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江山、苍生三者往往联系在一起,彼此命运、遭遇息息相关,提起其一,必然想起其二。“割据江山,拓土万里”是封建统治者孜孜所求;“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乃封建帝王至高霸权。江山在掌,苍生受蹂躏,江山也为之变色,这是有志者所不愿见到的!“美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革命志士一腔热血解民于倒悬,也就更加珍惜生于斯、长于斯的山川土地,于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诗歌,热切反映了这一诉求。
一、“爱我园林想落晖”的美好家园
山川家园乃祖辈憩息生养之地,天人合一,加倍爱惜保护,不能容忍贼寇的蹂躏糟蹋。黄兴的七律《三十九生日感怀》:“卅九年知四十非,大风歌罢不如归。惊人事业随流水,爱我园林想落晖。入夜鱼龙都寂寂,故山猿鹤正依依。苍茫独立无端感,时有清风振我衣”。诗中用了园林落晖、故山猿鹤、苍茫独立、清风振衣等景象,表现了对山河的挚爱,对自然的皈依。战场上叱咤风云、策马杀敌;生活中踏山问水、追风寻景,侠骨柔情,张弛相济,这正是一个英雄人物完整的人格追求、表现!那种执于一端的偏激,往往是有缺陷的,工作、事业上也往往显出纰漏。
二、“落落天涯感物华”的触景生情
黄花岗起义英勇牺牲的林文,其《无题》首联“不知何事奏胡笳,落落天涯感物华”,物华,万物的菁华。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秦胡笳”乐器,可能是无心“何事”,却引起对天涯山川故里的无限眷念之情,荒原、落霜、枯草、残塘、嘶马,尽让人痛心山川的残破荒凉,与大好河山破坏者对决,绝不可“为情差”!秋瑾的《鹧鸪天》上阕:“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祖国沉沦”即美好江山横遭践踏;“金瓯已缺”,世代居息的国土残破不堪,此隋此景让人不惜捐躯去捍卫、保护疆土!
于右任先生的绝句《再过南京》:“满目疮痍莫倚楼,凄风苦雨遍神州。先生自分悉中老,泪眼湖山吊莫悉”。江山疮痍,神州苦雨,“泪眼湖山”,多少仁人志士为之“愁中老”,国殇“吊莫愁”。
三、“检点湖山-磊新”的虔心呵护
黄兴于1913年初写的《祝汉口<民国日报>出版》后二联:“飘零江海千波谲,检点湖山——磊新;试取群言问兴废,相期牖觉副天民”。南北征战“飘零”,斗争起伏“波谲”,是为了迎来大好河山气象更新。江山安,百姓幸,才可以过上太平日子。黄兴1911年的《赠宫崎寅藏》首尾联:“独立苍茫自咏诗,江湖侠气有谁知……关山满目斜阳暮,匹马秋风何所之?”关山满目新景象,匹马秋风心力护,如此“震流俗”的江湖侠气,正是志士所孜孜诉求的。
四、认识“大地秦关险”的困阻
黄花岗起事壮烈牺牲的林文,其五律《感怀》后二联:“大地秦关险,秋风易水寒。雪花歌一曲,听罢泪漫漫”。“秦关险”以暴秦代表清政权,这才有志士荆轲“易水寒”的出现。大好河山的“秦关险”,必须以斗争去干戈、豺狼、刀俎!于右任先生的《闻乡人语》中间二联“野犹横白骨,天复降玄霜。战士祈年稔,乡民祭国殇”,描述的是兵革的凶荒,天灾人祸,让江山失色,“祈年稔”,风调雨顺,千万人的呼声。
五、昂扬“一腔热血千行泪”的赤诚
与黄兴共同领导广州起义的赵声,其《赠吴樾》:“一腔热血千行泪,慷慨淋漓我有言。大好头颅拼一掷,太空追攫国民魂”。“拼一掷”何其果断、勇敢、无畏,全是为国魂、江山魂、民众魂,为此不惜一切。其《海角亭口占》:“海风吹角九天闻,万里族旗拂海云。八百健儿多踊跃,自惭不是岳家军”。诗中层现了军容壮盛、撼天动地、健儿踊跃、前仆后继的战斗情景,表达了“八百健儿誓死”保卫疆土的爱国情怀。
六、慷慨“梦魂三岛月玲珑的”的增色
秋瑾的《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的颔、颈联:“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救国救民救江山“思”路,海阔天空,梦中心心系念,希望河山“月玲珑”、玉玲珑般俊美。黄兴的《三十九生日感怀》后二联:“入夜鱼龙都寂寂,故山猿鹤正依依。苍茫独立无端感,时有清风振我衣”。风云奋起的龙,暗处作乱的鱼,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故山故园的猿鹤“两情同依依”,永远是江山的景色,这是苍茫独立、清风振衣永恒不变的牵挂!
七、“十年薪胆余亡命”的剑指敌寇
于右任先生的《民立七哀诗》之七:“十年薪胆余亡命,百战河山昂国殇。霸气江东久零落,英雄事业自堂堂”。卧薪尝胆,救亡图存,多次征战,为国殒身,江右江左,英雄霸气,长驻江山,要展现山河壮美,必须打倒无情的蹂躏者!1909年的《函谷题壁》前二联:“片云飞去又飞还,眼底雄关亦等闲。书剑萧萧惊岁月,恩仇种种指河山”。任何艰难险阻的雄关“亦等闲”,书生投笔从戌,剑向顽敌,“恩仇种种指河山”,这是何等的重任!
八、“依旧冰清与石坚”的天人合一
参加黄花岗起义而壮烈牺牲的陈更新,其《夜半与诸友饮归有感》尾联:“沧桑有变心难易,依旧冰清与石坚”。天地江山不管如何变,革命志士其心可鉴,顺逆荣辱,其忠贞如冰透明、像石牢固。杜甫诗“冰壶玉鉴悬清秋”是也。冰清石坚,在正义者那里正好天人合一。
于右任先生的《游箱根飞烟阁》中间二联:“红树多情春带醉,青山无语泪沾衣。天涯人老忘途远,故国花开有梦归”。明明是自个“多情”,偏说“红树多情”,本是自己陶醉其景,偏讲“春带醉”,原是诗人激动而“无语”,反说“青山无语”,这一切都缘于我中有你的“梦归”。
九、“秋月照征人”的亲近统一
宋教仁的五律《晚泊梁子湖》:“日落浦风急,天低野树昏;孤舟依浅渚,秋月照征人;家国嗟何在,乾坤渺一身;夜阑不成寐,抚剑独怆神!”“浦风急”情更急,“野树昏”人勿昏,“嗟”家国,叹乾坤,“抚剑独怆神”,要改变山川中不和谐杂音,要让江山如画美好无瑕,你我彼此,天人合一,此乃人生最高追求境界!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山川诗,普遍具有强烈的时代社会意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有一己“偷得浮生半日闲”情趣,没有无病呻吟之语,没有脱离战斗生活的苍白绵弱。在山川吟咏中注入了深深的忧时拒敌的爱国情怀,这大异于前人的诗作。
中国古代以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写山水田园诗尤为著名。这些诗人曲折表现个人情怀、描摹山川景色,都有独到功夫,然而由于崇尚隐逸,便追求清静,孤独,疏远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加之奉儒悟禅,与人生世界便有了距离。而辛亥革命时期的山川诗歌,继承其长而无其短。激昂慷慨的用世、仗剑反封建的革新、挽救民族危机的斗争、冲破一切言禁的决心,都彰显出与前迥异的思想、艺术风格。歌颂、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辛亥革命诗歌所描绘的山水画廊,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又一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