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第1期 ID: 402187

  

中学生阅读材料探究

◇ 舒家元 朱仁英

   近几年来,不少普通中学对学生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没有自由支配的空间,阅读严重缺失,精神生活贫乏。近期通过对万名中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发现心理脆弱、孤僻、自私、狭隘、冷漠等心理异常的孩子占32%。伴随着这些心理问题的发生,孩子就会出现网瘾、叛逆、早恋、厌学、孤僻等成长问题。怎样引导学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怎样使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培养和形成健全的人生观,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件大事。而学生读“什么样”的书,对“阅读材料”的选择与研究更是摆在封闭式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普通中学生的阅读材料进行探究。
   一、选择名著,及时“补钙”,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学名著是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的明镜,文学名著经过岁月沧桑而依然闪烁夺目,饱受风吹雨打而依然风韵犹存,似陈年佳酿,愈久愈纯;又如翡翠明珠,百代流传。它是人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名著就如与名人对话一样,它可以健全我们的人格,陶冶我们的情操,增长我们的见识,开拓我们的胸襟。我们应该倡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世界文学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很难面面俱到,更何况中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又怎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上?那么,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挑选、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吸收丰富的精神食粮。
   1.阅读名著让学生间接地认识社会生活。
   名著的价值在于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而不像某些流行作品只反映生活浮泛的表面,甚至粉饰太平。“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这一部大书,并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说,它更是一部对君主专制社会末期四大家族兴衰史的概述,曹雪芹以他阅尽沧桑的炯炯双眸,看透了人世间的重重迷雾。要了解十九世纪的法国,最好去看看《人间喜剧》,这部作品全面反映了19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堪称法国的社会风俗史。巴尔扎克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高瞻远瞩的历史目光,从研究客观世界的宏观出发,洞悉了整个法兰西政治、经济、思想、道德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与品德高尚之人对话,接受心灵的洗礼。
   高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优秀人物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他们影响深远,名著无疑是他们心灵成长的健康食品。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的这段话曾经激励无数热心青年投身火热的革命生活,今天它仍然向我们昭示:生活永远偏爱勤奋、坚强的人,当生活需要你承受痛苦的时候,除了坚强,别无选择。
   而简爱的一番话则告诉我们,人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难道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
   3.以人为本,感受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一直以来,沈从文的《边城》就像藏在深山的璞玉,未曾大红大紫,却魅力不减,历久弥新。那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不知感动了多少人。这部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读者。作品中田园牧歌式的笔调,梦一样的社会生活场景,诗一样的意境,无不让人心驰神往,遐思无限。
   二、关注媒体,寻找精品,补充学生的正能量。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既具有正面的作用,也具有负面的影响,其中新媒体的特点与青少年的需求相契合,使大众传媒的作用和影响尤为深刻。在全球化背景下,大众传媒让我国青少年成长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于影视传媒等大众媒体,如果辅之以“精品”的阅读材料,学生通过自己直观的阅读或感悟,将会受益匪浅。
   央视版的《百家讲坛》备受大众推崇,尤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让他们能够自觉地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孩子们不是只喜欢那种打打杀杀的舶来品。
   易中天的《品三国》以今喻古,别开生面,将端庄严肃的历史演绎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于诙谐幽默之中,正史妙说。
   于丹的《论语心得》淡然博学,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极赋古韵美,诚可谓妙趣天成。
   《中华好诗词》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诗词,自然而然地让大众得到民族人文精神的熏陶感召,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升文化品位的同时,能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重任。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中考状元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学生章爱虎是个历史迷,看了六年的《百家讲坛》。章爱虎的妈妈朱艳兰介绍,儿子从小学起就追着看央视《百家讲坛》。
   三、挑选报刊杂志,拓宽视野,使学生自觉关注生活。
   伴随着互联网、数字杂志等新媒体的出现,青少年有了更丰富的阅读体验。面对新媒体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冲击,怎样引导青年学子对传统的精品平面媒体报刊杂志进行阅读,从而获取信息,关注馨香的“纸墨”文化?
   文海无边,卷帙浩繁,到底取什么,舍什么,教师要作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和前进路上的引路人。《青年文摘》刊集来自报纸、期刊、图书等大众媒体的名篇佳作,为青少年打造一个丰富生动、健康向上的精神空间,青春色彩浓郁,品之如饮甘醇。

中学生阅读材料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