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写作训练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启迪灵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文修改则是对其作品进行打磨雕琢美容的过程,是对作品形式与内容更趋完善结合的追求过程。“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都强调了修改的重要。因此,修改应当视为是写作的应然延伸。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不断尝试,渐渐形成了“师生共议评价指标——学生自我发现式修改——小组评析式互改——修改体会访谈——改后悟得”的作文修改教学思路。置学生于自改自悟、他改共悟、悟后有得的主体参与和体验之中。
一、“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激趣修改。
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故事:原拟为“僧推月下门”,后改为“僧敲月下门”,为此,韩愈赞道:“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显得夜深人静。”于是就有了“推敲”一词。这是作品修改的一则佳话。现代的文学大家们也无一不重视作品的修改,从写作到发表,有时会几易其稿,即使一般的作品,经他们一改,也会“妙手回春”,他们不愧是作品的“美容师”。由此激励学生们也尝试做一次作品美容师,必会得到积极的回应。
二、“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生共议评价指标。
对一篇作品的评价,主旨、结构、语言是三个要素,根据写作训练的不同目的,可以各有侧重。每次习作,可与学生探讨应用何种具体的评价标准。
鼓励学生从主旨、结构、语言乃至表达方式、书写等方面共议不同等级的评价指标,教者参照中考作文评价标准,师生共同进行归纳,逐一赋分。
如“主旨”可分:非常鲜明(优)——比较集中(良)——不够明显(合格)三个层次。
还可设立亮点加分:如语言极具个性、思维极具独创性、细节描写传神、情感真挚等。确立评价的指标,才会发现作品的得失之处,为修改找到突破口。
三、“玉不琢,不成器”——自我发现式修改。
1.初读自己的习作,找出错别字或有语病之处,运用修改符号自我修改,力争做到语句通顺。
2.再读自己习作,对照评价指标,自我评价习作的得意之处,找出不足之处。此举目的有二:一是学会一分为二地评价自己,既不自负,也不自卑;二是自我发现,自我反思,寻找修改的办法,激发修改的欲望。
3.根据自己已有的思考,采用细节描写、联想、想象、改词换句等方法,尽我所能为作品“美容”。或是场景、氛围的细节描写,或是结构的首尾呼应,或是情感的渲染,或是对主旨的深度挖掘。
经过修改后的作文一定会比原先的作文有所提高。
四、“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小组评析式互改。
“人不知己过”,有时自己写出来的作品往往会“感觉良好”,真正存在的问题常常会因“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同学评析互改则会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上对习作作出较为公正的评价。
1.以4人为宜组成修改小组(最好是作文水平好中差兼顾),一人读,其他同学各准备提一个优点,一点不足。
2.小组成员共议,对作品从主旨、结构、语言及亮点等方面作出评价,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并提出集体修改的意见,要署名。目的就是对自己的评价要负责任,言之有据。
3.佳作推荐。每小组推荐一篇最好的作文,并陈述推荐理由:主要是对主旨、结构、语言等方面突出的优点加以提炼,进行例证式陈述。这既是对习作人的鼓励,又可供其他同学学习借鉴。如第二小组推荐徐吉同学《爱在那一刻》作文的理由:读你的作品,如品茗茶。行文流畅,表达细腻,聚焦“寒风中那一刻母亲瘦弱的身影”,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调动多种感官,展开多角度的描写,爱的情感流露自然,使读者的情绪受到感染,对亲情的感悟得到升华。语言清新朴实,值得学习。
一点建议:在感受母爱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懂得回报母爱,回报亲人,懂得爱别人。建议补写回报母爱的内容。
4.疑难共解。在批改中也常会遇到有些写作内容不伦不类,又无法找到修改头绪的情况,小组可以及时提出,师生共同解难,共同完成修改。
五、“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访谈体会。
1.评改者与作者面对面。评改小组邀请作者面对面交流,陈述小组评改的意见和建议,作者可以就评语或修改建议或认可或争辩。达成共识的,就虚心接受表达谢意;达不成共识的,请老师裁决。教师要引导作者不固执已见、心存不满,也要提醒评改人以鼓励为主,尊重作者的体验。目的就是公正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访谈体会。访谈部分学生:自我修改环节自己有什么写作的新发现?修改同伴作品对自己有什么帮助?读小组评价内容,自己又悟到了什么?同伴的作品对我的写作有什么启示?从而实现“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的目的。如王莹同学在修改完《感悟母爱》后这样坦言:以前我动不动就会对母亲乱发脾气,开饭迟了会赌气,不给买名牌衣服会耍闹,听了大家刚才的交流,我忽然明白了:我在母爱的享受中似乎麻木了!我只知道索取享受,作为女儿,我真的太不应该了!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孝敬妈妈。
3.形成共识:在作文修改中,别人的长处可以借鉴,别人的不足自我提醒,修改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悟自得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他改共悟的提高过程,就是一个共同分享、沟通见解的合作交流过程。
六、“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改后感言。
写作是为了表达,修改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新课标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在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所悟,有所得,既有对写作技能的,也有对作品内容的;既有对自己认识的,也有对他人评价的;既有得到的,也有遗憾的。这些认识和体会是独特的,也是初作时绝对体验不到的。这些感悟一定会是今后写作的财富,留下这些感言,在提升写作水平的同时,也培养了健康的修改心态,更丰富了生命的内涵。如刘璇同学在修改完《爱的告白》后的感言:每次的作文修改我特有兴趣,总能有新的收获。这次修改,我知道了怎样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要多角度观察,要多积累体验;也懂得了爱有时是甜蜜的,需要紧紧抓住的。但苦涩不一定不是爱,有一种爱叫做放弃!刚才几位同学很认真地帮我评改作文,我感激他们,也会把他们的建议付诸我今后的写作!
修改不仅是对作品的美容,更是对作品精气神的提升;不仅是对学生写作技能的磨炼,更有助于学生深切地体悟生活。修改应当成为写作的自然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