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的中学生来说,《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文学作品都是很熟悉的。尤其《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位在圣诞节之夜,惨死在街头的小主人公,博得了读者们深切同情的眼泪。她流落街头,饥寒交迫的悲惨境遇,同有钱人灯红酒绿的生活对照起来,实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这与其说是一篇童话,不如说是一篇反映现实的短篇小说,它反映了作家伟大现实主义的创作特点,开创了当时童话创作的新领域。
但是,人们不曾想到,这些名篇的作者,在文学创作的征途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安徒生早期的许多作品,竟遭到了国内上层文人的反对和排斥。幸运的是,当时欧洲的大作家海涅、狄更斯、巴尔扎克等非常赏识这些作品,因而作家首先在国外获得了声誉。
汉斯·赫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出生在丹麦中部的小城市奥登塞。他的父亲是个鞋匠,当过拿破仑的雇佣兵,退役后不久就去世了。当时安徒生年仅十一岁,靠母亲替人洗衣服度日。因为生活太贫困,他上不起学,只得到一家呢绒铺当学徒。1819年,安徒生想当一名演员,遂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作了皇家剧院的杂役。不久,得到一位热心的艺术家帮助,弄到一份助学金,才开始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
19世纪初,丹麦是一个半封建性的国家,经济比较落后。那时正在进行英法战争,丹麦倾向法国。战争以拿破仑失败告终,丹麦从1815年起,成了英国的附庸。自此,丹麦的劳动人民除了受本国统治者的剥削压迫以外,还要受外国资本家的剥削压迫。安徒生从小就饱尝过下层人民贫困生活的滋味。这便决定了这位作家文学创作的基本立场,是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揭露权势与有钱阶层的。“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是安徒生许多童话的共同主题。但是,安徒生这种劳动人民的立场和深刻的社会内容,是触犯统治阶级的利益的,也是同墨守成规的上层文人格格不入的,因而他受到了那一类人的挑剔和诋毁。
19世纪30—40年代,是安徒生童话创作的极盛时期。他在这一时期的大量童话,浪漫主义色彩浓厚,如《人鱼公主》、《豌豆上的公主》、《皇帝的新装》、《火镰》、《女雪王》等等,很适合儿童阅读。但在后来,作者逐渐转向了现实主义,作品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幻想的成分减少了,思想性增强了。作者把后一期的作品称为“故事”或“新童话”。这是安徒生创作的新时期。例如《影子》这篇作品,作者曾指出它不仅是给儿童写的,也是写给成人看的,因为只有成人才能评价它的讽刺用意。
安徒生一生创作了160余篇童话,其中许多童话不但儿童喜爱,成年人也喜爱,这是安徒生成为名作家的一个重要条件。他的童话社会内容丰富,主题思想鲜明,则更是童话创作中不可多得的范例。
江苏省通州市余西街道(226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