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材 Y ID: 274


[表达交流]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 编者

(替代文)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湖北枝江一中   刘孚忠


       [探讨与借鉴]
      在人生的起步阶段,除了父母亲外,同我们相处最多、走得最近的恐怕就是老师了。也许我们因为太熟悉教师,所以有些“视而不见”了。也许我们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太过于完美,以致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教师求全责备。
      教师首先是凡人,我们不能把他神化,不能把所有的社会责任都强加到教师身上,让教师承担不应有的负荷。教师也有七情六欲,教师也要面对油盐酱醋茶。当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观察、认识教师时,你会发现平凡的教师身上具有许多光彩夺目的东西。
      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绿叶,陪衬鲜花,蕴育果实;教师是春雨,默默奉献,滋养万物;教师是圣火,传承文明,播洒希望。当我们怀着一颗对文明、对知识的敬仰之心时,你会从教师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发现美,你会从心底涌出对教师的赞歌!
      时代在进步,教师也在与时俱进。我们应该学会多角度地观察和评价教师。教师值得我们去讴歌的不只有勤奋辛劳、热情和蔼,不只有善良博爱、满腹经纶,还有豁达乐观的胸怀,还有远大执着的追求,还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境界,还有……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描绘出新时代教师的风采!
      有了好的写作素材,有了可写之师,还要选取好的角度来写人叙事。先看下面的例文:
      红脸老师
      王敏
      迄今为止,我已见到了三位红脸老师。
      说也奇怪,以前经常见到同学红脸,却未曾见过老师红脸。而在我刚刚踏进这所学校的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已亲眼目睹了三位。更令我惊讶的是,三位老师年龄不同:一位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一位是已有好多年教龄的中年教师,另一位则是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年轻老师。
      还是先讲这位备受尊敬的老教师吧。
      我们是这位老师的关门弟子,教完我们这一届,她就要告别三尺讲台了。她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走进她的课堂,不会被那头绪繁杂的物理题所困扰,相反,整齐的板书、规范的示图、严密的讲解、清亮圆润的声音、笑意盈盈的脸,无时无刻无给你美的享受。可是有一次,老师画图的时候,本应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却偏离轨道,跑到一边去了。同学们小声议论着发生偏离的原因,老师侧身站着,静静地看着黑板;我悄悄地瞥了她一眼,竟然发现在她原本含笑的脸颊上,泛起了一阵红晕,淡淡的,很美。静默几秒钟后,她转过头来,红晕不知何故溜走了,面对我们的依旧是那张银丝衬托的亲切的脸。后来,偏离的原因找到了,当她把规范的示图画好以后,似乎很轻松地留给我一句难忘的话:“看来作图是一点儿也不能马虎的。”
      第二次见到红脸老师是在广播室里,外面正举行降旗仪式。国旗降下来以后,值周老师作一周工作小结。这位老师不标准的普通话刚出口,下面就传来“哧哧”的笑声。他似乎有点后悔了,但不能再改成方言,只好硬着头皮讲下去。结果越往下讲漏洞越多,下面的反应也越大。他显然是越来越紧张,拿讲稿的手也不停地抖起来。站在旁人不经意的那一瞬间,他的脸上突然燃烧起一团火,通红通红的。这红色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那颤抖的声音停止,它才慢慢地消失。
      年轻的女老师脸上荡漾起红色的微笑,当然是最美的了。记得化学教师当着我们的面宣布她因为我们而推迟半年结婚的消息时,她害羞地转过身去背对着我们偷偷地笑。当她转过来的时候,一张圆圆的脸蛋全红了,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还有一次,她误以为我们的解法错了,而结果是她错了。当时,她也是窘红了脸,也留给我们一句很可爱的话:“我弄糊涂了,其实每个人都有弄糊涂的时候。”
      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小事是终生难忘的。白发与红晕的交相辉映让我看到了一位老教师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和严肃认真的治学精神;中年老师的红脸让我体察到他那一颗不断追求进步的心;那一张粉红的青春笑脸则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希望。
      但是,无论是哪一张红脸,都在讲述着一个共同的故事——他们自尊、自爱、不服输、不气馁,走着一步一个脚印的人生之路!
      《红脸老师》是一篇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的记叙文。文章围绕脸红,写了三位老师,三个小故事。作者采取第一称和第三称相结合的记叙角度,成功地塑造了新时代教师的形像。文章开头总写三个红脸老师,用第一称“我”,强调是“我”亲眼目睹,读起来自然亲切,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也使故事更加真实感人。在具体记叙三个老师的小故事时,作者又改换第三人称。如第四段写即将退休的老教师,用第三人称“她”叙述,“她要告别三尺讲台”,“她是一个可亲可敬的老师”,写到到情处,又改用第一人称,“我悄悄地瞥了她一眼,竟然发现在她原本含笑的脸颊上,泛起了一阵红晕,淡淡的,很美。”用“我”的眼光观照老师,发现老师身上的美,有很强的感染力,避免了旁观者的冷淡。用第三人称,便于站在“全知”的角度,跳出了事件本身,对人物进行全方位的记叙,让人物更加丰满。
      不同的记叙视角,各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关键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使之各得其所,各尽其妙。一篇文章,能够交替选用几种记叙的视角,当然好;如果单用某一记叙视角,也不足为过。请看下面的文段:
      医院离学校并不远,大概一里左右路吧。平时去医院总花不了几分钟,可那次我觉得这路是那样的漫长,时间过得是那样的缓慢。马老师背着我出了校门,凉风一吹,我的头脑有些清醒了。我这才发现马老师其实也没有我高,也不见得比我强壮多少?肩膀甚至没有我的肩膀来得宽厚,我当时就这样感觉。令我感觉更深的是老师的背,趴在老师的背上,我清晰地感觉到老师的背上并没有多少肉,我的胸口清醒地接触着老师背上的每一块骨头。我觉得老师的背硌得我的胸口有些生痛了,一个念头闪过我的大脑:一点儿都不像父亲的背。但紧接着又一个念头涌了出来:不,这是父亲的背,这是比父亲还要父亲的背。我越来越激动了……
                      (选自《老师的背》姜建荣)
      这段文字全用第一人称,把“我”的亲身感受痛快淋漓写出来了,在与老师的亲密接触中,表现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从细微之处发掘老师的伟大。
      再看一篇例文:
      诚信的自白
      佚名
      我的名字叫诚信,那个年轻人在一大堆金钱、荣誉中将我拣出,抛入海中,殊不知,那些都是我诚信换来的。
      我更换了不少主人,至今仍在流浪。
      我的第一任主人是个小姑娘。她曾有美好的心灵,收养我,照料我。她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都夸她诚实,有信用。圣诞节那天,一位同学给她打了电话,问她收没收到贺卡,她这才想起忘了寄贺卡给这位朋友。但她却慌称已经寄去了,可能是半路遗失了。我问她是否愧对自心,她却茫然地看着我,最终抛弃了我。
      我的第二任主人是个体户。他好不容易找到了我,便也找到了门庭若市、兴隆昌盛。他日渐阔绰,可我发觉他越来越不信任我。终于有一天,他与我彻底决裂了。从此,他卖的货总缺斤少两。他雇佣了一个叫做“伪善”的家伙,他们两人不守信用,不到半年,没有人再相信他们了,他的商店已在去年倒闭。
      我的第三任主人是医生,为人正直、守信。我与他相处得一直很愉快,他受到了病人和上级的信任。我对他说,诚信是人最美好高尚的品质,由诚信可以得到尊重、荣誉、友谊……他笑盈盈地答应着,可渐渐地,我发觉应该离开他了,那是从他收下第一红包起。我警告过他,玩火者自焚,他于去年被查处,我悲伤地离开了他,重新流浪。
      我还跟随过演员、家庭主妇、离休老人、教师、企业家、甚至卖艺人,可他们在金钱、荣誉之中无一例外地抛弃了我。我孤苦伶仃、无家可归。
      今天,我在街头流浪着,在一张张漠然无神的眼中,我难以见到昔日人们有过的真诚与热情。突然,一个童音引起了我的兴趣。
      “别碰它,脏死了!”这是一位母亲的呵斥声。
      “但老师说过要爱护环境,你不是也说过要热爱环境,你还批评过那些乱扔果皮纸屑的人呢!”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认真地望着母亲。随后,他蹲下身,用小手将垃圾桶外的雪糕纸捡起扔了进去。
      孩子的真诚感动了我,我似乎看到了希望,感到了活力与热情。
      我跟随了这个孩子,义无反顾地,因为他代表了未来的希望!
      诚信,高尚美好的品德!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从记叙的视角来看,它不落窠臼,大胆创新。作者把“诚信”这个观念上的东西人格化,让“诚信”代替人去观照现实中的人和事,让“诚信”站在作者的位置上来审视对象。这种视角不受时空限制,让文章鲜活生动。这种视角可称之为“新主体”视角,它可以是动物,是某一无生命的物体,也可以是观念形态上的东西,同学们在写作中不妨试试。
      [写作指引]
      一、假设在《小站歌声》的故事中,有一个学生的家人在县医院,他事先知道了苗兰老师的病情,却又不能说破。试从他的视角来改写这个故事。或改为第一人称,从苗老师的角度来写这个故事。
      提示:苗老师的事迹是感人的,如果从学生家人的视角来改写这个故事,可以用顺叙手法,先写苗老师在医院检查得知病情写起,再写学生和老师分别的场面,写出家人的无奈和感动。如果改为一人称,重点应写“我”的矛盾和痛苦,除了场面描写,应多写人物心理活动。
      二、一所小学在学生中举办“才艺小明星”选拔活动,试从校长、家长、学生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叙述这一活动。但每一个角度都要相对独立,可以写成三节,用小标题或空行隔开。
      提示:从校长的角度可以写推进素质教育的感受,从家长的角度应多以欣赏的眼光来写,从学生的角度应多写学生对活动的态度。
      三、在学校、师生之间有时也有矛盾,你了解老师的心态和苦衷吗?试作换位思考,以老师的视角写两三则教师日记。
      提示:一定要真正做到换位思考,仔细琢磨老师的心理和情感,客观地写出老师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但不要忘了写老师的宽容和自省。
      四、用梦境写出你理想中的老师。
      提示:先要想清楚,我理想中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子,他的卓越表现在什么地方。对梦境的创设不要太离奇,只是为你塑造人物提供一个更大的舞台,你可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写出非凡之作。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自己确定主题,自拟标题,从学生、清扫女工和教授三个不同的视角来写这个教授。
      国外某护士学校开学的第二个月,教授给学生们来了个突然的小测验,试卷的最后一道题是这样的:“每天清扫学校的女士叫什么名字?”面对这道试题,学生都感到很奇怪,教授怎么会出这样的题目?清扫学校的女士尽管大家都看见过,可她叫什么名字谁也没有问过。下课前,一个学生问教授:“最后一道题是否记分?”“绝对会记分。”教授肯定地说,“在你们的职业生涯中,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每一个人其实都是重要的。他们都值得你们去注意、去关心,哪怕仅仅是微笑一下,问个好。”学生们都说:“这是一堂令人刻骨铭心的课。”
      提示:这是一道比较开放的题。不管从什么视角来写,最后写就的文章应该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学生感受最深的是“这是一堂令人刻骨铭心的课”,是什么让学生刻骨铭心?清洁工眼中的“教授”应该是平易近人,他感受最深的是教授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教授眼中的“教授”太平凡,他只是教学生学会做人。
                 《高中新课程主题探究导学》 2006年9月开明出版社

所属教材
编者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