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1年第3期 ID: 143133

[ 王先海 文选 ]   

努力写出“这一个”

◇ 王先海

  经常接到学生或家长来信或来电询问,怎样写出高人一筹亮人眼球的赛场作文?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作为一名作文竞赛老评委,解读各级各类赛场优秀作文,有些带共性的东西,似乎可以回答一些问题。下面仅就“竞赛作文如何写出个性”跟广大参赛选手们谈几点体会。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独立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这与我们各级各类作文大赛的宗旨应该是一致的。
  现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是一个倡导个性的社会,张扬个性也就意味着与众不同,意味着出类拔萃,意味着卓尔不群,就连广告里也喊出“不走寻常路”、“活出我自己”这样的口号。翻翻图书市场各类获奖作文选,就会发现这些作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亮点——个性独具。如何在赛场上写出个性独具的作文从而脱颖而出,这是广大参赛者及家长们都关心的问题。这也是各级各类作文竞赛组委会必须首先充分考虑的问题,他们一般都会在命题上下很多功夫。随便翻翻诸如湖北省作家协会组织的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华中师范大学组织的历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新华报业集团组织的历届“楚天杯”作文大赛以及武汉国际“楚才”作文大赛的优秀赛题,大都既贴近生活又非常新颖,让人一看题目就有一种说话的欲望,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感,可以说,各类大赛的优秀作文题本身就极富个性。
  个性的显著标志是独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用独特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的作文可称之为个性化作文。它强调求异求新,主要表现在观察角度的个性化、生活体验的个性化、写作题材的个性化、审题立意的个性化、语言风格的个性化。
  观察角度的个性化——客观世界只有一个,但是对客观世界观察的角度却有千千万万。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个性观察就是要求选手们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我们的生活。有了个性的观察,我们才能发现苹果里藏着的“五角星”。韩少功在一篇散文里描写丝瓜时说“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语言虽然朴实,却非常地形象,能激发人多方面的联想,他对丝瓜的观察就非常有个性。
  生活体验的个性化——“体验,主要是指生活在对象所处的环境中,亲自感受进而认识对象和环境的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对环境和对象有独特的认识才会产生新的思想,才会有与众不同的情感体验。佛语云“一沙一世界,一水一天堂”,有些宏大的精神往往蕴含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潜心去体验。父亲的一声咳嗽也许蕴藏着生活的艰辛;母亲的一句叮咛也许包含着舐犊的深情;讲台上的半支粉笔也许在默默昭示着老师的殷切期望。将这种独特的体验融于字里行间,文章自然是“这一个”。
  写作题材的个性化。题材,是构成作文的材料,它源于生活,是作文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其独特性,一个人在观察、积累生活时也会不可避免地打上个性的烙印。写作时,要选择经过个体独特的视角观察过,经过个体的心灵之光辉映过的材料。它鲜明地带有个体的情感、思想、态度、特色,是浸染着作者个性的新颖独特的题材。
  审题立意的个性化——在审题、立意时思维一定要发散,从不同角度向主题推进,这样才能不落窠臼。特别在竞赛作文中,要多想想自己怎样才能另辟蹊径,写出新意。一般的作文赛事都按年级组命题,每个年级组一般会有几个不同的题目,选手们要勇于尝试比较陌生的题目,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狭路相逢”。
  语言风格的个性化——有了个性化的思考,还需要语言表达的个性化。“每一个鲜活的写作个体相对应的浸透着写作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生命色素的语言”即个性化的语言。要跳出大众化的话语范式,使用富有自己个性色彩的语言,“以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语言风格跟作者气质有关,鲁迅的语言犀利冷峻,冰心的语言温情脉脉,老舍的语言京韵悠长,徐志摩的语言浪漫灵动,这些都是个性话语的典范。
  我们应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努力锤炼自己的语言,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我想,如果选手们能够仔细体悟以上几点,并在赛场上融会贯通,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个性化作文是鲜活的生命律动,是生命状态的燃烧与释放,是写作个体的思想流泉浇洒在客观外物之上生长出来的绚烂小花。愿我们的参赛选手大胆创新,勇于张扬自己的写作个性,努力写出“这一个”,使自己的赛场作文卓尔不群,冠压群芳!

努力写出“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