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5810

[ 贾小琴 文选 ]   

善用多媒体 构建鲜活课堂

◇ 贾小琴

  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上法,有人机智灵动、活泼生动,有人沉稳平和、步步为营。有人更是高屋建瓴、居高临下。这些。都让学生们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师魅力。但是,并非很多老师都能像这样随意地驾驭课堂。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至少也能在形式上丰富自己的课堂。作为一线教师,如果我们能够巧用课件、善用课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像那些大师们一样熟练地驾驭课堂,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下面就近几年来笔者在语文阅读课上一点成功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开始呈现课件,引起兴趣
  
  俗语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说,每一节课开始几分钟尤其重要,很多老师往往用带有煽动性的生动的词语引领学生进入课题,或者相机介入课件,呈现别样的教学环境,很能一下子抓着学生的眼球。可视可听的多媒体画面能改变那种老师不断地督促学生学习仍然不见效果的课堂氛围。让那些甚至活泼好动的学生也能安静下来,学习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执教《济南的冬天》一课时,由于多数学生对济南不熟悉,他们只从地图上得知济南的一些地理知识,如果借助多媒体优势,通过多角度多场景向学生展示五月的济南的迷人景色,再配上音乐旋律,怎能不使他们倾情于济南的冬天呢?如执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课。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与诗的意境相近的课堂氛围,选择钢琴曲“星空”,并用powerpoint展示几幅城市夜空灯火闪烁的图片和夜色中星空的图片。在一幅城市夜空与星空相互辉映的图片上,此时要求学生不用看书,只需要注视画面,倾听范读,学生很容易投入到诗的意境中去。这种学习氛围是传统的讲和读所无法实现的。教师教得积极,学生学得投入。学生的整个精神力量都受到了激发。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中间呈现课件,优化课堂结构
  
  一个优秀的课件肯定是时间长短适宜,教学重点难点点拨到位,教学流程简洁有序。所以,在教学进行之中,多次适当地展示重点难点,尽可能地回避那些节外生枝的内容,能始终把握住课堂的方向。避免一节课太臃肿的现象。总之,好的课件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如在七年级课文《凡尔塞宫》的阅读教学中,很多人以为就作为自读课文,只要点拨一下就行,无须玩出什么花招。但笔者觉得,学生对凡尔塞宫、对法国文化、对法国建筑艺术肯定知之甚少,基于这个原因,在课前展示了美轮美奂的宫殿图片,让学生从这些气势恢弘的图片和闪烁着异样文化的建筑艺术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接着笔者问:“世界著名的建筑,你们知道多少?”学生自由交流,踊跃发言。有人说到了美国的白宫,有人说到了印度泰姬陵等等,这些回答,极大地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
  而后,笔者让学生画出最能表现凡尔塞宫美的特点的句子,让他们分析这个异域的宫殿到底美在何处,和中国的故宫相比又如何。同学们分组讨论,这时。笔者呈现出故宫的图片,那一组组熟悉而又巨大的浑圆建筑,那一幅幅青砖琉璃瓦的墙壁屋顶,让学生进入到了一个建筑的神话中去了。通过这样的演示,学生认识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巴黎的建筑,同时,也认识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建筑文化艺术的精妙。直观的图文对照,更深切感性地帮助学生认识和感知文章内容。这一节课上,学生们既有认真阅读的过程,又有讨论交流的过程,更有表达说话的机会。整节课轻松自在,完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恰倒好处地展示多媒体,无声胜过有声。往往比老师的描述更直观更利于学生接受。《松鼠》、《黔之驴》这些说明性较强的内容,展示课件往往更加有效,大大缩短了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课件延伸课堂的时间和空间
  
  一份优秀的多媒体展示带给同学们的不仅仅是色彩斑斓、活泼生动的外部世界,而且让学生觉得学习很有趣。这样对他课后的学习和实践也很有帮助,让他们不知疲倦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很多时候,笔者让学生课后收集与文章相关的作者作品的信息。或者设计开放性的课题,让他们主动查找。活用多媒体。很多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写出了很有见地的课外作品。譬如,学生们在学学习了《新闻两篇》后,笔者让学生学写生活中的新闻,学生课后很注意观察生活现象,报导了一些生活中闪光的和阴暗的事件,笔者再适当地引导他们认识主流价值观,从而及时矫正了他们的思想。例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时,学生了解大意后,可以让学生想象诗人可能是在什么时候。站在什么地方,看着什么吟诵这首诗的。根帮学生回答,勾勒出诗人站船头向南望的简笔画,为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作铺垫。接着,用多媒体平台展示出来,教师可以随着乐曲揭示:月明之夜,晚风习习,诗人走出船眺望,只见对岸就是京口。由这。诗人会想到什么,现在又是春天了,诗人望着明月又怎么想呢?-这里留有多处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再如,在学习了《再别康桥》之后,笔者让学生们上课后查找徐志摩先生别的诗歌。然后尝试着自己也写几句。结果,大家士气高涨,写出了很多精美的句子,到现在还挂在班级的墙壁上,作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永远珍藏……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多媒体用于教学,不能让它成为一种奢侈的摆设,更不应让它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来炫耀,它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简便快捷的工具。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是未来社会对教育的呼唤。巧用多媒体,既解放教师,让他们从烦琐的课堂板书中走出来,更好地思索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又对学生语言的发展、认识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挖掘学生的灵性提高课堂效率固然有很多方法,今日应从多媒体开始。

善用多媒体 构建鲜活课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