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第7期 ID: 361766

  

让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活起来的应用策略分析

◇ 花德兰

  古语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时对于句子的主、谓、宾构成都搞不清楚,碰到“汝之不惠”这样的句子,教师怎么才能讲明白?可见语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关键的问题是怎样让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活起来,让他们学会、乐学。
  一、教材资源是语法教学的基本环境
  尽管我国教育部门一直没有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法内容提出具体严格的要求,教材中的专项语法练习也屈指可数,但这恰恰在实际上给语文教师进行语法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那就是不必受教材内容所限,可以自由发挥主观创造性。但同时这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复杂的课题:究竟应该利用哪些材料实现语法的灵活教学?因为教学客体是心智发育尚未完全的初中学生,所以语法教学难以简单地以分析与练习进行,最好的办法依然是把教材内容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让语法从教材中来,融于教材中去,使语法知识由枯燥无味变为灵活生动。
  例如我们在讲解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时,会分析到这样的句子:“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这段话很具有语法代表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探讨各个分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详细说明其作用,继而划分句子主干。通过此种深化引导分析,学生一方面形象接受了有关的语法知识,另一方面还在深入分析时熟悉了作者逐步深入的写作技巧,从而起到对教材内容全面认识的客观效果。
  再比如贾平凹先生的散文名作《月迹》中有:“盼着月亮”、“ 坐回中堂”、“ 爬着那竹帘”、“ 没了踪迹”、“ 端了一壶甜酒”、“ 掬着沙儿”等短语,可以拿来当作鲜活的例子加以细致分析,让学生在这些例子里面自行探索短语的结构规律,最后由教师给出总结性陈述。
  二、阅读与写作是语法教学的两大辅弼
  语法知识不仅可以从教材中来,而且可以在阅读和写作中得到升华。借助阅读教学,学生一方面可以开阔视野,增加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相关语文知识的全面整合。语法教学在阅读过程中的展现就是这种整合过程中的组成部分。例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为了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当学生读到这里时,教师即可顺势讲解:如果遵从语法规律,句子须以主语作为开头,但却不能僵化地使用,若直接将于勒一词置于前面,句子将会不容易通顺,“大家都认为”这一定语的加入,让句子变得更加顺畅。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果有语法教学的目标需求时,教师即可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增加语法分析的时间与分量。
  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作文与语法教学同样可以有密切的关系。比如通过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很多初中学生作文中,语病存在是极平常的现象,并且语病种类几乎可以代表各种类型语法知识的典型问题。针对该现象,教师即使是出于提升学生作文创作水平的目的,亦应注意语法知识在作文指导中的分量。具体的方法则是多样化的,既可以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换作文完成批阅的机会,使学生找到同伴作文中的语法错误,也可以把存在典型语法问题的作文作为典型与同学们分析斧正。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在作文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典型语法错误罗列出来,让学生一一删除自己文章里面的对应问题。总之,针对性地采取上述手段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既可以提升学生作文创作能力、欣赏能力,还可以带领学生梳理正确语法知识、应用正确语法知识,诚可谓一举而多得。
  三、生活经验是语法教学的最终归依
  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到:“口语如果妥善不出问题,而依照口语写出来的文章则同样会妥善而不出问题了。”叶老这句话,强调的是语言习惯对于书面语言的制约影响作用。如果从生活经验中得来的语法知识是正确的,学生耳濡目染之下,同样会逐渐养成正确的语法应用习惯。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把语法同生活实践相联系的过程,认识到生活经验是语法教学的最终归依,也是语法教学的不竭源泉。比如初中语文课程中会插入对联的有关知识,学生接触并系统了解对联的特点后,便可以在课余时间从生活中找到各式各样的对联,并运用语文课上所学习的知识对其展开分析、鉴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这些活动为语法教学服务。
  包括语法在内的语文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演化而来,生活是语文知识的“活水”,生活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但是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有必要指导学生明确:一些歌词、影视剧作品及网络文学中的用语并不十分规范,这些不规范内容如果被学生发现,应当引以为戒,当作语法学习的反面例子。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童年》这首歌,有一句歌词这样唱道: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实际上,知了叫着夏天这种表达方式看起来很美,用在歌词中也无可厚非,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病句,如果不经鉴别而被学生随意借鉴,则会对正规的语法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尽管教师不能盲目夸大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但是也同样不能忽视甚至无视语法知识所起到的效果。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语法应当是接受其他语文知识的前提,奠定了一定语法根基以后,再进行课文的理解与其他语言现象的掌握要容易得多。因此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所遇到的大问题,不是讲不讲语法,而是如何讲语法,才能更加生动灵活,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让他们学会,并学以致用,无疑从教材出发,利用阅读与写作的辅弼功能,最终达到语法同语文的默契、同生活的贴合才是最佳的理念与方法出发点。
  (作者单位:海安县隆政初级中学)

让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活起来的应用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