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2期 ID: 79526

[ 费明富 文选 ]   

揭示选项拟定方

◇ 费明富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主要考查学生在充分理解并正确把握原文基本意思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的能力。文学作品阅读多在综合能力考查中暗含推断和想象,是以主观题型呈现;而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则以单一的推断为主,以客观题型呈现。本文着重揭示客观题型选项拟定方法,探究推断和想象题型的解题思维规律。客观题型选项拟定方法就2006年高考试题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三大门类十二种方法。
  
  一、句子重组式推断类
  
  所谓句子重组式推断,就是将推断源句(以下简称“源句”,由此推衍出来的句子为“流句”)换一种说法来表达的推断方式。我们平时阅读会发现,“……,换一种说法,……”普遍存在。就具体选项的拟定情形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重组样式。在实际的试题中,推断源隐藏在材料中。为了说明的方便。这里我们将其节录出来。
  (一)调整语序重组法
  调整语序重组法,即通过改变文章中某个句子的原有语序以更新表达的选项拟定法。这个语序,可能是单句中的某种成分,也可能是复句中的某个分句。有时语序调整,意义没有变化,有时语序调整,意义则大相径庭。
  [推断源·天津卷]一是自生化学沉积说,认为海底的PH值增高时,氢氧化铁会围绕一个核心沉淀,这种沉淀物可吸附锰离子并产生催化作用。促使二氧化锰不断生成。
  [推断流·10题A项]海中的氢氧化铁围绕一个核心沉淀,当海底的PH值增高时,能促使二氧化锰的生成,并最终形成锰结核。
  [简析]流句调整“海底的PH值增高时”语位。源句它是氢氧化铁会围绕一个核心沉淀的条件,而流句却成为沉淀物发挥作用的条件。
  (二)选择支脉重组法
  选择支脉重组法,就是将语意层次多、信息量大的句子分解离析开来,从中择取一个语意支脉重新组织句子的选项拟定法。这种重组极易顺手牵羊,造成杂糅式的错误表达,也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通病。
  [推断源·全国卷Ⅱ]已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涉及到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利用。
  [推断流·7题C项]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大运河沿岸文物古迹的保护,从而加速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
  [简析]源句是说南水北调工程也会影响到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往好的一面想它将有利于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往坏的一面想它也可能危及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利用。而且从作者的倾向看更偏向于后者。但流句只从乐观一面去推断,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三)句型变化重组法
  句型变化重组法,就是改变原有句型。换用其他的句型来表达的选项拟定法。这种方法拟定出来的选项容易出现强加逻辑错误。
  [推断源·广东卷]对资源有限性事实的忽略,导致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付出了过于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也是造成现代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推断流·7题B项]古典自由主义的效率理论建立在人是自私的、物质资源是无限可用的假定基础上,所以它直接导致了现代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
  [简析]源句是判断句。“一个重要因素”暗示原因不止这一个,“现代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复杂,不是某一单个原因作用的结果。而流句重组时则成了陈述句,“直接导致”含有这样的信息:将一个原因看成了“现代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产生的充分条件,可见推衍错误。
  (四)言外之意补白式重组法
  言外之意补白式重组法,就是将原文中某语言组织中的隐性信息挖掘出来,并和已有的显性信息综合表达的选项拟定法。这种选项拟定法容易出现无中生有、随意发挥、想当然、一厢情愿等错误类型。
  [推断源·湖南卷]让人类减少疾患,健康而长寿地生活,才是遗传学家在21世纪追求的目标。
  [推断流·8题D项]从某些生物体到人类,研究者在基因方面作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探索,科学的日新月异使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长生不老不再是神话而是现实。
  [简析]源句清清楚楚地告诉读者:遗传学家在21世纪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让人类减少疾患,健康而长寿地生活。其言外之意,这目标不是有些人关注的近于神话的“长生不老”,可见流句对其目的意义的歪曲。
  (五)正面反面逆向重组法
  正面反面逆向重组法,即将原文中正面肯定表达重组为反面否定表达或将反面否定表达重组为正面肯定表达的选项拟定法。
  [推断源·辽宁卷]靠着生产糖分和蛋白质来诱惑动物去扩散它们的种子,被子植物就增加了世界上食物能量的供应,使得大型的温血哺乳动物有可能出现。
  [推断流·9题C项]不能生产满足大型温血哺乳动物需要的糖分和蛋白质的植物将会渐渐被淘汰。
  [简析]源句是说被子植物为大型的温血哺乳动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换句话说,大型的温血哺乳动物从出现之初就依赖被子植物,是正面肯定表达。而流句恰与之相反,是反面否定表达,说被子植物依赖大型的温血哺乳动物。概念之间的关系错位。
  
  二、目的意义推断类
  
  一个句子或一个句群除了其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它在语境中的目的意义。对这个目的意义的思辨和把握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而这种能力要素。经常在推断和想象类试题中进行检查。具体情形。有以下几种。
  (一)以“理”代“据”法
  原文中某个句子或句组只陈述具体的事实。而选项句概括与之相应并可能潜藏其中的道理。那么这个“据”和这个“理”到底是不是相一致呢?这就要求你根据语境和语境中的具体句子或句组进行推断和想象了。
  [推断源·江苏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
  [推断流·7题A项]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因此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
  [简析]源句再现了清末民初木版年画主题变化的事实,而流句还在故作推断的口吻,说“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从这个细节看,目前有些推断试题是有其形而无其实。
  (二)因果关系推断法
  有些阅读材料,逻辑性很强,文字之间有很复杂的因果关系。而因果关系本身又很复杂,有的是必然的,有的是或然的,有的是充分性的,有的不是充分的。因此因果关系推断法,就是将原文中相关概念因果关系进行再表述的方法。
  [推断源·广东卷]在许多情况下,个人行为的经济理性并不能自然导致整个社会行为的经济合理性。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如果每一个人都按个人的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它的结果很可能是集体的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非理性或无理性。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当时许多产品卖不出去,以致发生将 [##] 生产出来的牛奶倒进大海这类事件。事实上。这并不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条的恶果。
  [推断流·7题A项]因为每个人都按个人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所以社会经济的无序竞争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
  [简析]A项含有两层因果:因为每个人都按个人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所以社会经济出现无序竞争;因为社会经济出现无序竞争,所以商品出现绝对过剩。这两层推断都是有违原文旨意的。从推断源可见前一层因果句表达中含有“很可能”的或然性,后一层有“并不是因为”的否定性。
  (三)内因外因作用推断法
  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才能使某种结果产生;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忽视外因的作用或夸大外因的作用是常见推断选项拟定的方式。
  [推断源·江西卷]但生物要发光则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酶是一种催化剂,并且是高效率的催化剂。它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给发光物质提供能量,且能保证消耗的能量尽量少而发光强度尽可能高。
  [推断流·8题C项]生物发光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生物体内的酶越多,发出的光越强。反之亦然。
  [简析]酶只是外因,真正决定发光强度的应是发生反应的化学物质本身。流句中“生物体内的酶越多,发出的光越强。反之亦然”的推断言过其实。
  (四)词语指向推断法
  词语指向推断法。就是或正确或错误地链接指向性词语及其所指代的具体信息的选项拟定法。
  [推断源·重庆卷]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最深刻的文化转型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即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在自发的经验型的文化模式被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这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的现代化或人自身的现代化。
  [推断流·7题A项]文化的现代化或人的现代化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
  [简析]源句整合的关键表现在对“这”指代意义的正确推断,“这是文化的现代化或人的现代化”,换一种说法是,“文化的现代化或人自身的现代化是这”。从其前句看“这”应指“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可见流句表述正确。
  (五)背景意义推断法
  背景意义推断法,即根据材料中某句(句群)的信息推断事物出现的背景的选项拟定法。
  [推断源·安徽卷]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
  [推断流·7题B项]现代人重视和研究天人合一思想,是基于对现实及发展问题的思考。
  [简析]从源句可见,现代人遭遇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以及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其他问题,人们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注意到了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并且发现这些思想对现实及发展问题的解决具有启迪意义,于是重视和研究天人合一思想。因此确认B项正确。
  
  三、整合式推断类
  
  对若干个内容相关的子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推测事物的某一发展倾向,或者形成某一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大的方面说来,有两种情形。
  (一)临近语句整合式推断法
  [推断源·福建卷]科学家将对“黑六”体内的两万种基因重复这个过程。剑桥生物信息科学研究所的伯尼博士说:“最后,这就将使我们得到两万种老鼠,而且毒种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
  然后,科学家将观察这些基因变异对每种老鼠的外观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这样,他们就能发现每种基因有什么作用,由此了解相应的人类基因。
  [推断流·4题C项]如果能够发现“黑六”体内每种基因的作用,相应的人类基因的作用就能得以了解。
  [简析]流句就是对源句信息的正确整合和简洁表达,按理它不是由已知信息推断出的未知信息,而仅仅是对已有信息的概括。
  (二)非临近语句整合式推断法
  信息还包括有序信息和无序信息。在文本中,有些信息因其叙述内容的需要散见于文本的各个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处于无序状态。读者须将这些无序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加工,以衍生出新的信息,得到新的发现。此种类型的推断容易出现“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认知错误类型。
  [推断源·山东卷]《说文》中的“泽中守草楼”它应是干栏形式……干栏居也可建于水面上,如湖北蕲春毛家嘴遗址(相当于西周),便是在水塘上立桩架屋的。
  [推断流·8题B项]文章开头引用古代的两则材料来说明干栏居,其中《说文》“泽中守草楼”中的干栏居形式与湖北蕲春毛家嘴遗留干栏居基本是同一种类型。
  [简析]该流句只是对原文两个非临语句的正确整合而已。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在现代文阅读中以客观性试题出现,是极其普遍的现象,2006年高考17套试题有16套在这个层面上拟定了试题。但在主观性试题中却“遮遮掩掩”,像上海卷和浙江卷那样直接指示“推断和想象”的则是罕见。
  “推断和想象”,有时侧重“推断”;有时侧重“想象”,再现情境,为深入体验、反复品味提供可能。2006年全国卷(Ⅰ)第14题:“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借助上文提到的“言外之意补白式推断”,可推断出其言外之意是“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而没用‘听着’”。在这个推断的基础上再想象“想着”和“听着”各是怎样的一种情境:“听着”声音,这种搭配在一般情形下是恰当的。但在“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情况下,则显得不够真实了;“想着”声音,似乎不能搭配,但在这里想到作者深入品味大自然的专注神情,则似乎又很真实。这是艺术的真实。
  河南潢川高级中学 465150

揭示选项拟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