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语文试卷对“语言连贯”这一考点依然十分重视。在全国17套语文试卷中,就有13题是对考生语言连贯能力的检测。其命题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语句排序仍为其主要形式外,还出现了选句填空、语句补写和语句续写等题型。与前几年相比,命题重点落到了引领学生对语意内在联系的把握上,如果考生只是注意语句的外在特点和表层意思已很难作出正确的解答。甚至在答题时会感到无从下手,以至于手忙脚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下面就结合今年试卷中具有代表性的考题来介绍这类试题解题的有效方法。
一、抓住标志词,确定选项位置。语段中的标志词往往表现为指示代词、关联词或副词,它们都具有揭示语句之间关系的功能,对语句所处的位置具有提示作用,抓住他们,对快速组合语句十分有帮助。如辽宁卷第15题: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⑥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
A.③②⑥④①⑤B.④①⑤⑥②③
C.④⑤②③①⑥D.③②④⑤⑥①
解析:这是一则谈人与教育关系的语段。句②中的“因为”领起的句子是对句③的解释,应放在句③后。句④中的“不但”与句①的“更要”相呼应,句①应放在句④后。句⑥中的“当然”二字又是对句②中“教育”二字的补充说明,应紧贴在句②后。句⑤中“它”指的是④①两句内容,也应放在他们后面。答案应该为A。
二、利用照应关系,确定选项位置。为了体现语段内容的严密性和语句之间的连贯性,语段之中特别讲究词句的前后照应。抓住语段这一特点,就可以根据语段中已有的内容或词句来推断上下文未明示的内容或语句。如广东卷第4题: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____。____,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____。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____,____。____,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
①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是人类的观念③科学技术的发达④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⑤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⑥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
A.④①⑤②⑥③B.④③⑤⑥②①
C.⑤①④⑥②③D.⑤③④②⑥①
解析:根据语段中语句“但……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和段首的“生产能力的增强”一句,可以推断出语段第二空缺处应为句③“科学技术的发达”。同样根据“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中“不是”二字,可以推断出第四处、第五处应填带“是”字的②⑥两句。再从呼应上文内容的角度看,句①是对全段内容的正面阐述,应放在最后。此题答案为D。
三、根据空缺处前后句语意,推断选项位置。由于语段内语句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前后句的内容含义也是紧密相连的,这样根据空缺处前后句含义,就可以推断出空缺处语句应该是怎样的内容,从而确定应填的选项。如湖南卷第4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闲情,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晓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茶杯几盏,就是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晓月爬上柳梢
④是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解析:根据第一处横线前“闲情”的含义,通过比较各选项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只有选项④是对其内容的阐释,同时句中的“是”也呼应了此段第二句中的“也是”。据此可以断定空缺1处应选句④。根据第二处横线后的语句“去水边品茗”,可以发现只有选项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才能与它搭配,因此空缺2处应填选项①。从空缺3和4前面的语句内容来看,句③句②分别是空缺3处和空缺4处前一句内容的延伸。当然应把③②两句分别放在空缺3和4的位置上。答案应为C。
四、借用写作常识,确定选项顺序。近几年用来检测考生语言连贯能力的语段或为记叙类,或为描写类,或为说明类,或为议论类。这几类语段在平时写作中也讲究写作顺序。如由叙到议,由总到分,由主到次以及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这些方法同样可以借用来给选项排序定位置。如全国大纲卷第4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特别是各处悬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①院落格局中轴对称、层次递进 ②给人一种庄严、幽远的厚重感 ③它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 ④主体建筑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 ⑤门堂、斋、轩、楼,每一处建筑都很古朴⑥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于两旁
A.②③④⑥⑤①B.②⑥④①⑤③
C.③①④⑥⑤②D.③②⑥④①⑤
解析:这是一段对岳麓书院进行说明的文字,属于说明文。我们可以借助说明文的写作常识进行顺序排列。说明文顺序往往是由总到分,由主到次,由叙述说明到议论抒情。据此我们可以发现①④⑥⑤是对其主体的说明,句①是对岳麓书院整体特征的概述,应放在前面,句④是介绍其主体建筑,应随其后,句⑥又是介绍主体建筑中的“讲堂”,应放在④之后,句⑤是对主体建筑特点的概述,应放在句⑥之后。句①至句⑤呈现由总到分再到总的关系。而句②又是抒发岳麓书院这一建筑给观者的感受,应放在所有的说明内容之后。答案应为C。
五、通读选项,对选项进行合并归纳。研读选项时,可以先将其中语意联系紧密的语句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小单元,然后再研析这些小单元之间的语意联系,再将它们组合,这样所给选项的顺序就出来了。如北京卷第4题:
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因为较弱的电磁辐射,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②人的大脑和神经会产生微弱的电磁波,当周围电器发出比它强数百万倍的电磁波时,人的神经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干扰。
③即使在不太强的电磁波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也会受到影响。
④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强电磁波的环境中,人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症状,强电磁辐射会使心血管疾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A. ④①②③ B. ②③①④
C. ④③②① D. ②④③①
解析:通读全段后知道这一段陈述的是电磁波对人的神经系统的影响。句②句④是强调强电磁波对人的神经活动的影响,应放在一起。句③句①是说较弱的电磁辐射也会使人受到影响,这两句应结合一起。再将两组句子比较分析,就可以发现,它们属于层进关系,由此可以断定所给的选项中D项排列最为合理。
(作者单位:灵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