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样式。对联写作,既能继承传统,又能综合反映学生具备的知识、能力。在新课标教学和高考中,它已经是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如何写作对联?可以总结为四点:1,熟悉基本概念;2,抓住已知条件;3,善于联想想象;4,恰当运用方法。熟悉概念和抓住条件是对联写作的基础前提。联想想象和善用方法,是对联写作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而在这四点中,联想想象尤其重要,因为对联写作难在思路的突破,而联想想象则帮助我们打开写作的思维大门。
下面以两道试题来详细解析如何借助联想想象突破对联写作时的思维障碍。
例1:根据下联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写上联。
_____,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解析:这道对联写作题要求我们根据下联的内容写出上联。
首先看下联。抓住已知条件。内容上。下联赞美人。赞美人高尚的品质;形式上用到了叠音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由“耿耿丹心”联想有叠音词的写人的成语,如相貌堂堂、文质彬彬、神采奕奕、英姿勃勃、衣冠楚楚、风度翩翩、铮铮铁骨等等。下联赞美人的品质,从这些成语中寻找赞美人高尚品质的成语,可以找到如洋洋正气、泱泱美德、棱棱节操等。由此我们可以写出上联,如:棱棱节操似寒梅(苍松、翠竹)见风骨。
下联赞美人的品质。也可以联想赞美人的名言,如范仲淹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从而得出上联:泱泱美德似高山立寰宇。如文天祥《正气歌》句“于人日浩然,沛乎塞苍冥”。从而得出上联:浩浩正气似长风塞苍冥。
下联赞美有丹心的人。可以联想到历史上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从而得出下联如:赫赫威名似奔雷震华夏。
下联用到了比喻。以烛光比喻丹心,可以联想到像烛光一样的人,如母亲,如老师,从而可以有这样的答案:谆谆教诲似甘露润桃李。
例2、初二(3)的郑海燕同学不幸罹患白血病,全校师生献爱心为她捐款。
1、你作为她的家长,给学校送一副对联,表达对全校师生的谢意。
2、做为郑海燕同学的校友,请撰写一副对联来表达自己对郑海燕同学的慰问和鼓励。
解析:这道对联写作题要求我们根据设置的语境撰写对联。
第一小题要求以家长的口吻表达对师生的感谢。如果学生平时阅读过这方面的对联,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写出文质兼美的作品来。如可以写出:天如有意应垂怜,君若尽志终得胜。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就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施展联想想象的魅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师生捐款送给海燕,可以想象家长拿到捐款时的情景。从而撰写出这副对联:一元、二元、三四元,元元都是救命钱,救小女生命;百滴、千滴、亿万滴,滴滴全为感激泪,谢师生厚谊。
郑海燕同学获得捐款,就可以有能力治病,就可以有一个好的结果,从而可以撰写出这副对联:片片爱心,圆小女健康美梦;点点资助,见师友关怀真情。
师生捐款帮助郑海燕,与她是有恩有情,可以联想到“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的常用语,从而撰写出这副对联:师友情、同学情,情深似海;培育恩、再造恩,恩重如山。
第二小题要求以同学的口吻慰问和鼓励海燕同学。郑海燕同学名字中有“海燕”,我们可以联想到高尔基在《海燕》一文中塑造的勇敢形象,在“海燕”上做文章,从而可以写出:(1)彩虹美在骤雨后,海燕笑于疾风中。(2)一波巨浪,能叠出惊心动魄的壮阔;一只海燕。经得起暴风骤雨的洗礼。
解答对联题时。善用联想想象,做好对联写作题就不是一件难事。最后要提醒的是做题时一定要认真看题,注意题目的要求,按照要求规范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