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1年第2期 ID: 143130

[ 彭红兵 文选 ]   

和语文一起成长

◇ 彭红兵

  没有了爱就没有了教育
  
  当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就觉得生活非常的充实,生活的天空格外灿烂,当我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永远年轻。孩子们是多么可爱啊!看着他们清澈如水的眼眸,看着他们对知识渴求的眼睛,我不能不变得虔诚起来;看着孩子们稚气工整的作业本,我的心情就像是百花盛开的花园;当学生们亲热地和我打着招呼的时候,那一句句问候胜过冬日的暖阳和夏日的清泉。没有了爱便没有了教育,我相信这是永远的真理。我热爱学生,学生们也热爱我,作为一个老师我感到万分的荣幸。
  
  痴迷醉心于语文课堂教学
  
  在我刚刚进入东岳中学的时候,几乎是个一无所知的人。过去我也曾经执着于教学教研,追求课堂教学艺术,也曾洒过很多汗水。然而我只不过是一只自生自灭孤单的野鸭,哪儿有吃食就奔哪儿,哪儿有好奇的事就奔哪儿,从来不知道这条河流向何方,每一片水域的冷暖都要自己亲自去感知。天地太小,身边对教育有所研究的人极为缺乏,我无法吸收更多的知识。到了东岳中学,我感觉找到了翱翔蓝天的雁阵,甚至企望成为其中的一只大雁。现在我做到了,我能看到河水流向很远很远的地方,我也可以高飞长空与白云结交友谊。
  最初,我对老师们的每一个观点都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期望,我专注得像一个小学生,看着人们高谈阔论有板有眼地说课、评课,我羡慕得不得了。每一个巧妙的教学构思,每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学提问,每一句精辟的课堂语言,每一次机智的课堂驾驭,在我看来都是一幅画,一首诗,一幅杰出的艺术品,我用欣赏的眼睛看着周围的一切,身心无比的舒畅,教育教学的美浸润着我的心灵。在长期的学习、揣摩、涵咏之中,人们发现我这只野鸭子已经长出了宽阔的翅膀。
  我喜欢听课,无论是语文的数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美术的,只要是上公开课,都愿意去听,愿意去学习。我也喜欢上课,喜欢上公开课,我从来不害怕上公开课,我把每一次上课都当作是一种挑战,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渐渐地,我不光能够上好一节普通的课,而且还能上得有个性,有特色,上得激情澎湃,上得厚重有品位。这得益于我强烈的兴趣、聪明的头脑,除此之外还得益于我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悟。我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喜欢阅读,我自认为“能触摸到作者心房的每一次振颤”。我又是一个具有理性思维的人,我能从文本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够鲜明地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我能由此及彼,古今中外,纵横捭阖,这使我的课具有了与众不同的色彩。同学们往往用鼓掌来表示一切。每回我承担公开课下来,老师往往都是一句话:“又成功了!”
  我从来不保守,自己有多少东西,倾其所有一古脑儿倒出来,从来不遮遮掩掩。我巴不得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是优秀的专家,我说:“老师水平高了,最终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对于年轻教师的请教,我是来者不拒。甚至满心欢喜。我最喜欢与人讨论教学。为了一个问题,我往往与人争吵得面红耳赤,为了一个观点我往往翻箱倒柜据理力争。
  
  多一点才艺,多一份修养
  
  语文老师应该多一份儒雅,多一点书生气。语文老师最好是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是文人的代表,文化人的代表,所以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也应该是通才。我不这样要求别人,但这是我的理想境界。因为我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人总得有点想法,哪怕它无法实现,但只要这点想法是有益的高雅的,追求本身就有无限的乐趣,我宁可沉浸在自己的桃花源中,终老一生,也不愿意听人在我耳边善意地劝告:“你止步吧,那是不现实的!”
  我热爱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我爱书法,一笔柳体伴我行,有同事不弃,写上一幅相赠。乡党应酬,楹联匾额。一手毛笔字,大有派场。有时,有人来求,就办公室展开纸张,即兴挥毫,于字于文皆有可观者,每有佳联,未待落笔,情难自己。同事们都由衷赞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因此,我更得到了激励。最擅长的算是美术字了。我工作的地方,到处都有我留下的痕迹。几十年后,看到自己年轻时写的字,仿佛见到了老朋友,又恍惚将时光喀嚓一声剪裁,猛然回到了过去的年代。学校开会布置会场什么的,一出手就征服了学生。我想我的语文课受欢迎。学生们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多少是受到了一点这方面的影响的。我爱美术爱绘画,特别是油画。对那些美好的、有质感的事物,常常有一种冲动。朋友力求,就画一幅相送,高悬大堂,也不辱风雅。晨雾初起,落日余晖中,兴之所至,一支竹笛,如一盏灯般清脆地亮起,枯燥的校园,陡然生动起来。朗诵之于语文老师,自不待说。喜欢朗诵,声情并茂,自得自乐,忘乎所以。语文老师如果单纯地只是一个教语文的老师,显得太狭隘了。我想多一份才情,多一份雅致,于语文于学生决不算坏事。
  
  给学生一个文学的姿态
  
  我爱文学爰文字。我爱看书,诚惶诚恐,因为那些伟大的灵魂震撼着我,也因为自己的无知和浅陋。读到好的文章,与同事共享,情到深处,掩卷长思,或将感悟向人倾诉。读书的语文老师是美丽的。我读书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时刻都在掘取,时刻都在筛选——把文质兼美的文章推荐给学生。我总是把一些中外优秀诗文读给学生们听,没有任何目的地,纯粹地听。我知道,学生们学会了听,倾心倾情地听。我觉得这是一个语文能力,它无法通过考试体现出来。但我喜欢。如果学生对文学对文字没有感情,不认为文字是美的,那我这个语文老师就失职了。我甚至觉得语文老师不在于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对学生产生了一种深远积极的影响。因为只有这种影响才使学生成为终身受益者。
  我评说人物。分析作品,爱憎分明,带有极大的情绪和色彩,一言一语,出自由衷,我将文学中最美的东西,人性中最美的东西,倒江倒海般地给学生。文学具有审美作用,也有教化作用,我相信,我的学生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的。他们也欣赏他们的老师的骨气风格。
  我重视记诵,我的宗旨是:把最经典最优秀的文化精华给学生,让学生在青春年少时积淀一点营养。一只毛毛虫,为了将来长出美丽的翅膀,现在就得努力地吃树叶。
  我更重视写作,曾提出“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的观点(参见《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7期),把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写作和应用之上。我热衷于写作训练,并且觉得在这方面得心应手。我肯定学生的习作,尤其是有创意的,一个词一个句,在作者看来漫不经心,但我如获至珍,高度赞扬。我将初中作文教学进行了系统化序列化,循序渐进。我有意识地将学生作文朝文学性方面发展。当然了,语文老师不能要求学生将来都当作家。我要求学生不光写作文,还要用文学来思维。一事一物,一景一情,在头脑中用文学的语言来描述甚 至加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心理学的表象上。我希望通过读、赏、背、写、评等一系列方式,达到一个目标——进行文学教育,用作家晓苏先生的话就是:“给学生一个文学的姿态。”
  
  做个有个性的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应该是有个性的老师,你应该像个语文老师。如果你不幸混入人群,人们也能一眼看到你:“这位语文老师,请你上来讲两句吧。”你的气度,为人,言谈,境界都要能鲜明地告诉人们一切。也许是我太尊崇语文老师了,我将语文老师视为完美的化身。语文老师必须力求完美,否则,我无法将人类文化的精华与语文老师联系在一起。
  个性最鲜明的表现就是有思想,没有自己的思想就没有了个性。(个性就是有思想以及个性需要激情的观点我曾撰文表述过,参见《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期)。如果不允许有自己的思想,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我的头脑必须思考,我思考一切。但我决不偏执于语文一端,我觉得世界很大。我有时用一个月一年乃至几年思考一个问题。我学习一切又怀疑一切,我辩证地看待事物,我批判地继承,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取其精要。我从来不迷信他人,保持独立的观点。这使我有点与众不同,被人视为狂妄。但我不觉得他们比我更虚心。一个有思想,有深度的语文老师无疑是学生的福音。他教会学生保持独立的人格,不迷失自己,他教会学生不把自己掩埋在故纸堆中,而是要审视和借鉴。我总是带着自己的见解和独特感悟来解读课文,赏鉴作品。面对一件作品一篇课文,我不忙着看教参,而是独立阅读,反复揣摩。当然也不是闭塞视听,目空一切。只要是精到的观点,我一律吸收。在我们这个社会,有思想的人太少了,能特行独立的人更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鼓励学生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不必人云亦云,盲目从众。
  个性需要激情,语文老师不能少了激情。激情是语文老师的生命。激情是带着露珠的玫瑰,是远山轮廓的起伏奔突,是天下兴替,是人情世道。激情才能使语文老师永葆青春。一个激情消褪得比太阳的年轮更快,老气横秋,浑身散发着木乃伊气味的语文老师,如何唤醒学生的心灵,如何“用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如何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我对生活充满了激情,每一天都春风丽日,每一天都有好心情,生活中的不如意,如同清晨的薄雾,太阳一出来就消散得无影无踪。我对学生充满激情,每一个学生都鲜活可爱,每一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我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不吝啬赞赏。每一句赞赏都出自肺腑,而非虚情假意。我对语文教学充满激情。我研究语文,乐此不疲,我设计教案,精益求精。我对文本有感情,一条妙语,让我击掌赞叹,一处炼字,令人美不胜收,有时,一句普普通通的话语,足以使我泪水潸然。很容易被感动,也很容易浮想联翩。语文课堂是我激情洋溢的舞台。富有激情是我语文教学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我哭我笑率性而为,喜怒形诸于色,激扬文字,妙语如珠,此之谓语文老师本色也。
  个性还表现在做一个正直的人。语文老师要有菊的淡泊,莲的清高,松的劲拔。语文老师决不可追名逐利,低头哈腰,蝇营狗苟。我想语文老师是最直接受到优秀文化教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他何以承载教育之职。为人正直是我们教语文的人的底气。比如,在语文教学上我不与人争一日之长短,抛却名利,我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做扎实的语文功夫,但是前提是决不影响其升学和前途。当今社会风气日下,但我却愿意保持操守,蜗居在小小的_贝壳里,在别人眼睛鄙夷的余光下做着高尚的梦。

和语文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