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诗歌诗论评析鉴赏题的难度较大,考查的范围也较广,它往往涉及到诗词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几个方面的考查,所以要想正确解答这类题,考生首先要读懂题干中的诗论评析,吃透所给观点的内涵,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表述时,要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要紧扣评论关键词。
【关键词】讨论评析 内涵 分析 恰当表述
古诗词鉴赏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随着考试的深入,命题者对考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考查的形式也多种多样。纵观近几年高考,古诗词鉴赏一般从诗词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几个方面设题。随着古诗词鉴赏题的日趋规范,在平时的训练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即“诗论评析”,也称为“前人评点赏析”,主要是指命题者在诗歌材料的后面给出一些诗评家的观点或评论,有的观点或评论属于宏观的文艺观点或诗论,有的则直接对该诗词作出具体的阐释,然后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诗作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类命题难度较大,考查的范围也较广,它往往涉及到诗词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几个方面的考查,所以要想正确解答这类题,考生首先要读懂题干中的诗论评析,吃透所给观点的内涵,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表述时要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要紧扣评论关键词。
诗歌诗论评析鉴赏题的设题方式主要有三类:
一是考生是否同意前人的评论,请说明理由。
二是在前人的几种评论中,考生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三是请结合诗歌实际,具体阐述前人的某个观点。
解题时的答题步骤分为两步:
(1)领会前人评论的内涵并加以阐述。
(2)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下面结合具体题例就此类题的设题方式、解答步骤进行分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七律结句之妙者,则杜审言‘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解析】此题属于诗论评析鉴赏题设题方式中的第一种类型,解答时首先要理解胡应麟的评论的意义,即“七律诗中结尾句写得美妙的是杜审言的‘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和评论,解释这一句怎样妙,妙在何处。
【答案】认同。尾联“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构思新颖,造语清新。这首诗结句之妙,就妙在不直言思念洛阳,而是写“春色倍还人”,赋予景物以人格色彩,虚实相生,含蓄而生动地表达了对洛阳万物的无比眷恋和热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 萨 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属于诗论评析鉴赏题设题方式中的第二种类型。设题者列出了三种观点,要求考生说明自己同意哪一种观点,还要解释为什么,考生在答题时,同意哪一种观点都可以,但要结合诗词的内容进行解释,并能自圆其说。
【答案】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是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答其中一种,言之成理即可。)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色
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这首诗所写的野色非烟非雾,缥缈朦胧,难以描摹,但作者却做到了“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属于诗论评析鉴赏题设题方式中的第三种类型,要求考生结合全诗内容,具体阐述古人对本诗的评价观点——“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解答时首先要理解“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这句话的意义,即“把难以描摹的抽象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犹如就在眼前一样。”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作者是怎样“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的。
【答案】这首诗主要通过楼台、飞鸟、夕阳等实景来衬托虚景,采用了化虚为实的写法。楼台被野色层层笼罩,使人想到野色的浓厚;白鸟飞起,夕阳斜照,让人在迷离之中看到野色忽然绽开一线;野色似乎在芳草上停歇,又似乎伴着船帆,自远处而来,令人想到野色的缥缈;最后作者以醉眼望远,突出野色的迷离恍惚。把难以描摹的野色写得具体形象,如在眼前。
【随堂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想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①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此诗写于诗人晚年任江西抚州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
清人沈德潜说颔联“应是万里归来,宿于石头驿,未及到家也。不然,石城与金坛相距几何,而云万里乎?”(《唐诗别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 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尚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清人卢世评论说,此诗“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似复似繁,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楚江怀古(其一)
马 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近代人愈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唐人五律,多高华雄厚之作,此诗以清微婉约出之。”他以“清微婉约”四字标举此诗的艺术风格,你认同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蝶 恋 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