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7期 ID: 78804

[ 纪荣干 文选 ]   

“综合性学习”试题特征浅析

◇ 纪荣干


  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活动的形式呈现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
  综合性学习的考查是新课程中考命题探索和研究的一项新内容,本着“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探究”的原则,各地命题者各显神通。好题纷呈,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师生注意。
  
  一、大语文观
  
  大语文观强调生活即语文,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能学语文。于是与课标结合的各种命题点出现了,如我爱文学、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市场新产品调查、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网上读书与交流、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编制手机短信、拟写标语口号、广告赏析与辨误等等。
  那么,什么样的题能较好体现大语文观的特点?请看2005浙江省课改区试题:
  浙江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素为海内瞩目。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我省人民正致力于将浙江打造成文化大省。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文化浙江”的小册子。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以下任务。
  1,这份宣传小册子已拟有两个栏目,请你仿照它们再拟两个栏目,可以从历史、艺术、名胜、民俗等角度来拟写。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栏目一:点击文化名人 栏目二:遍数名优特产
  栏目三:______栏目四:______
  2,在“栏目一”中,需要介绍浙江籍的文化名人。请从下列备选的浙江籍文化名人中选择一位(示例所选人物除外),介绍他(她)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从文学地位、代表作、影响等角度来介绍。(50字左右)
  备选文化名人:骆宾王、陆游、张岱、龚自珍、鲁迅、郁达夫、徐志摩、丰子恺、艾青、琦君、余华、王旭烽、余秋雨
  示例:余华,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其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活着》还被拍成了电影。
  3,在“栏目二”中,需要宣传浙江的名优特产,如杭州的龙井、金华的火腿、宁波的汤圆等。请选择你所熟悉的浙江的一种名优特产,为其拟写一则宣传语。(不超过20字)
  这道试题选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为大多数学生所熟悉所喜欢的生活环境中的内容。命题人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工和改造,设置适当情境,设计的三小题都体现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便于激发学生的主人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在这种情境化的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发挥个性特长,力所能及地解决所能解决的问题。但要注意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姓“语”的,不管选取何种材料作考题,设计的活动必然是立足于语文学科的,能够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是考查学生语文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迁移的水平。在大语文的背景下考查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二、实践性
  
  过去,我们更多的是“面向文本”,而“综合性学习”则把我们引向“面向实践”,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学会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综合性学习”命题的中心是“活动”。试题大多会设置特定的情境,考查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同时,实践经验也是学生解题的主要依据。如编制手机短信、拟写标语口号、广告赏析与辨误、学校“推普活动周”,班级“话说英雄”活动等等命题点都登上了中考试题的大雅之堂。
  实践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原则。也是命题者所要遵循的原则。因此,选材的实践性就成为“语文综合实践”类试题的主要特点之一。如:
  润扬大桥开通了。作为某校的一名小记者,如果你就这件事分别采访扬州市市长、旅游局局长,你应该问什么?怎样发问?请将你的问话写出来。(4分)
  答:(采访市长)________
  答:(采访旅游局局长)_______
  新课程理念主张知识应用于实际、理念运用于实践。这道题选择刚刚开通的润扬大桥一事,让学生作为某校的一名小记者去采访。而扬州市各中学恰恰都有“小记者”。让考生“当一次小记者”分别采访扬州市市长、旅游局局长,也是可能的事。这样设题,情景真实,重视学生参与的过程和体验的结果,有较强的实践性。
  
  三、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要体现综合性。活动的综合性主要体现为内容的综合、教育功能的综合和考查评价的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某种程度的学科的学习作为基本条件,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因此,考题综合性强,多个知识点和能力点交织在一起,其实也就是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考查、多角度考查,这是现在试卷上考得较多的一种类型。命题者主要是依靠学生平时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来命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主要有三个层面的综合:
  一是与专题的综合。如苏教版教科书就创造性地设置了“狼”“荷”“长城”“汉字”“鸟”“叶”等10个专题,集中体现了探究性学习、跨领域学习的综合性学习目标,更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学习考查所具有的凝聚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可根据专题设计如下试题:
  我国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研究物候的资源,请从下列古诗词中探究出某些物候的规律。(2分)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
  (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
  这道题与“气象物候专题”相结合,体现出跨学科跨领域的设计。体现了整合化的综合性学习理念。
  二是与名著推荐阅读或文本阅读考查的结合。可设计多维多角度的综合性学习题,如:从一组文学材料的思想文化内涵上帮助学生找交叉点、联系点(或同或异);或者以文本和相关材料为触发点,引出话题或情境。设计出有创意的口语交际题;也可引导学生发表不同、有新意的见解,发展多向思维。
  【示例】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此略),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
  ①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___作品名称:《
  》
  ②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三是学科间的综合,即以语文学科为主,进行跨学科的渗透。语文学科是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基础工具,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同样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持。学科渗透能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示例1】请你依据上文内容并结合下列链接的材料进行思考:你的家乡是否可以建一个风力发电厂?请你至少陈述两条理由。
  材料一:扬州市土地总面积6638平方千米,至 [##] 2001年底,人口为451,59万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千米680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5倍多,为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扬州市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湖密布:仅在西南部有一小部分坡度和缓、岗项宽平的丘陵。
  材料三:扬州市地处东亚季风盛行区,因受冷暖空气进退、交替的影响而出现“梅雨”“伏旱”等特殊的天气现象。有的年份还会出现“倒春寒”“秋黄梅”等天气现象。本市也属受台风影响的地区,台风过境时往往造成破坏。
  这道题将语文与政治科中的人口学、地理科中的气象学等内容综合起来,沟通平行学科与课外生活,加上在本地设想办一个风力发电厂,拓宽了语文应用的空间。
  【示例2】阅读下面这则材料,然后答题。
  前不久,在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举行的新课程改革课题汇报会上,该校四(3)班的学生朱滨清根据平时的课外阅读发现:课本《品德与社会》中有关“郑和下西洋乘坐的船的长和宽”与有关资料上的说法不一致。于是她借着上台与专家见面交流的机会,向该书的主编、教育专家高峡质疑,高老师承认由于校对时出了错而造成数字后面的单位错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材料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假如你是朱滨清的同学,该怎样向专家提问比较得体,请你帮她设计一下。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强调学科知识的渗透、整合。实现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这类试题的考查目的不是其他学科知识,而是借助这些知识来考查学生领悟、表达、应用语文的能力。
  以上考题的材料中就涉及其他学科。但所提两个问题基本属于学科内容综合,题(1)考查一般的概括能力,题(2)结合“口语交际”,要求在特定的场合向特定的人物提一个特定的问题。这就体现了其综合性的特点。
  
  四、开放性
  
  开放性主要指命题的灵活性和答案的不唯一性。考生在问题情境中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可多角度切入,形式限制少。答案不作统一规定。鼓励有创意的设计和表达等等。对于“综合性学习”的考题,答案应该是最具个性化的,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储备、文化素养等的不同,其答案也就不同。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创新、不断探究,写出与众不同的答案来。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跨领域学习、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积极参与,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思想碰撞。因此,命题者在命题时应注意拓展学生的个性。
  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问题可多角度回答。如前述2005年浙江卷要求考生为“文化浙江”小册子拟栏目,只要符合示例“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要求,那么角度的选择,语言运用都是比较自由的。二是多个问题可任选一个作答。如下面考题:
  初三(2)班举办了一次题为“鲁迅先生其文及精神世界”的读书报告会,要求各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发言,可以从以下话题中任选一个:①我所了解的鲁迅先生。②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及原因。③鲁迅作品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及情节。④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假如你就是被推荐的小组代表,请概述你发言的内容。(200字以内)
  这道题四选一,比前一种更自由。只要考生读过一些鲁迅的作品,就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圆满作答。
  总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让语文学习走出课堂,走近自然,走向社会。综合性学习的命题要充分利用和开发自然、社会、生活中的语文资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命题,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答题过程中。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勇于创新,获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江苏高邮市教研室 225600

“综合性学习”试题特征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