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所以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语文学习充满勃勃生机,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 快乐;语文
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广袤美丽的自然、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影子。语文是茫茫宇宙里的日月星辰,是浩瀚南海中的碧波银沙;语文是大自然中的蜂飞蝶舞,是秦砖汉瓦上岁月的印痕;语文是“锁”进日记、深藏心里的小秘密,是母亲手中递来的温热的牛奶;语文是时事报道中的点点问题……面对如此生动丰富的语文资源,我们语文教师怎能无动于衷?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语文学习充满勃勃生机,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争吵》一文时,当讨论完文章写了克莱蒂的几件事后,我本想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即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文章主的题思想。没想到素有调皮大王之称的陈梓聪忽然喊了起来:“老师,安利克打了克莱蒂,克莱蒂为什么不告诉老师?老师应该批评他!”“是啊!是啊!”这话竟引起了好多同学的共鸣,大家激动不已,连声嚷着:“应该告诉老师。”看到这样的场面,我想起曾有报刊评论说,中国孩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逆来顺受,不会抗议。可眼前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们已具有了自我保护的观念。我真为这“节”外生“枝”而欣喜。看来,这次我又得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了。我沉思了一会儿,把原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搁置一旁,不动声色地反问到:“你们认为克莱蒂会去告诉老师吗?”我故意加重了“会”字的语调。这一下,教室真象炸开的油锅……经过一番生与生、生与师之间激烈的争论,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太天真,对克莱蒂太不了解了。有的说:“克莱蒂是个善良的人。”有的说:“克莱蒂家很穷,所以他不敢告诉老师?”有的说:“这件小事他是不放在心上的。”……学生的说法未必全对,但通过讨论,不难看出,他们思想感情已完全进入了课文之中,并且深深地被克莱蒂那珍惜友谊的精神感动了。
阅读本身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行为,更是一种鲜活的生命状态。阅读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本人深知:学生的潜能是气体,你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体积;学生的个性是晶体,各具有自身美丽的晶型,按照教师的主观欲望随意塑造是没有结果的。因此,课堂上,我尊重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请看课例:
记得在教四年级《陶罐和铁罐》一文时,曾出现这样一个很有意义的教学片段:
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是铁罐傲慢地向陶罐发问的一句话。同学们想一想,朗读这句话时,怎样读最能体现铁罐的傲慢?
生:我把“敢”字重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意思是你陶罐是没有胆量碰我的。这表现了铁罐的傲慢。
生:我把“碰”字重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意思是你陶罐只能巴结我,讨好我,碰我是不行的。这表现了铁罐的傲慢。
生:我觉得“我”字重读更好:“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意思是我是十分结实的、了不起的铁罐子,你算什么东西!
我细心地倾听着,孩子们各有各的理解,课堂也因此而生动起来!成功的喜悦,把被动地学习语文变为自主又快乐地享受语文。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改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请再看下面教例:
第一、重视拓展延伸。如:教完《落花生》一课,向学生提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让生学自主分成了代表“苹果”和“花生”两方,展开辩论:“做‘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好”。在辩论中,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自由辩论的气氛热烈。最后大家统一认识到:人要注重外表,但更要注重对社会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在不同的场合,“苹果、”“花生”两种人都需要。从而使语文的人文性与思想性得到了统一。
第二、注重课外阅读。如学习完《三顾茅庐》,让学生精读《三国演义》;学习完《猫》,让学生阅读关于老舍的故事;学习完《新型玻璃》,倡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因为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智力开发活动,是自我教育过程,是一种人文的情感熏陶。优秀的儿童读物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极大的影响,优秀的儿童科普读物能丰富学生的想像,激发学生研究自然、征服自然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
第三、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五彩池》后,布置学生周末爬一爬自己家附近的高山,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回来后再于小组内交流。
总之,语文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感悟、去熏陶、去沉醉……
作者简介:朱丽萍,广东省东莞市菀城英文实验学校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