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学习方式,在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为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研究与探讨课题。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实施自主阅读?我们认为需要探索一系列内隐、外显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等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创设情境,引发注意,使学生的心理发动机——理智和情绪的感受处于启动状态,从而形成阅读预期。
1.营造文化氛围,震撼学生心灵。任何作品的产生,都有其相应的文化背景、历史的渊源或现实的意义,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教师的导语、学生对资料的查阅以及相关材料的阅读,营造与课文相关的文化氛围,能够让学生对作品或作者产生仰慕之感,使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有一个更为广阔和深厚的占位,从而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比如,教学《沁园春·雪》,教师就可介绍作品的发表背景和发表后在重庆包括对蒋介石所产生的震撼等,从而达到这一目的。
2.营造兴趣氛围,激发学习热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就必须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比如精彩的导语、精美的图片、影视片断、流行歌曲、经典音乐、网络传媒等,因为这些内容是与课文紧密相关的,它融合着阅读的导向,所以,它在极大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同时,也创设了阅读课文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趣中生疑,在疑中生趣,让学生的探索潜能和阅读欲望有所指向。譬如教学《雷雨》一文,教师就可以通过介绍曹禺的年轻有为来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多媒体展示《雷雨》中的人物及关系,突现矛盾端倪,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3.营造目标氛围,确定行为指向。自主阅读强调把学生视为阅读的主体,让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充满生命活力,但绝不是放任自流。自主阅读不是自己阅读,也不是自由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课文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明确解读课文的目标,并依此制订阅读计划和方案。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追求,有了追求,学生的阅读就有了动力,语文课堂也就有了活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形成学生共同的阅读指向氛围对提高阅读效果至关重要。
4.营造和谐氛围,调整求知心态。“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学生自觉顺畅地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营造平等和谐、共同探讨的学习氛围,不强制化、不绝对化,不急不躁,循循善诱,使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中体会收获知识的愉悦。
二、启发诱导,把握阅读过程
1.指导初读。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大体思路和情感基调。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指导学生默读与速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步要注重对学生直觉思维的训练。
2.启发探微。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以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课文内容展开具体读解,教师指导学生逐段阅读,概括要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语句、语段,结合语境揣摩语句的深层含义、言外之义;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评价课文内容和写法。引导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善于进行圈点批注,质疑问难。
3.教学鉴赏。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结合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对课文内容进行评析判断,培养审美情趣与创造力。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对所学课文的技法、事料、情感等进行迁移。运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观照社会、观照人生,使学生在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获得深层次的体悟。
4.引导自述。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的结果,准确、客观、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培养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比较和综合概括的能力、拓展迁移和创新的能力。
三、反馈调控,培养元认知
教师利用反馈调控,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环节,应倍加重视。
1.提醒自问。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自问:学了什么?怎样学的?运用了哪些知识、经验和方法?效果如何?学到了什么?这是培养学生元认知的基础。
2.点拨自省。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示学生,省察自己,校正阅读行为,使自我调控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谐的发展。
3.指导自测。教师指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设计关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课堂练习,进行自我检测,实现所学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的内化与类化,培养阅读能力。
4.教会自结。一篇课文学习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总结,特别是指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阅读方法,把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其他课文的阅读和课外阅读中去,如此循环往复,使学生巩固学到的阅读方法,养成自控能力和习惯,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四、自主阅读指导应注意的问题
1.突出阅读过程的指导。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是语文心智技能,而语文心智技能的训练与培养,需要科学的过程。有了科学的过程,才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才有精细的动作要素和合理的动作顺序。当学生的语文心智技能训练达到一定数量时,学生的动作经验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内化与类化。而这种内化和类化的语文技能,就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语文学习情景中,实现自我学习。故此,自主阅读指导要突出阅读过程的指导。
2.以方法指导为重点。在阅读一篇课文的完整过程中,每一环节的进行都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技能,而形成此项技能,必须学习和掌握相应的读解方法。因此,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要以指导掌握科学的方法为重点,充分实现教学的方法价值。在实现方法价值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知识价值、智能价值和品格(情感、态度、价值观)价值,从而真正实现教学内容学法化的战略转移。
3.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自主阅读指导,应当着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体验、感悟和品味,使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文本进行交流、沟通和对话。只有通过阅读体验,学生才能对文本意义有独到的理解和发现,才能以自己独特的体验去建构文本的意义,并在这种阅读体验中丰富自我、扩大自我,得到自我建构和自我实现。这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有助于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能动的自主学习。这是因为体验只能是自我的,体验只能是主体的体验,体验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有了体验就会有自主性,就会主动去探究。只有在自我体验中才会有发现和创造,才会有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
4.加强教师的指导。自主阅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体验,但在学生习练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予以适时的指导。如果只是“放羊式”的学生自读,那么学生的自主阅读就会变成一种随意性、自由性的阅读。现代教学价值理论启示我们,阅读指导过程具有教师培养塑造学生、学生获得技能与发展的密切联系,二者相互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复合性。两者中任何一项教学价值的形成或表现过程,总以其他教学价值的形成、表现为条件。这一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阅读指导中使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积极主动地阅读;同时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适时地给予必要的点拨与引导。课堂上的自主阅读更需要教师的指导,这也是当前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倡导“自主学习”必须要十分注意的问题。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在语文新课改过程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方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点、一个突破点。每个教师的教学改革必须从这里开始,通过指导,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愉快地越过“万水千山”,尽情地享受“碧海蓝天”。
[作者通联: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