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909

[ 贾艳霞 文选 ]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语文差异性教学的再认识

◇ 贾艳霞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一学科教师在每次月考时,总要准备三份考卷(在学生不知道的情况下),甲种非常难,乙种中等,丙种非常容易。甲种考卷给程度高的同学,乙种考卷给中等程度的同学,程度不好的同学拿到丙种考卷。这些程度不好的同学每次考试,至少能得到60分,对于这些同学来说,60分已经不容易了,从此,他们有了自尊心,也开始有了自信,一旦有了自信,他们就不会放弃这一科了。这位老师的教学成功就在于他对学生进行了差异性教学。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下的差异性教学
  新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指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指不同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生活经验、认知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学生个体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也决定了教学形式不能单一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为不同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全面了解中学语文差异性教学的现状
  (一)现状。弘扬特长评价,但更多的是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少数下等水平的学生在评价中体验不到成功的激励。实施差异性评价,在题目的设置上教师没有真正做到梯度设置,梯度设置往往流于形式。
  (二)差异性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教师还没有真正从传统语文课程评价的怪圈走出来。在评价前,教师的头脑中总是抹不去“正态分布图”:在一个班级群体中,只有极个别个体是优秀者,大多数学生只能达到中等水平,还有极个别的个体属于下等水平。教师首先想到的总是那些优秀的个体,所以,评价带来的后果是:只有少数的所谓“优秀者”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激励,少数下等水平的学生成了失败者。
  三、准确把握中学语文教学中差异性教学的教学功能
  传统的语文课程评价存在的最大弊端在于: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用一张试卷按照统一的“标准答案”对有差异的学生群体进行测试,最后以分数的高低来判断学生发展的好坏。这种评价的方式严重挫伤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有悖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而差异性教学正是变“甄别与选拔”为“激励成功”,让不同个体的学生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实施差异性评价,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可以在每节课的当堂训练中设置有梯度的题目,设置☆(必做题),☆☆(选做题)和☆☆☆(能力提升题),供学生自主选择,充分体现评价满足不同个体发展的需要。还可以针对特殊个体采用特别的办法进行评价来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二)弘扬特长评价。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擅长写字,有的擅长朗读,有的擅长演讲,还有的擅长书面作文。因此,教师在注意全面评价的同时,要注意弘扬学生的特长评价。
  总之,教师要把学生的差异看作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河北省阳原县小石庄中心学校(075000)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中学语文差异性教学的再认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