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798

[ 蔡爽 文选 ]   

别给梦想打折

◇ 蔡爽

  有一个生活困窘的年轻小伙子带着他的画作闯荡上海滩。一日,他把画拿到街上卖,有个外国人想买,但嫌太贵,问他能不能打折。他坚决地拒绝,并且一边说一边将画撕碎。外国人不解,小伙子平静地说:“先生,我开价五百美元,说明我认为它值五百美元;你跟我讲价,说明在你眼里它不值这个数。所以我撕了它,重画,直到画得顾客满意为止。”这个年轻小伙子后来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中国美术馆首任馆长刘开渠。他主持雕塑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留下了许多传世经典。
  刘开渠的成功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你认为我达不到理想的高度,我可以再练功夫,但我不降低理想的高度,我会继续为理想努力奋斗。
  坚守理想的高度,不给梦想打折,是一种不认输的精神,是一种自信和勇气。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梦想,而众多梦想中,最初的梦想往往最美好,它可能比较理想化,实现起来很不容易。因此,每遇到一些困难,我们就会让最初的梦想打些折扣。一旦有一次给自己降低了标准,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会成为一种惯性:伸手够不着时,不是努力跳起来,而是把目标降低一点,降到伸手可触的位置。长此以往,当把后来的梦想与最初的梦想相比时,已经面目全非了!这种降低难度倒不如说是一种放弃。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年轻时,因为出身低微,身材矮小,置身政界,没几个人看好他。《明镜》周刊负责人对记者报道施罗德很不满:“报道施罗德?那简直是浪费!”但施罗德却昂起头:“我要当总理,你们等着瞧吧。”施罗德当上了总理,他说:“我是专卖店里边的产品,确定了的理想不打折。”如果施罗德在没人看好自己时气馁了,降低自己的目标:当不上总理,就当个部长吧;当不上部长,就当个市长吧;当不上市长,就当个科长吧——他一路把目标降下来,也许连科长都当不上。一位社会学家曾说过:“如果你满足于五分之一,那么你只能达到十分之一。”
  台湾作家林清玄小时候梦想环游世界和当作家。他在干活时发现一张埃及地图,决心长大后一定去那里旅游。父亲把地图撕成碎片,说:“你一辈子也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他每天傍晚要到林中扫落叶,每次都偷偷带上一本书,抽空看一会儿。被发现后,父亲故意说让他今天把明天的落叶扫完才能看书。林清玄抱住每一棵树摇晃,扫完飘落下来的树叶。可第二天傍晚来到林中,他发现又落下了一层树叶。懊恼之余他释然:今天只能扫完今天的落叶,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他每天清晨四点就起来看书写作。许多年后,他当了记者,成了作家,并到埃及旅游;他的作品大量问世,被誉为“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美好的梦想,只是真正实现梦想的人很少。虽然原因多种多样,但其中总有一些共性:不断给梦想打折,不善于把握现在。林清玄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于“心中永远有梦”和“及时把握现在”。
  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坚持用自信和坚持浇灌心中的梦想,梦想之树便会永远一片青葱;把握现在,珍惜当下,用汗水和努力浇灌梦想的花朵,总有一天你会品尝到硕果的甘甜!
  
  【亮点品味】
  开篇借刘开渠的材料引出论点——“坚守理想的高度,不给梦想打折”,显得自然机智;主体部分的论述理例结合,对施罗德的材料进行正反分析,颇有思辨色彩;对林清玄的材料能够揭示本质,有力地深化了前文论述,体现出议论的层次感。标题“别给梦想打折”,别有一番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