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第7期 ID: 421606

  

浅议隐喻的语言修辞和社会修辞功能

◇ 姜风华

  摘要: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体现的不仅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对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隐喻的语言修辞功能与社会修辞功能两个角度对隐喻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希望对隐喻修辞功能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隐喻 语言修辞 社会修辞 功能
  一、前言
  隐喻性的语言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了,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著名修辞学者亚里斯多德曾在其著作《修辞学》中对隐喻“对比论”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认为隐喻也属于修辞学的一部分。著名学者莱考夫则认为隐喻代表的不仅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新颖的认识方法和思考方式,将人们所熟悉的、容易理解的、详细的喻体转换成为人们不太熟悉、较难理解且抽象的本体,通过喻体与本体的联系,以实现认知的目标[1]。本文从其语言修辞和社会修辞两方面进行叙述,使人们对隐喻功能有充分的了解,以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
  二、隐喻在语言修辞中的功能
  (一)语言简练且生动形象
  隐喻在语言修辞中的功能特点之一就是语言较为简练,通过简短的词汇、语句就能表达出很多的含义,使倾听者能够将说话者的隐喻语言和整个事件、说话语境连接起来,了解说话者语言中的隐蔽性含义[2]。例如:人们常说的“女儿是妈妈的贴心棉袄”这句话中的“贴心棉袄”所表达的含义包括温暖、关怀、爱护等。又如:“愚公移山”“狼吞虎咽”“亡羊补牢”等成语和寓言中的隐喻语言都非常的简短精炼、生动形象。再者,通过隐喻性的语言,使语言更为具体、生动,引人想象。例如:我国方言中的“宰人”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人们生活的乱收费现象;“捣浆糊”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混日子、瞎捣乱的现象,彰显了人们在语言修辞中的聪明机智和幽默感。
  (二)形式新颖且启发性强
  在隐喻语言的应用过程中,人们向往的是形式新颖的隐喻语言,而排斥陈词滥调的隐喻语言。当新颖的语言和事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时,就能起到新颖的语言修辞效果[3]。例如:将市场经济中的新颖的股票交易用语和人们的婚姻关系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很多形式新颖且具有启发性的含义,获得了很好的语言修辞效果,充分体现了语言运用过程中的乐趣。例如:将股票市场中的“心理价位”隐喻为人们的“择偶标准”、“套牢”隐喻为“感情不和”、“解套”隐喻为“离婚”等。其次,人们为了突出某个事物的特性,提高对事物的记忆力,详细地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信息,会运用一些新颖、引人注目且启发性强的隐喻性词语和语句,这种隐喻性的语句常在报刊新闻标题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徒儿”休得无礼、解决“断层”危机、“金凤凰”飞起来等具有隐喻性新闻标题。
  (三)语言委婉且意境高雅
  隐喻性的语言就是利用一个事物来表达和说明另个事物,因此,隐喻语言表达具有语言委婉、意境高雅的功能,而很多的委婉语言都是由隐喻语言组合而成的。通过隐喻性的词语和语句,使语言表达没有那么直接,意境较为高雅[4]。例如:人们将“死亡”隐喻为“沉睡”“陨落”“驾崩”等。其次,人们常把语言委婉、意境高雅的隐喻性语言运用于提高人们日常生活中事物的品味及档次上。例如:民以食为天,为了提高菜品的档次,人们常会运用一些意境高雅的隐喻语言来命名,实为由胡萝卜、黄瓜等炒出来的素菜,隐喻为“千丝万柳”,将“蒸蛋”隐喻为“芙蓉”等,提高了菜品档次,并散发出一种别样的意境,令听者沉浸其中。
  (四)填补空缺、丰富词汇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会缺乏表述某个概念的词汇,导致语言出现严重的空缺,产生语言表述不清等现象。而在已经具有语言词汇中借用来代替词意相近的词汇,以填补语言表达中的空缺,丰富词汇的含义。例如:在“光阴似箭”这个词语中,用“箭”来代替“时间”表达时间的飞逝。又如:人们用英文单词“mouse”来替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鼠标”。其次,通过隐喻语言可形成多种词汇,包括动词、分词等,这些隐喻性的词汇转换形式在英语文学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例如:英语动词(to move 、to follow closely 等),英语分词(craning glimpses 、shivering laughter等)。再者,如果隐喻性的换词在人们语言表述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和认可,并且得到流传,那么这些隐喻性的换词将成为人们日常用语中的多义语句,这些语句的使用频率也将越来越高,最终归入人们的日常用语中,成为日常用语的一部分。例如:“架子不牢固,拿钉子钉一钉。” 隐喻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个现象,即办事不牢靠,处处碰钉子。
  (五)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人们在运用已知词汇来描述或者表达某个现象时,会出现表达不清、不准确的现象,因此,为了使语言表达得更加具体、准确,以特殊的词汇构成形式来解决这一现象,其解决的最好方法就是采取隐喻性的词汇。例如:人们利用“狼吞虎咽”来生动、形象、准确地表达人在饮食中的某个不雅现象。又如:“他的叫声像是老鼠被猫抓到后发出的惨叫声”这句话中,将“叫声”隐喻为老鼠的惨叫声,准确表达出了“他”处于非常痛苦的状态。其次,人们常用动物或者动物的一些动作来隐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举止。例如:“狐狸”隐喻为狡猾、奸诈的人;“虎视眈眈”隐喻为对某个事物具有野心;“缩头乌龟”隐喻为做事唯唯诺诺、十分怕事的人;“脱兔”隐喻为像兔子一样快速逃跑的人。再者,在运用隐喻性的语言时,词汇含义的转换是很重要的,通过变换隐喻词汇的含义,使得语言表达更为丰富,与多义词、同音字其实是相同的。例如:“门槛”本义是指门上面的槛,其可以隐喻为“某件事中的某个难点”或者表示“某件事做起来十分困难”。
  (六)形成一种有趣的文字游戏
  由于隐喻性语言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因此常被当做是一种有趣的文字游戏,特别是在谜语中的运用最为广泛。例如:“上有毛,下有毛,中间有颗黑葡萄。”谜语中,其谜底为眼睛,生动形象地描述出了眼睛的特征,并将眼珠比喻为黑葡萄,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游戏,增加了文字的趣味性。我国四川省人民在取笑脸面上有斑点的人时,就运用了隐喻性的语言修辞方式:“这是啥?是雨打浮沙,还是蜜蜂错认家。”语言具有趣味性,节奏和谐,让人深刻体会到人们在隐喻性语言运用中的智慧和幽默感。其次,这些隐喻性的词汇在谜语中的应用也是形式多样的,并将事物形态、性质、特征有趣地表达出来。例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麻雀子下鹅蛋——讲大话”“天下乌鸦——一般黑”等,这些隐喻性的词语,其中的喻体和本体存在着十分微妙的关系,使语言极具趣味性,激发人们对隐喻性语言的兴趣。

浅议隐喻的语言修辞和社会修辞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