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5786

[ 董扣艳 文选 ]   

守护信念

◇ 董扣艳

  真正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信念之火需要我们一生守望。
  生命是世间最美的风景,而信念则是生命的灵魂。确立的目标,只要通过理性的审视,认准能行,可行,我们就应该执着前行。抗金名将岳飞用他39年的黄金年华演绎着唯一的主题:“爱国”。怀揣“收拾旧山河”的壮志,面对数度起落浮沉。他心自坦然。他英年早逝的短暂一生令人扼腕叹息,但是他那永不熄灭的爱国信念至今仍然在无数华夏儿女心中燃烧!
  守护信念常常要付出高昂的代价,甚至生命。信念之路从来都不会平坦,但是真正的英雄正是擎着信念的火炬,在崎岖的震颤中给人以震撼。岳飞升任通泰镇抚使后,为掩护大队和百姓过江,亲率后卫死拒南灞桥头,挡住金兵唯一去路,此役岳飞身被数十创,岳家军后卫也战死无数:直到死前最后一场恶战:郾城之战时,他还亲率铁骑勇立阵前,见主帅亲自冲锋陷阵。岳家军士气大振,一举击破金兵。上百次的大小战斗,岳飞随时都可能“马革裹尸还”,但是他选择战斗,因为他深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守护信念应当竭尽所能的,更应当无怨无悔。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执着的人,历史才会流传美丽的传说,社会的车轮才会滚滚向前。人们钦佩岳飞的武略,却常常忽略他的文才。其实,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禀赋真可谓出类拔萃。数十首诗词足以彪炳宋词长廊,一首《满江红》更是震古烁今。除此之外,他还爱好读书,书法颇佳,时人称其“室有邺架”、“字尚苏体”。他还爱与士子文人交往。本可以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坛巨匠。但是,身逢乱世,他毅然选择了投笔从戎。以长枪作笔,以热血当墨,毕生书写着无悔的爱国画卷。
  守护信念需要心无旁骛地默默厮守。岳飞一心只为“精忠报国”,在他的人生词典里从没有“奢华”二字。南宋诸将中,唯有岳飞坚持一妻,且从不去青楼纵欲;他全家均穿粗布衣衫;饮食与士卒同例:常年征战,住的都是茅屋军帐,与士卒同甘共苦。高宗曾要在杭州为岳飞建豪宅,岳飞辞谢说:“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而当时,南宋诸大将无不豪富。张俊为防盗,铸一千两一个的大银球。称为“没奈何”,堆满大屋,退休后尚有每年六十万担租米的收入。这位信念的富者却是物质的贫者,但他一生无悔,只为那一腔爱国的热血与对百姓的悲悯。
  对信念看似赢弱的厮守。经过时间的积累,也可以爆发出无穷的力量。当岳家军势如破竹正欲“直捣黄龙”之际,一道道催撤的金牌就像一把把尖刀扎着他的心脏,为了“服从的天职”,为了不给奸臣留下“功高盖主”的口实。他只能含恨拔寨回京。“马蹄南去人北望”,一生的忠义,他只能独酌隐忍的苦酒。纵然投降派的软施硬逼。纵然奸臣的栽赃,纵然严刑拷打,他都默默无语,岿然不动。时间做出公正的审判,在岳飞塑像前。是秦桧夫妇永远的跪影。“精忠报国”四字刺在他的脊背,也永远烙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底。
  今天,我们实在不忍心用“愚忠”一词来苛求责难岳飞。为了守望信念,他情愿选择一生坎坷,甚至悲惨地离去。但是他信念的力量从来也不曾离我们而去,就如陈年的老酒,越酿越浓,轻轻掀起心塞,必定幽香四溢。如同真理的发现与认可,守护信念,往往是一次漫长的跋涉,处处都有哀叹与放弃的声音,唯有守住自己的信念,才能坦然踏过荆棘丛生的旅途,无愧历史,无愧未来,无愧青春。
  点评:文章论证的最主要的特色是采用“主事实论据”的方法进行议论文写作。主体部分通过岳飞精忠报国的实例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多重挖掘。这样使得议论的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论证透彻,文章的整体感也会显著强,于此同时,恰当地穿插于此相关的事实论证,进行对比论证,使得论证更加周密有力。最后,由历史回到现实,阐述岳飞守护信念的伟大的现实意义,深化了中心论点。
  点评教师:李正浪

守护信念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