了我,从这件小事中我能感受到妈妈对我的爱。改为:有一次,天气很热,冰箱只剩最后一根冷饮了,妈妈会把冷饮留给我吗?我不抱任何希望的将冰箱门打开,那冷饮还“躺”在里面。从这件小事中我怎能不感受到妈妈对我的爱?我觉得原文基本上是平铺直叙,通过我的修改,使细节“活”了起来,其中一个“躺”字看似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冷饮,其实更能表现“我”当时的意外,反问的句式,更加强了抒情的意味,这些改动,都能使文章亮起来。
(……)
师:时间关系,同学们修改后的精彩之作,我们不能一一细细品味,希望大家课后继续登陆我们的网站,一展自己的才情风采。现在,请大家回味我们这一节课的内容,用一句生动的话表述对亮点的看法或感受。
生1: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就像一双熠熠生辉的眼睛,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生2:我觉得作文的亮点就像沙砾中的金子,有了这些金子。不怎么样的沙子也会与众不同。(生笑)
生3:我是个实用主义者。我觉得亮点就像散在作文中的粒粒珍珠,有了这些珍珠,绝对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为自己的作文谋个高分。(生笑)
生4:我觉得优美的语言是作文最大的亮点,绝对能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生5:我觉得好的开头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不可不注意。
生6:好的结尾让阅卷老师欲罢不能,还愁没有高分?
生7:生动的细节更能体现作者的写作功底,细节决定一切。
师:同学们讲得真精彩。亮点是什么?亮点是绿叶丛中朵朵亮丽的鲜花,装点了整个春色;亮点是什么?亮点是秋风中的片片红叶,写满了浓浓的秋意;亮点是什么?亮点还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亮点就在你我的笔下。作业:修改上一次的作文。至少为自己的作文增设两个亮点。下课!
语文:请与时代同行
邓小珍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学生作文,上交后老师批改,学生接受。单纯的作文指导、剖析范文,不管是如何深入细致,授的终究是“鱼”,而培养学生如何获取.处理社会的材料,才是真正授之以“渔”。
网络作文是一种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它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如今这个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网络作文·亮点》的教学设计巧妙合理:目标单纯明确——让自己的作文精彩出彩;环节清晰有序——陈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次安排了“亮点展览”“对话佳作”两个环节,通过“掌握设置亮点的方法”“走进曹作榕的《关不上的门》”“ 上‘小试牛刀’”等步骤,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人智慧得以展现,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
这节作文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传统的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内涵。
它启发我们:与生活外延相等的语文必须保持与时代的密切联系。
武汉市张家湾中学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