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711

[ 陆玉娟 文选 ]   

如何辨别古诗词中的季节

◇ 陆玉娟

  我国古代许多文人寄情山水。托物言志、以自然界的万物寄寓他们的喜怒哀乐,留下了许多咏物写景的名篇。国标本苏教版《语文》就选取了很多这样的古诗词,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其中有一项能力——如何辨别古诗词中所描述的景、事和物是哪个季节的,笔者认为也很重要,方法有三。
  
  一、看题目和诗句
  
  有些诗词在题目中就明示诗词创作时的季节,使读者一目了然。如:
  《江南春》(唐·杜牧)
  《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有些诗句中明显含有“春夏秋冬”,如:合“春”的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含“秋”的诗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二、看诗词句中各季节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植物、天气、节日、风俗等
  
  春季——草萌芽、花盛开、燕飞、细雨、微风、寒食、清明等。代表诗句有:
  “儿童急走追黄蝾。飞入菜花无处寻。”(扬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夏季——暴雨、荷花、蝉鸣、蛙唱、稻黄、梅熟、芭蕉绿等。代表诗句有: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逆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秋季——菊花、落叶、流萤、中秋节、重阳节等。代表诗句有: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菜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登高”和“插茱萸”都是重阳节里的风俗活动)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冬季——冰、雪花、寒梅、除夕等。代表诗句有: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三、看诗中标示的月份
  
  古代以农历为准,一、二、三月为春,四、五、六月为夏,七、八、九月为秋。十、十一、十二为冬。如此便可根据诗中出现的月份判断诗中所描绘的季节。如:唐代王雏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题目便知写的是秋季。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写出日暖花繁、岸柳如烟的暮春盛景。
  以上就是判断古诗季节的几种简单可行的方法。掌握这几种方法,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诗词时理解其内涵,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如何辨别古诗词中的季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