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1年第9期 ID: 134745

[ 樊爱军 文选 ]   

一枝一叶总关情

◇ 樊爱军

  【摘 要】项脊轩是归有光当年潜心读书的地方,也是他对亲人——祖母、母亲、妻子等留有深刻印象的地方。文中,作者借对“百年老屋”几经兴衰的记述,对家庭琐事的回忆,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关键词】景物 细节 抒情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将作者对坎坷人生的深切体验与亲情交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极为复杂的思想感情。文章之所以感人,其魅力便在于一个“情”字,文中一字一咽,一句一啼,语语含情,事事关情,这与作者巧妙的传情技法是分不开的。
  景?摇物?摇传?摇情
  文中描绘了两幅风景画,着墨不多,却渲染了作品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心情。
  第一幅“小院风景图”。
  画面中兰桂飘香,修竹吐绿,“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白天,则“日影反照”,外界“万籁有声”,小院却“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项脊轩内宁静、和谐,人以鸟为伴,鸟以人为邻,引人遐思无尽;一幅月夜桂影图,则把人引入月白风清,花香袭人的美妙境界。“小院风景图”中无一不是对项脊轩景物的生动描写,又无一不是作者内心愉悦得意之情的抒发。
  第二幅“庭中枇杷图”。
  此处最为人称颂。明人王锡爵曾评归有光说:“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无一字言思念,而思念之情却表现得极为诚挚动人。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几多哀愁几多相思几多离苦,怎一个愁字了得?睹物思人,情何以堪!“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啊,你送走了几多寒暑秋冬,经历了几番雪雨风霜,如今依然青枝绿叶、郁郁苍苍,莫不是也在悼念长眠于地下的亡妻!“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啊,莫非你也象主人一样,不能忘怀逝去的年华和昔日的悲欢,才摇曳出绵绵不尽的思念!
  一处细节,一句朴实无华的话,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那亭亭玉立的枇杷树,那种树人的身影,那到此搁笔长叹、双眼垂泪的作者似在眼前,万般深情,尽在无声之中,但却意味隽永,寄托了作者对亡妻久远地缅怀和眷念。
  细?摇节?摇传?摇情
  文中描绘了三幅人物画面,借以抒发对母亲、祖母和妻子的挚爱真情。这感情的抒发不是靠空洞的言辞,也不是写揪心的痛、不竭的泪,而是借助一些极富情致令人睹之神伤、闻之心恸的生活细节,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令人物形神毕肖。
  第一幅画面:居于中闺的少妇,隔壁的乳母和乳母怀里的婴儿。婴儿的“呱呱而泣”惊动了少妇,她起身来到隔壁门前,“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展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拳拳之心、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们似乎看到了温柔、慈爱的母亲,似乎听到了母亲柔柔的询问和轻轻的叩门声。一处细节,写尽了一个母亲最平常亦最深情的呵护。难怪乎林纾说“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这个评价恰当之至。
  第二幅画面:“束发读书轩中”的少年,头发花白的老祖母。一天,祖母来到轩中,手抚少年的头,声音颤颤:“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对闭门苦读的孙子,祖母甚为怜惜,这怜惜疼爱之中略有责备,却更饱含了欣喜、希望与期待的复杂心理。她希望能在家道中衰之际出一个可以重振归家门楣的人,而这希望便落在了这“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的孙子身上。因此,离开时,祖母轻手轻脚关闭门扉,且自语着:“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喃喃自语,更细致入微地表露了祖母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儿的殷切期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祖母年事已高,却挪动颤巍巍的小脚,很快捧来了那珍藏多年、象征着曾经的显贵与荣耀的象笏。那极快地速度、那虔诚的动作、那期盼的眼神,一切尽在不言中,而这又怎不令历次科考失利的作者百感交集?何时得遂自己的志向?何日能偿祖母的夙愿?功名未成,有负祖母,愧对先人!这一切的一切,怎不令人长号不自禁!
  第三幅画面:一对小夫妻。写亡妻,作者只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归宁”回来时转述诸小妹话:“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平平淡淡两件事,却是情见乎辞,极生动地表现了夫妻间关系之亲密,感情之深厚。在这片小天地里,夫妻和和睦睦,恩恩爱爱,相敬如宾。
  全文细节描写深切感人,读来让人唏嘘不已。作者正是抓住这些看似平常、实则感人肺腑的细节,运用传神之笔,使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止神态、乃至复杂的心理活动,跃然纸上。正是这些家庭琐事、生动逼真的生活细节,传达出亲人间的真情挚爱,令作者不禁潸然泪下、柔肠寸断,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直?摇接?摇抒?摇情
  作者借助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抒发了长期积储的内心感慨。那种真挚的情感融铸在景事之中,愈发使得文章情意纤秾。此外,作者在景事之后还有直接抒情: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这些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在项脊轩中悲多喜少的事实;写出了作者对至亲骨肉刻骨铭心、凄婉动人的哀思;写出了作者放纵感情的潮水尽情奔泻的场景。没有了善良的母亲,没有了可敬可爱的白发老奶奶,没有了凭几相伴的爱妻,唯有小轩凄凉,冷镜无声!这情牵,怎一个悲字了得!怎一个伤字了得!怎一个痛字了得!写到此,作者已是呜咽抽泣,泪流满面,乃至号啕恸哭了。这呼天抢地的直抒胸臆之语,收到了一种如歌如泣的效果,深深感染了读者,打动了读者。
  文章中,作者用他那真挚的情感,借助高超的传情技法,使得这篇文章读来字字出肺腑,句句断肝肠,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

一枝一叶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