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第12期 ID: 146972

[ 康玉琨 文选 ]   

让你的作文有一双美丽的眼睛

◇ 康玉琨

  记得有一位作家在谈写作时说过,好的题目如同眼睛,让人透过这扇窗户就能把握为人为文的大体,从而产生相识的强烈愿望。这话也说到了中学作文的点子上。拟个好的题目,就是让作文有了一双美丽的眼睛,这对于吸引评卷老师的注意力进而提高作文成绩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拟题的重要性
  高考作文自1983年(大作文)出现“自拟题目”以来,至2011年止共达23次之多。其中1999年以后则推出了一个全新的作文类型。那就是话题作文.其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到2003年的话题分别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起福建省高考语文科独立命题。该年作文题目是“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此后,福建省高考作文题目,2005年为看图作文;2007年为命题作文(题目为“季节”);2009年为半命题作文(题目为“这也是一种”)。此外,均为材料作文,均要求“自拟题目”。
  自拟题目类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限制较多,写作切入面较窄,要求较细;而后者只提供一个写作话题或写作范围,并未限定立意、取材、文体和写作方法。甚至连原来材料后的“要求”也改成了“注意”,给考生以更广阔的思维发散空间。
  无论哪一种类型,拟题都是关键的一个环节。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自拟题目类作文的开端就是文章的标题,它决定了评卷老师对该文章的第一印象与第一判断。拟题能力既是一种语言表达能力,又蕴含着作文所必需的审材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可见注重拟题训练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拟题例谈
  (一)课文示例:以高中语文课文题目为例:《项链》的标题起到了贯串情节的作用,“项链”是小说的线索;《祝福》的标题,包含了作者反讽的深意,有利于深化主题;《边城》的标题,不仅是指湘西的边远小城,而且是指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沈从文《边城题记》)。《药》的标题,既有揭示主题的作用,又有概括情节、连接线索的作用。
  (二)个人实例:笔者也有这方面的体会,比如:其一,有个工人工伤失去右臂,在经历了一番痛苦之后,终于走上自强之路。学会生活自理,练习用左臂写字、写文章、打乒乓球等。后来,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练出了一手好字,所写的文章也常在报上发表或获奖。笔者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写了一篇报道他事迹的通讯,初拟的题目是《独臂撑起一片天》,同事看了之后说太大,欠妥。想想也是,就改为《独臂写自强》,结果被《泉州晚报》录用,还配发了一张人物的生活照。
  其二,有一次,某报编辑向我约稿,要我写一篇有关婚姻家庭的文章。我选择了四个家庭的片段:A.一对老知识分子几十年相敬如宾,拥有一个幸福的家;B.一对年轻夫妻同甘共苦,共同创业,拥有一个殷实的家;C.一对离异的年轻夫妻其女儿无人照顾,流落街头;D.一个丈夫意外故去的妻子在赡养公婆、抚养子女的重担面前她将怎么办?材料确定以后。在拟题方面却颇感踌躇。如何用一个恰当的题目把这四个故事贯穿起来呢?我想到了伞。有伞就能遮风、挡雨、防晒;无伞就要风吹、雨淋、日晒。因此题目就叫《家是一把伞》。也在《泉州晚报》刊登了。
  其三,2002年12月,高二学生涂莹莹参加“我与数字泉州”征文比赛,获得泉州市一等奖。当初她把作文写好交给我时说:“还没有题目。老师,你给定一个吧。”实际上,她原来有一个题目,叫“痴心‘网’想”,可能是觉得不要,划掉了。这个题目容易让人想起“痴心妄想”。斟酌后笔者为其改为“‘网’事随想”。其优点:“网”事谐音双关,既指上网之事,扣紧“我与数字泉州”这一话题;又指过去的事情,因回忆往事而浮想联翩。同时,“随想”又适合该文章的内容。
  (三)优劣对比:拟个好题目有时并不容易,但比较其优劣还是比较容易的。例如:
  1.人物形象分析:①《祥林嫂的悲剧》(角度太大)②《浅谈祥林嫂的“悲哀经”》(语言入手)③《从“祥林嫂,你放着吧!”说起》(环境入手)
  2.2009年永春一中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要求填完整半命题作文的题目:“____是福”。结果学生作文如:《母爱是福》《拥有生命是福》《没有父(母)亲是福》。
  三、拟题方法
  (一)题目的形式:标题可分为引题、主题和副题。主题是用来揭示文章中心内容;引题对主题起一种引发、烘托、提携的作用;副题则是补充、解释主题的。这三种题的组合又有四种形式:
  1.完全式。即引题、主题、副题三者都有。例:
  故事集《365夜》深得年轻父母心(引题)
  幼儿遇良师家庭添乐趣(主题)
  订购信有如雪片飞来总印数已逾两百万册(副题)
  2.引主式。即只有引题和主题。例:
  3比0(引题)
  中国足球队踢赢科威特队(主题)
  (以上两种形式,新闻报道中用得比较多)
  3.主副式。即只有主题和副题。例:
  纳谏与止谤(主题)
  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副题)
  4.主题式。即只有主题。例:
  雨中登泰山(李健吾)
  (二)拟题的要求
  作文拟题的总体要求是:简洁、明白、醒目。具体要求如下:
  1.角度要小,以小见大:角度小而巧,便于入题,能够写深,写出新意。在应试的个把小时的时间里更适用。
  2.文题相应,画龙点睛:从拟题角度讲,要符合作文要求,适合所选题材和主题的需要。例:泉州市2000年秋季高二年级期末卷要求以“假如我是____”为题,写一篇施政演说,填“班主任”、“校长”等就符合要求;而有的同学填“经理”、“孙悟空”就显然不妥。因为作文要求之一是,在符合“学校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尽量反映广大学生的愿望”。从写作的角度讲,则要点题、扣题,不能文不对题,或离题万里。
  3.新颖别致,醒目引人:拟题时,应着眼于一个“新”字,新视觉、新思路、新形式,力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然,拟题要做到新颖别致,还要讲究一些方法。
  (三)拟题方法
  1.修辞法
  就是拟题时运用各类修辞方法,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拟出精彩、漂亮的标题,从而增强文章的文采与感染力,让文章在众多作文中独具魅力。
  以学生作文或课本为例.主要有:
  (1)比喻
  ①心中的太阳(喻精神力量)
  ②甘为铺路石
  ③奋斗,实现理想的阶梯
  (2)拟人
  ①生活告诉我
  ②扼住命运的咽喉
  (3)拟物
  出售文明
  (4)反问
  ①你,甘为铺路石吗?   ②环境能决定人生吗?
  (5)引用
  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关于祥林嫂的反抗性格
  ②生当作人杰
  ③掌声响起来
  (6)设问
  ①成才靠什么?
  ②怎样才能成才?
  ③雪化了是什么?
  (7)对比
  ①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
  ②钱多与官大
  ③马虎与认真
  (8)呼告
  回来,我的哥哥
  (9)倒装
  别了,司徒雷登
  (10)反复
  啊,船长,我的船长!
  (11)仿词
  ①公鸡下蛋
  ②近墨不黑
  (12)对偶
  ①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浅析晴雯形象
  ②说团结,道配合
  (13)借代
  ①麻脸(特征代人)
  ②“矮板凳”变“高”了(外号代人)
  2.哲理法
  这种方法就是从所给材料中挖掘出一则道理、哲理,用充满哲理、思辩的词句来拟题,以吸引、打动读者。例如:
  (1)贵在坚持(2)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3)战胜自我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4)残废人不残废(5)天才出于勤奋
  3.套语法
  文章的标题特别是议论文的标题有许多固定的用语,采用这些固定格式,也是一种拟题方法。例如:
  (1)红颜薄命——浅谈林黛玉的悲剧原因(2)浅析周瑜的形象(3)小议成才(4)谈人生志向(5)说聪明
  4.符号法
  即在文章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和数理符号的拟题方法。例如:
  (1)天才·逆境·成才
  (2)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5.审材法
  细心辨别所给材料蕴含的信息。将有效信息直接截取或引申发挥,便可获得一个好的题目。这种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1)狭义取材法:直接从所给材料中截取某一关键性具有立意功能的词句来命题。例如:
  ①“领受挫折”②“人的免疫力是一步步增强的”③“从无菌室里走出来”。
  (2)广义取材法:
  ①创造性地改写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词句,以之为标题。例如:
  “从‘细菌’中成长起来”、“从‘调皮明星’到‘见义勇为’青年”。
  ②创造性地改写与所给材料相关的所有隐性材料,并以之为标题。这些材料如名言、格言、谚语、典故、歌词、广告词等等。例如: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改写《真心英雄》歌词)、“让挫折来得更猛烈些吧”(改写高尔基《海燕》句子)、“挫折是成功之父”(仿“失败是成功之母”)。
  6.话题法
  就是直接套用话题作为标题。不少同学采用了这种方法。但这是一种懒惰的做法。体现不出作文的具体内容,往往显得大而无当,不利于得高分。例如:
  泉州市2000年秋季高一年级语文试卷,要求以“生活中的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同学以话题为文题,这是可以的。但有的同学却稍加变化,改为《美在生活中》,既体现了自己的创造,也突出了“美”字。
  总之,作文的拟题非常重要,都会学生拟题的方法,多做拟题练习,学生的作文肯定会有“一双美丽的眼睛”。

让你的作文有一双美丽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