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要求学生每学年练笔字数不少于1万字,但对其形式未明确要求。多数教师要求学生每周写2~3篇随笔,除一小部分学生完成得较为轻松,大多数学生对此很反感,认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对小练笔的批改检查也不到位,因此,练笔训练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无序性、无参照性,甚至成了一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行为。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活应用。作文教学同样如此,为生活应用而教,为生活应用而学,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写作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导向更加鲜明突出。”因此,要将作文回归到生活作文,将练笔纳入生活练笔,其具体方法如下:
一、班级学生轮流写“班级生活日志”
首先由班级中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所谓的“编辑部”,由他们先进行写作示范,然后由班级其他学生轮流执笔。每位学生的作品应在当天晚上完成,第二天由作者本人读给全班学生听,再进行评审。写作内容取材于每天的班级生活,可记叙课间发生的趣事,学生之间的纠纷,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班级的集体活动,也可以写年级间、校园内发生的事情,并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做到真正将笔端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通常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后不愿做任何修改或根本不能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写班级生活日志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对自己的文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成自我修改的好习惯。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修改时曾说:“‘改’和‘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这种形式的练笔训练还体现了作文教学具有交际性。以往学生都将作文视为秘密,大多彼此间拒绝交流。这种“班级生活日志”的练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学生互相交流。书面语文本身并没有什么作用,只有和各种交际活动的工具结合运用才能发挥作用。学生们写班级生活日志就是将作文训练置于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中,因此学生能体会到书面语言的现实意义,并自觉构思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也是在日后写作中保证文章质量的一环。
二、小组合作创作“校园生活专辑”
作文教学具有合作性,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能帮助学生产生一些新的心理形成物,其中首先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写作动机。因为在合作活动中,学生个人活动是集体活动、小组活动的组成部分,必须接受班级小组成员的检查、评估和认可。因此,对每个学生来说,作文不仅仅是一项个人的认识活动,也是一项满足社会要求的活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构思和体会。这样,他所写的文章观点的正确性、内容的丰富性、结构的完整性、条例的清晰性、句子的连贯性明显超越个人冥思苦想的结果。
为更好地体现这种合作性,可组织小组同学合作创作“校园故事辑”,其中也可分为“情感生活篇”、“学习生活篇”、“励志成长篇”等。每组8人,每人每月创作4篇,32篇文章装订成册,然后进行班级评比交流,评出最佳专辑、最佳篇目、最佳创作者等。
三、读写相促,多写阅读心得
以上两项写作训练还不能满足练笔要求,学生在进行自信愉快地写作后,还得掌握一定的写作内容知识和写作策略性知识。
阅读是学生获得写作内容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写作能力的重要条件,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丁有宽主张“读为基础、多读多写、取消每周专设的两节作文课,把读写训练有机地拧在一起……”
老师和学生可共同推荐收集好文、好书,建立班级小书库,以便资源共享,好书同读。老师适当布置学生写“好书推荐”,“佳作赏析”、“我与作者对话”等多种形式的阅读心得。进行一定的阅读积累。
四、组织学生写反思,编写纠错集
在反思写作效果和作品质量、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校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并由此获得最佳的写作效果,这实际上也是对写作策略性知识有所意识的体现,而写作策略性知识对于一个成功的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言语表达技能是写作能力中的一项,教师应指导学生把作文中出现的遣词造句的不当之处收集起来,编写“纠错集”,然后通过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两种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他们使用的词句为什么是不合适的,进而明确更合适的词句是什么。
五、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语文学习普遍动机不强、写作方面尤其如此。当学生被激发起写作兴趣,我们要将这种兴趣持续下去,由短期兴趣转化为稳定的长期兴趣,即对写作的热爱、一种写作意志。这主要靠激励机制,比如对学生的练笔习作进行广义的发表。
除了前文提到的将好的习作装订成册,在全班学生之间互相传阅、赏析,还可推荐进行广义发表。近年来,校园网络已普遍开通,可将学生习作在校园网络上发表,让全校师生共同阅读,扩大影响范围。
这种广义发表的方法,一方面极大满足了学生的成功心理,成就意识,激发了学生对作文的热爱和兴趣、及对写作的长期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小就接触传播媒体,潜移默化地培养一种传播意识,建构优化的写作主体。另外,从小就给学生幼小的心灵播下成就、成功、成才的意识,就播下写书、写文的宏图大志,使之成为学生终生的人生目标,让人生充满理想、充满希望、充满乐趣。这样,从更深的层次上,培养学生作文的主体素质的写作动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我们抛开束缚学生创作的旧观念,从小处做起,将最能表达学生喜怒哀乐之情的练笔落到实处。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学(2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