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要求教学从带有惩戒色彩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赏识为鲜明特征的现代模式,但教师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教学批评”和“教学鼓励”是教学评价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统一的,又是辩证的。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1)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的问题,而不是学生本身。某些教师发现学生回答问题不着边际或不可思议时,出口就让学生坐下或者说学生“笨”等是错误的;(2)评价的目的是教育,要让学生体会到评语中寄托着教师的爱与尊重,通过评价去唤醒、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3)评价的效果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学到语文的知识和技能,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在观摩名师上课时往往能看到学生“小脸兴奋、小手高举”的现象,课堂上总是看见名师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总能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给予及时性和发展性的评价,往往能发现下课后学生还对老师恋恋不舍,对课堂恋恋不舍。如窦桂梅老师执教《村居》一课时,面对学生动情的朗读,她衷心赞扬“你读得真好”;她在和学生共同创设翁媪面对自己三个儿子的对话过程中,一个女学生虽然回答得非常精彩,但是说着说着就“呵呵……”地大笑起来,此时话已不能说,窭老师的话筒却始终举在学生嘴边,等待,等待,“看,这一家是多么的幸福啊!”窦老师一句轻轻的话,一句充满感情的评价,是那么的到位,那么的及时,让听课老师不由深深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