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6157

  

徜徉于诗词中的夏日长

◇ 林 玮

  在炎炎的夏季里,“热”弥散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它是时间,也是空间。四季轮回,亘古不变。夏季作为人生的规律性体验,曾被历史上无数文人反复吟唱。从酷暑到残夏,从鸣虫到梅黄……太阳直射点的北移,不但延伸了人们对“热”的时间体验,也让“夏日长”成为文人们的主要感受。走进诗词的天地中感受一番,大概也不失为六月天里的一丝清凉。
  唐代高骈有诗云:“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山亭夏日》)常人眼中恼人、烦心的“热”,在诗人那里竟成了“楼台”、“倒影”、“池塘”等美景登场的铺垫和前提,两厢对比间让全诗充满了盎然的兴趣。据说,唐文宗李昂曾召集五位大学士做联句,他出前两句,让五位学士接出下两句。文宗的上联是:“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夏日联句》)五位学士的作业中,只有柳公权的“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得到皇帝的认可。可见,正是在“夏日长”的时间体验中,文人们品味到了“熏风”、“微凉”的妙处,由此入诗而生趣。清代吴绛雪有一首绝佳的回文诗,把这种体验写得精妙绝伦:“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夏》)
  “夏日长”的时间体验往往还带有诗人远离喧嚣,向往清静的愿望。宋代陆游最喜“夏日长”——“湛湛一池墨,袅袅半篆香,老生不自逸,幸此夏日长。”(《晨兴》)在长长的夏日中,有“墨”与“香”的生活让诗人自足沉醉。而在“桑柘成阴百草香,缫车声里午风凉。客来莫说人间事,且共山林夏日长。”(《示客》)一诗中,陆游就用“夏日长”的山林闲适生活拒斥了来客欲说的“人间事”。
  可是,同样在“夏日长”中,农人们在白居易的笔下却“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观刈麦》)因此,在夏日中,也有戴复古的感叹:“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大热》)
  有美妙有悲悯,“夏日长”的“热”体验带给人们的感受总是多种多样的。唐代元稹说:“莫厌夏日长,莫愁冬日短。欲识短复长,君看寒又暖。”徜徉于诗词的“夏日长”中,“热”将不再是恼人、烦心的身体感受,而会是丰富多彩的清凉一“夏”。
  
  林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徜徉于诗词中的夏日长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