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4323

[ 李家玉 文选 ]   

“情人节”的奇风异俗

◇ 李家玉

  情人节,又译作“瓦伦丁节”,庆祝这个节日的风俗可以远溯到古罗马的“牧神节”。为纪念畜牧神卢珀库斯的功绩,每年的这一天,人们总要举行种种游戏和舞会,而每个男青年则可在游戏中从一种“签筒”里抽出写有某个少女名字的签片,被抽中的姑娘就成了他的情人。这样,这一天就成了青年恋人的节日。
  基督教兴起后,异教的风俗受到了压制。可是这个节日却仍受到尊重。公元七世纪,它开始改称“瓦伦丁节”。关于这个名称的来历,至今仍有不同的说法。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与270年2月14日基督教殉教者瓦伦丁相联系,此人因违背皇帝的旨意,秘密为青年人举行婚礼而遭监禁,以后就成了情人们的守护神。还有一种理论则说。选择2月14日是因为鸟儿在这天开始交配,
  在莎士比亚时代,瓦伦丁节的这一重要风俗,就是在这天你看见的第一异性将成为你的情人。所以,我们可以在莎士比亚的剧作里读到,欧菲利亚想“早早”地出现在哈姆雷特的窗前,她唱道:“明天是瓦伦丁节日,大家要早起身。看我呵到你的窗口,做你的意中人。”
  以后,瓦伦丁节带着它所有的浪漫色彩,由英国人飘洋过海传到了美洲,在新的土地上生根、开花。有才能的小伙子把求爱的瓦伦丁信片制成了精美的工艺品,剪成了美丽的蝴蝶、盛开的鲜花。以及爱神丘比特弯弓搭箭的形象。而姑娘们则在前一天晚上就把月桂树叶贴在枕头上,盼望在梦中见到自己的情人。
  美国诗人奥格登·纳什曾在诗中无比怀恋地回忆起那种古老的节庆:“你所需做的一切。就是拿一张纸,画一颗带着(爱神的)箭的心,来传送‘我爱你’的心意,再签上‘猜猜是谁’的字样,把它塞进他热恋的情人的正门,打响门铃,随即像兔子一样地逃跑。”
  当然,瓦伦丁节的感情并不总是如此纯朴的,纽约博物馆有一件展品,是一个乡村情郎1845年瓦伦丁节制作的信片,上面划掉了原来的情人“玛丽”的名字,而代之以新的意中人“埃玛”。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用这个传统节日发展商品生产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了,
  在美国的现代生活里,关于瓦伦丁节的故事中,值得一提的是科罗拉多州的洛弗兰德镇。这个镇的英文地名,可以理解为“情人居住的地方”。每年瓦伦丁节前,都有大批信件涌进当地邮局,仅仅为了盖一下它富有浪漫意味的名字的邮戳。1947年,一个叫特德,汤普森的人,灵机一动,借此把这个镇当作“爱神的总部”,在报上大加宣扬,并为邮局设计了多种附有短诗和丘比特图样的纪念邮戳。从此,每逢瓦伦丁节,来自全美五十个州和世界各地的信件更像雪片一样地飞来。
  多少世纪来,瓦伦丁节的节庆形式在发生变化,但它的悠久传统却深深扎根在民间。这一天,相爱的人们用种种兴高采烈的方式,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情。大学、中学和社会上的俱乐部发起种种引人入胜的情人舞会。小学的儿童们则围着“瓦伦丁盒”,男孩子把他给某女同学的“致贺信”放进盒子,然后焦虑地期待着老师宣读收信人的姓名。甚至祖辈们,表亲们,朋友们,以及任何年龄的熟人们,都可以在这一天用一件小小的礼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礼物可以在每个文具店、书店或报摊上买到,诸如装饰成“心”形的高级巧克力糖盒、系着红缎带的郁金香花束等等。
  瓦伦丁节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幻想和表达种种柔情蜜意的日子,它是爱情的节日、友谊的节日、欢乐的节日。

“情人节”的奇风异俗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