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第8期 ID: 361804

  

修改病句之中医诊疗

◇ 刁可佳

  提到修改病句,语文教师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前后矛盾等等语病以及删、换、调、补四字修改法则,这些对于语文教师来讲自然轻车熟路,但当我们妄图将这些迁移到初中学生大脑里的时候,却是力不从心,于是,自然地归结到学生语法知识匮乏与不成体系上。鉴于此,“从构建语法体系到明确语病类型再到合理修改”这样一条教学修改病句的思路在语文教师的大脑里扎了根。
  这看似合理的过程细细推敲,难免有本末倒置之嫌。语言学科有其特殊性,它不似数学,运算法则不明,加减乘除就无法运算,试想,有谁在学会说话之前先学习了语法?从这个角度来说,语言学科的根本不在于语法,而在于语言现象。因此,从语法到按照语法将语病分类,并非病句修改之本,在此基础上学习修改病句自然也困难重重。
  举个例子,我们生病去医院,一般看西医,查血、拍片、做检查,医生对着化验单和检查报告,病源、病理一目了然,据此确诊治疗。倘若看中医,则是由表及里,讲究“望、闻、问、切”,由症状到病理。在句子语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我们往往采用的是在西方语法体系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汉语语法为核心依据的“诊疗”手段,也就是所谓的“西医”,不过我们缺少给病句诊断的类似于CT的先进设备。现在我们不妨从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中找到点启发,给病句来个“望、闻、问、切”。
  中医诊疗的根本在于打破固有的以语法为标准的语病分类,从表面的语言现象入手,重新划分语病类型。通过一定量的病句现象研究,将病句类型大体归为“三闻”、“三望”、“三问”、“三切”。
  一、望
  “望”即看,这类语病症状明显,往往能够一“望”确诊。如:
  1.“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
  2.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渐逐步消退。
  这组病句明显前后表意重复,此为一望:前后重复。
  再如:
  1.绿油油的田野、青翠的杨柳、缤纷的野花等植物,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2.下午四点左右,台风正式登陆,呼啸的狂风和密集的雨点一起落了下来。
  上述病句有共同的特点,即名词性的词语并列出现,往往和后面的内容范围不能完全相符。此为二望:名词并列。
  三望动词连用,需考虑逻辑关系谁先谁后
  1.我国成功发射并研制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
  2.有人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平民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上述病句共同点是动词并列出现,逻辑关系前后颠倒。
  二、闻
  所谓“闻”,取其现代汉语释义“嗅、嗅到”之意,指的是要有敏锐的“嗅觉”,当一些具有标志性的词语出现时,要敏锐地捕捉到。
  例如:
  1.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2.日本停止滨冈核电站4号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3.中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随意抄袭。
  由此可见,出现“切忌”、“避免”、“防止”和“不”搭配的时候就要有敏锐的“嗅觉”,“切忌”、“避免”和“防止”等词语本身包含了“不”的意思,句中再出现“不”就多余了。所以,一闻“切忌”、“避免”、“防止”句中出现“不”。
  此外,跟“不”有关的还有双重否定或多重否定,问题往往就在“不”上,例如:
  1.谁都不能不否认,汉字书写最终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
  2.漂泊在外的游子啊,无时无刻思念着家乡的亲人。
  因此二闻多重否定,“不”多“不”少。
  三闻“是(能)否”,例如:
  1.是否选择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2.加强食品监管,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否得到提高。
  “是(能)否”指的是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那么与之对应的也应是两个方面,而此类病句往往是一对二或二对一的关系。因此出现“是(能)否”,就要留意出现对应问题。
  三、问
  如果三望三闻确诊不了那就需要问一问了,这第一问就是“的什么?”(宾语在哪里?)例如:
  1.到了酷暑时节,学校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去游泳。(的什么?)
  2.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号召IT企业多开展走进校园、服务教育。(的什么?)
  类似上述例句,问问“发出”的什么、“开展”的什么,就会发现句子是残缺不全的。
  二问“到底是谁?”(主语在哪里?)例如:
  1.通过今年食盐抢购事件,使我们看到了我国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待提高。
  2.丛平平经过认真的筹备,一个名为“CY故事”的故事贩卖店在淘宝网上正式开张了。
  先诊例句1,问一问到底是“谁”“通过”事件“看到了”?是“我们”;到底是“谁”“使我们看到了”?是“事件”。这个句子到底要说谁?问题就诊断出来了——主语不一致或说缺少主语。例句2中,“谁认真准备”?是丛平平;“谁正式开张了”?是“故事贩卖店”。因此诊断为前后主语不一致。
  三问前后是否搭配,例如:
  1.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2.生长在阿拉善西部的胡杨林是一种特别耐旱的树种 ,尽管那里干旱少雨,但一到夏季,胡杨总是郁郁葱葱的。
  前后不搭配病症相对复杂,有主谓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和修饰语中心语搭配不当,需要我们先排查主干,再查分支,按部就班,找出病症也不难。
  四、切
  所谓“切”即把把脉,把脉主要看脉络是否混乱。此类病句中致使出现脉络混乱现象的罪魁祸首就是关联词,例如:

修改病句之中医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