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第7期 ID: 421603

  

汉语颜色词“青”与“绿”的词义探析

◇ 高春燕 沈梅涛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颜色词,由此而产生的色彩文化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尽管人们使用颜色词的现象随处可见,但是人们对部分颜色词的词义仍缺乏深入的了解,大抵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欲意择颜色词中“青”和“绿”二词,试加探析。
  一、“青”和“绿”的词义解析
  “青”和“绿”的词义在《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现代汉语新辞典》(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古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等多部词典中,都有较为清晰的解释。从多部词典的解释中看到,“绿”的释义较为单一,“青”的释义则明显多于“绿”,其内涵也更为丰富。如“绿”往往表示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颜色,是光谱中介于蓝与黄之间的那种颜色。“绿”作为颜色的词义包含于“青”的词义中。仅就颜色的义项而言,“青”除了指绿色,还可指蓝色或黑色。此外,可指代青色物,还可引申为青春年少之意。
  二、颜色词“青”的词义发展
  (一)源于自然观察的初始义
  上古区分颜色有正色与间色两类。正色为纯色,有“纯正”、“严肃”等含义,青色属于正色。青色作“蓝色”解时,在可见光谱中是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波长大约为480-490nm,类似于天空的颜色,系现代三原色之一,原色又称为第一次色,或基色。原色色纯度最高,最纯净,也最鲜艳。其他颜色都是由三原色调配而出。由此看来,“青”列为正色之一,就“纯正”意义的角度,说明先民也是基于对大自然的考察来进行颜色类别划分的。
  此外,明杨慎曰:“木色青,故青者东方也。”五行(金、木、水、火、土)中,木对应青色,五方(东、西、南、北、中),“青“即东方色。五行中说“木利于东其色青”,就我国东部而言,雨水充沛,温度适宜,利于耕耘,自然“其色青”。而春天植物复苏,满目青翠,所以木的时令又属春。
  (二)本义“春生”的引申
  春天可叫做“青阳”,如“春为青阳。”(《尔雅·释天》)。也可称为“青春”,因为春季草木青葱。如“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楚辞·大招》),直至唐杜甫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句中“青春”仍意指“春天”,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引申为青年时期或少壮的年龄。如“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青年还可用“青岁”指代,如“隔河忆长眺,青岁已摧颓。”(唐·杜甫《昔游》)。“青娥”则指少女,继而喻指女子眉毛。
  草木繁茂的样子可用“青青”来形容,如“青青园中葵。”(《乐府诗集·长歌行》)。青也指绿色,是植物叶子在春天的颜色,与绿色相关的青色物有“青梅”、“青史”、“踏青”等。
  (三)指代“蓝色”或“黑色”
  天蓝色又可叫做“天青色”,由此引出与天空有关联的词义,如“青天”指晴朗的天空,用来比喻清官。“青云”本指高空,用来比喻高官显爵,如成语“青云直上”。比喻清高,如“青云之士”。而一些神异人物似与天外关联,所以也以青命名,如“青琴”、“青童”、“青鸾”等,词义分别指代传说中的神女、仙童和神鸟。
  青可指代黑色。然而“呼黑为青,莫究所昉”(清·谭嗣同《学篇》),把黑色称为青色,已难以考究。 “青眼”、“青顾”、“垂青”、“青盼”、“青睐”等词中的“青”应出自“籍又能为青白眼。”(《晋书·阮籍传》)。青眼指黑眼珠,与眼白相对。此处以青代黑,估妄揣测其原因在于“黑”词义过于阴晦,一则青黑色泽接近,二则用青代之是取其“生气”之故。在 “玄冥”一词中,“玄”是黑的意思;“冥”是阴的意思。眼睛是灵动之物,顾盼时不应有晦黯之态,故取青舍黑。更多指代黑色的词义实不可逐一考究。如“青衣人”(着黑衣的差役)、“青牛”、“青蒲”、“青盖”、“青丝”等。许嘉璐认为最初先民对色谱的分辨是粗略的,玄、青、缁等归黑,朱、丹、绛归于赤。由此看来,先民生活中的色彩较为单一,类别的划分也较为模糊。
  三、颜色词“绿”的词义发展
  (一)源于社会生产实践的本义
  《康熙字典》中有:“绿,闲色。”闲色亦作“间色”。 与作为正色的“青”相对,“绿”是杂色。现代减色法中绿色由黄和青两种原色混合而成,属于“第二次色”。 而《说文》中有“绿,帛靑黄色也。从糸,彔声。”从文字产生的角度,我们可以知道,绿色的产生与纺织品染色技术密切相关。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染料的调配技术随着生产需要及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得到提高,于是产生了原色以外的“杂色”。绿的本义就是青黄混合而成的颜色。
  (二)“绿”的词义扩张
  1.本义的引申。荩草可以煮成黄色染料,用于丝、毛织物染色,若再用深浅不同的靛蓝套染,就可以得到黄绿或绿色。所以荩草又以“绿”指称。如“终朝采绿。”(《诗·小雅·采绿》)
  2.与“青”用法相近。青与绿之间,词义可相互对应,如“青箬笠,绿蓑衣”(唐·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青和绿都可为贱服的标志色,如“绿帻青裳,家僮数百”(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书》),绿帻青裳都是唐时奴仆使用的服色。绿可指代黑色,如“绿云”、“绿鬟”尤指女子乌黑的头发。绿也可作绿色物的别称,如“绿卿”为竹,“绿钱”为苔藓,“绿腊”指芭蕉。绿与青出现了很多混同现象。
  3.表层义的深化。周一农谈到“绿”是作为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词语。他把绿的义位划分为表层和深层两种,表层义位就是词典中对“绿”的释义。深层义则是表层义的高度抽象、升华所体现的意义。
  深层义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在污染严重、生活压力较大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绿色象征“环保”、“安全”、“健康”等意义,如现代社会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词汇“绿色通道”、“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心情”、“绿色娱乐”等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冠以“绿色”,绿色所蕴含的意义是时代所赋予的文化意义。

汉语颜色词“青”与“绿”的词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