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第2期 ID: 402220

[ 李惊梅 文选 ]   

细读文本 深悟题旨

◇ 李惊梅

   成功是人人梦寐以求的,谈成功的文章也屡见不鲜,季羡林先生《成功》一文却不惧老生常谈,以数十年的人生经验为依托,娓娓道来,发人深思。
   一.细读文本
   1.大题小做。成功是人生一大命题,如果全面系统地论述成功之道,写成洋洋数卷也未必能够说清,要想在一篇文章中阐述清楚更是不可能,故季老先生择其要点,写出最有价值的认识。季老先生自己也说“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如此,方可以集中笔力,要言不烦,写出自己的独到创见,写出他对“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的真知灼见。
   2.厚积薄发。与众多谈成功之道的作者不同,季羡林先生已值耄耋之年,人生阅历之丰富旁人难以企及,故其畅谈成功更显底蕴深厚,实为经验之谈,毫无做作之言。季羡林六岁以前还在地里拾麦穗,割草喂牛,但终成学术大师,其成功经历本身就是一本值得品读的书。他在《成功》文中直接表明该文是自己“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所得,可谓厚积薄发,落地有声。
   3.深入浅出。作为一位成功人士,更是学术泰斗,季老先生谈成功,却并不故弄玄虚。他放低身架,以谈话式与读者交流心得,不卖弄吹嘘,不高高在上,而是语重心长,遣词造句亲切自然,即使列举事例、引用名言,也是点到为止,并不纠缠。如是,常理简论,使文章简约如风,也让阅读者了无障碍,心领神会,恰如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尽显长者宅心仁厚。
   二.深悟题旨
   季羡林先生对成功的理解其实也很平常,他比较全面地论述成功的各种因素,在充分的比较之下,既不回避天资及机遇在其中的作用,更突出了问题的关键即勤奋的重要性。仔细品味字里行间的深意,不难揣摩出季先生的良苦用心。
   1.成功绝非偶然。成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爱因斯坦关于成功的公式世人皆知,而季羡林先生创造性地改动了公式,将其表述为天资+勤奋+机遇=成功。这个公式系老人毕生心得,对天资和机遇的肯定体现了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人生态度。天资为先天条件,机遇为后天所得,都对成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季老先生这样说过,有人说“九十九分勤奋,一分神来”,我认为,这个百分比应该纠正一下。七八十分的勤奋,二三十分的天才,更符合实际一些。我丝毫没有贬低勤奋的意思。我只是感到,如果没有才能(天才)而只靠勤奋,一个人发展的极限是有限度的。就季先生而言,他出身农村,蒙学等于零,却成为了大学问家,其天资聪颖是毋庸置疑的。而机遇的客观存在,他也坦言:“如果机遇不垂青,我至今还恐怕是一个识字不多的贫农,也许早已离开了世界。”他甚至引用英国诗人Thomas Gray的一句诗“在墓地埋着,可能有莎士比亚”,意为“莎士比亚没有得到机遇,天才就白白浪费了”,来证明机遇是无法否认的。《成功》一文中,季老先生逐一论述:“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谈到机遇,往往被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侯影响极大”,以上三处论断语意恳切,表述精当,充分表明成功绝非偶然,乃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芒。
   2.成功源自勤奋。在承认天资和机遇在成功中不可忽略的作用的同时,季老先生更突出重点,强调勤奋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这是人生经验之谈,更是对后来人的谆谆教诲。他这样写道: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还是联系季羡林先生的经历来看,他不像钱钟书先生出身书香世家,也不似鲁迅先生虽然幼时家道中落,却有寿镜吾老先生的启蒙教育,农家出生的他,若仅靠过人的聪明与特殊的机遇,怕也难以与成功结缘。纵观季羡林先生的勤学一生,不难发现,他实在是勤奋最忠实的践行者。
   三.创新设计
   (一)解读公式
   1.学生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2.多数学生找出文中公式,教师板书公式,并提醒:这个公式能否把作者的观点表述到位?学生再读课文,大多同意加上一句:其中勤奋最重要。
   3.针对概括观点的过程,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讨论:
   (1)三个因素在成功中的作用是否均等?(2)既然勤奋最重要,为什么不直接写成“勤奋才能成功”?为何还要加上天资和机遇?
   4.在文中圈画出相关词句,找出来评析,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提示:关注重点副词、修饰性词语以及双重否定句式的运用。
   参考:“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必须”、“事实”、“否定不掉”这些词语都强调了作者对天资因素客观存在的承认。
   “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客观”“实事求是”两个词语则表明了作者承认天资又不惟天资的科学态度。前后联系起来品读,可以读出季羡林先生的辩证思想。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往往”突出了人们通常对机遇这一因素的忽略,而“其实”强调了机遇的不容忽视,“有时候”则准确限制了机遇起到“极大影响”的时间范围。如此,对机遇在成功公式中的作用作了极有分寸的阐释。
   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再次重申:“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全面。”虽然作者着意强调勤奋在成功中的关键作用,但对天资与机遇的客观存在自始至终不忘提起,对公式的解说可谓首尾圆合,天衣无缝。
   (二)解读勤奋
   1.齐读第8段,讨论:作者对三个因素各持怎样的态度?
   理解“无能为力”:天资是先天决定的,机遇是后天偶然的,所以人力难以决定。
   质疑“无能为力”:你是否赞同“无能为力”的说法?特别是机遇,是否真的无能为力?能否说理或例证一下?

细读文本 深悟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