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发言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课堂发言表述自己的思考,反映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进行评价,给他们必要的鼓励和启发,促进学生更好更主动地进行学习。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依然采取廉价表扬、放弃原则、主体单一,甚至是百般挑剔的陈旧的评价方式,严重阻碍了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对课堂发言的评价自然也要遵循这个标准,力求通过准确到位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基本素养的提高。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新的策略来评价学生的课堂发言。
策略一:自主评价
好的课堂评价必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内心世界,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课堂上,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发言进行自主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评价和反思:“你觉得自己的说法有道理吗?能不能列出理由?”“能否从条理性的角度对自己的发言做一个评价?”“你的发言是对老师讲解的重要补充,你能谈谈你是怎样思考的吗?”“你觉得自己的发言可以打什么等级?为什么?”通过这种自我评价、反思,帮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发言水平,明确努力的方向。
其次,要促使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升。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别人的眼中找到自己”,这是对同伴互相评价的一个经典论述。新课程强调伙伴学习、合作探究,这无疑对课堂发言的评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同伴发言的评价,正是鼓励同伴、学习同伴、激励自己的良好手段。在学生的相互评价中,我们要注意正面引导:①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②要热情地鼓励同学;③要依据问题的本质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④要善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即帮助同学完善自己的发言。通过这样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热心、真诚、宽容等优良品质,形成对学习集体的归属感。
策略二:多重角度综合评价
课堂学生的发言评价牵涉的层面甚多,绝不是“好”“不好”这样的简单价值判断所能涵盖的。对学生的发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评价:
1.评价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是活跃课堂气氛、产生思维碰撞的前提条件。教师要适时地对主动参与、积极发言的学生进行肯定,以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
2.评价发言内容的正确性、完整性。不少学生在发言时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喜欢用一两个词语来回答问题,教师在评价时要予以关注和指导。
3.评价思维的缜密性、条理性。语言的内核是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发言所反映的思维特质,及时对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进行点评和引导。
4.评价发言的创新性、建设性。最有价值的发言是能够提出创新性见解的发言,我们应该对这种发言予以高度的评价,使它成为一颗理想的“种子”,通过及时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向更为深入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讨论蒲松龄的《狼》的寓意时,有学生跳出从屠户的角度转而从狼的角度来思考,提出了“人应该适可而止,不能贪婪”的观点。教师对此就应该予以高度评价,并引导他们学会变换角度想问题。
策略三:依据文本巧妙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产生和回答都是紧扣文本来进行的。在语文课上,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时要置身于文本的情境,积极寻求评价语言与文本语言内容的融合,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教师的评价语与语文学习内容浑然一体,针对性更强,指导作用就更明显了,其“语文味”自不待言了。同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文本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特色,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教学语言优美的散文、诗歌,教师可以用诗化的语言来进行评价。学生朗读激昂处可以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来评价,舒缓处可以用“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来表扬;对学生别开生面的思考,可以用“柳暗花明又一村”来点拨。教学科学严谨的说明文,教师的评价语也必须精当严密;而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古诗文或运用接近古诗文的语言来进行评价,如教学《送东阳马生序》,对学生当前学习条件的描述就可以用以下这样的评语:“政府年有免费书籍,父母日有饮食供给,无生活之忧矣;坐楼房之中而读书,无奔走之劳矣;有专业教师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其学有不进,德有不成者,皆心不专之故耳,岂他人之过哉?”这样的评价不仅学生能接受,而且与文本语言风格相一致,可以使文本学习的氛围更加浓郁。
策略四:善用幽默趣味评价
法国作家拉伯雷曾经说过“笑是人生的本质”。课堂发言的评价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语言和板着的面孔,它需要的是让学生如沐春风的愉悦感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语言的幽默感来为评价增添趣味。
1.故意出错增添幽默情趣。于永正老师有一次教学《草》这课时,让学生模拟孙女读书给奶奶听,他故意把学生发言中的“一岁一枯荣”说成是“一岁一窟窿”,让学生耐心地讲解给他听。在台上台下的笑声中,学生仔细地解释了诗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妙语评价让课堂柳暗花明。特级教师教杜甫的《绝句》,一位学生在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另一个学生突然吹了声口哨。顿时,教室格外的寂静。但这位教师马上微微一笑说:“杜甫写得真是太精彩了,连我们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学起了黄鹂的叫声。大家可以想象,作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该是怎样一种心情?我们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呢?”同学们哈哈一笑,随即争着举手发言,那位学生也慢慢抬起头,专注地听起来。一节课同学们活而不乱,轻松自如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夸张反语道出言外之意。幽默并不仅以轻松取胜,而是笑语之中包含着深沉,妙言之中蕴含着睿智。如赏析《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这一句,学生把偏义复词“作息”理解成“劳作和休息”,于是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故意高声译道“兰芝真是好女子,她从早到晚辛勤地工作和休息”,不少学生就笑开了。教师马上请学生讲述正确译句,马虎的学生也在笑声中得到提醒,此后同类错误的出现几率明显减少。这就达到了调动气氛、加深印象的目的。
4.神态动作积极调动情绪。在评价学生的发言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肢体动作和神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辅助性评价,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的点头赞叹、拍掌叫好、皱眉沉思、沉吟不语都可以表达教师的评价、判断和期待,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把他们引入到更深层次的思考、探究之中去。
策略五:开启智慧引导评价
当前课堂活动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经常一节课下来,没有一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试想,一个不能激发学生思维、不能让学生产生问题的课还是好课吗?孩子的世界是由问号构成的,当这些问号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是扼杀它还是保护它,是用简单的回答让它泯灭还是鼓励它不断壮大,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这样一些手段在评价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1.在追问中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所有的创新最初都源于一个又一个好奇的追问。所以,我们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时,要引导孩子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刨根究底”式的追问。养成了追问的习惯,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增强。
2.在辩论中培养问题意识。求异思维是产生问题、产生创造的基本条件。在课堂发言的评价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搜集根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思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追求真理。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设计辩论题,这对培养问题意识也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针对学生提出的“于勒值得同情”的观点,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辩论题。例如“于勒的悲剧罪有应得”VS“于勒的悲剧身不由己”“菲利浦夫妇应受到道德审判”VS“菲利浦夫妇不应受到道德审判”等,通过设计辩论题,学生实际上已经对课文的研读达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
3.在想象中培养问题意识。“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爱因斯坦想象自己骑在扫帚上追赶光线,最终发明了伟大的相对论。任何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都通篇散发着想象的光辉。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力求使自己的发言富有想象力,能够提出别人所不能提出的问题,想到别人所不能想到的东西。例如在泰格特的名作《窗》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那个病人看到窗外只是一堵墙之后的各种不同结果,指导他们对作品进行质疑,对作品的续写提出自己的见解。
综上所述,对学生课堂发言的评价新视角需要教师以爱心去理解、呵护学生,肯定学生的长处,保护学生的自尊,通过积极而有启发性的评价策略,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展示自我、不断反思,从而激发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他们的发言水平不断提高,收获到成功的快乐。
曹国锋,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扬州。本文编校: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