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考试场合,同学们总是因为心理紧张和时间紧迫,导致作文来不及做或者匆忙瞎写一气远离作文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以记叙文为例将一种“优作”移植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要写好一篇应试作文,除了掌握一定的写作模式之外,还必须有两个前提:其一,要有自己积累的写作素材。其二,要能将所积累的素材根据命题需要进行活化、移植。
模式是行文的规律,而素材是成文的基础。“立言之要,在于有物。”(章学诚《文史通义》)这“物”就是素材,所以要进行记叙文移植,我们首先要有储备的素材。
具体怎么办?从自己的历次作文中挑出最满意的文章,反复修改、打磨。考试中,若其中心内容或拓展内涵适合考场作文题目,就可以进行“移植”。需要指出的是:被移植的文章必须是你自己的优秀作文,如果是作文书上的、杂志上的文章。就会构成仿作、套作甚至雷同作文。
下面就举例谈谈具体的移植方法。
首先阅读比较下面两篇文章。(“【】”内是由《简单》向2007年天津市高考作文题《人之常情》的移植文)
简单
①“外婆她的无奈,无法变成期待,只有爱才能够明白,她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块,比你给的还要简单……”听着这令人心碎的《外婆》,我的鼻子不禁一酸:外婆啊,就是你最简单的需求,我们也不曾让你如愿。
【①正月初二,按照惯例,是我们一家和大舅、二舅、大姨、小姨几家子聚会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会一起到外婆家给外婆她老人家拜年——人之常情嘛!
(开头的修改,靠船下篙)】
②“喀嚓”“喀嚓”声在外婆门前的场院中不停地响起。每年的正月初二,我们四个家庭都会在外婆家团聚,午饭过后,一场“拍照”活动就在小场院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这里是小辈们的天下:夫妻甜蜜地来一张,妯娌并着肩来一张,表哥表姐们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来一张,弟弟妹妹们摘打成一团……每个人都在兴致勃勃地谈论:谁笑得好自如啊,谁眼睛一眨成了“瞎子”啦,谁被偷拍到啦
【②午饭过后,“喀嚓”“喀嚓”声在外婆门前的场院中不停地响起。一场“拍照”活动就在小场院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这里是小辈们的天下:兄弟姊妹欢快地来一张,夫妻甜蜜地来一张,妯娌并肩地来一张,表哥表姐们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来一张,弟弟妹妹们搞打成一团……即使有点出格,也不必担心被大人训斥,今天可是正月初二,人之常情嘛。呵呵!,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谈论:谁笑得自如啊,谁眼睛一眨成了“瞎子”啦,谁被偷拍到啦……(插入句点染强化)】
③外婆站在厨房门口,一双布满血红色冻疮的手还在滴着水——她刚洗完所有的碗。身上围着一个褪色的围裙,棉袄的领口上破了个小洞。露出了白色的棉絮。两只裤管随风飘动着。外婆就在那儿,满脸是笑,望着满场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外婆永远是这样慈祥、温暖而简单的笑容。外婆快乐的理由也特别简单,只要看到儿女晚辈们快快乐乐生活着,她就觉得特别的知足。
【③外婆站在厨房门口,一双布满血红色冻疮的手还在滴着水——她刚洗完所有的碗。身上围着一个褪色的围裙,棉袄的领口上破了个小洞,露出了白色的棉絮。两只裤管随风飘动着。外婆就在那儿,望着满场的人,满脸是安详、慈爱的笑容。我想外婆的内心也肯定十分快乐:按照人之常情,作为一个老人,还有什么比自己的儿女都围绕在自己的周围更幸福的呢?
(修改句点染强化)】
④一阵摆弄后,大家的兴致都减了,变得慵懒起来。不知是谁提议:给外婆拍张照片吧。大家一拥而上,硬是把外婆拉到场中央。外婆会心地笑了,我分明看到外婆的眼中出现了浑浊的水雾。“准备好了,奶奶,笑一个!”表姐煞有介事地摆弄着相机。突然表姐的笑僵住了,捧着相机的手无奈地垂落下来,“没胶卷了。”只轻轻的一声,也足以让我心碎。我看到,外婆眼中的泪最终滚落了下来。但她很快拭干,转身安慰我们说:“没事的,明年还有机会。”
【④(这一节不需改动,原文保留)】
⑤看着外婆缓缓消失在厨房中的背影,大家的眼神中都流露出愧疚的神色。我也不禁陷入了沉思:多少年来,外婆总是粗茶淡饭,衣冠简朴,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的日子。我们一直觉得外婆的需求和她的日子一样简单。可是谁能深入到外婆的内心深处,看看她到底需要什么?
【⑤看着外婆缓缓消失在厨房中的背影,大家的眼神中都流露出愧疚的神色。我也不禁陷入了沉思:多少年来。我们都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外婆自留地上的粮食和菜蔬,都是打着孝敬她的旗号到她那儿聚会,却理所当然地早早地上了桌,等着香热的饭菜;让外婆一个人忙上忙下,“侍奉”着我们。热闹、幸福在我们身边恣意蔓延,却与外婆无关。她总是等所有人都吃饱喝足,才一个人去吃剩饭剩菜;洗刷收拾满桌的饭碗;她过年的“新衣”已经穿了好几年……,我们一直奉行着这样的“人之常情”,却忽略了外婆内心的感受。(根据中心表达需要,增补情节)】
⑥写到这里,我的泪禁不住又流了下来。外婆,您需要什么,我们从来不关心,就连最后的胶卷,也没留给您。但我现在知道了,您要的很简单,只是自私的儿女忽视了你的落寞与艰辛……
【⑥写到这里,我的泪禁不住又流了下来。外婆她需要什么,我们从来不关心,就连最后的胶卷,也没留给她。我无私而又寂寞的外婆啊,你无愧于长辈的“人之常情”,而我们这些做小辈的,又该如何诠释我们小辈的“人之常情”呢?
(修改句呼应文题,深化主题)】
以上两篇作文主体部分大致相同,为了实施《简单》向《人之常情》的对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改动:
开头由原先的引用歌词开头,改换为直接开头,并在后面紧扣“人之常情”靠船下篙;结尾的抒情也做了改动,一方面呼应了“人之常情”这个题目,同时通过简单的对比,深化了主题。
中间部分的改动,删除或弱化了《简单》里面点题的语句,重新围绕“人之常情”反复点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第⑤节还添加了外婆和晚辈们各自的行为,赞美了外婆的奉献精神,批判了晚辈不体恤老人的自私心理,也很好的深化了主题。
再看下面一组片段:
(1)想起明天就是大考的日子。我的心不禁有些烦躁。母亲看我这样,就对我说:“XX,只要你尽力了,不要有什么负担!”说完,母亲挎上一只竹篮,消失在黄昏的余晖中
晚上回来的时候,母亲披着一身的露水。篮子里是同样沾满露水的青青的苇叶。昏黄的灯光下,母亲的白发格外的醒目。她埋着头,先以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小心翼翼地把苇叶绕成三角形状,用左手捏紧。再腾出右手拿起勺子把浸泡的糯米舀进左手的苇叶中,然后再将苇叶包好,拿一根长线吃力地将它扎紧。最后用牙齿咬断长线。由于浸泡的时间过长,母亲的双手已经有点浮肿了……(《苇叶飘香》)
(2)想起明天就是大考的日子。我的心不禁有些烦躁。母亲看我这样,就对我说:“xx,只要你尽力了,不要有什么负担!”我很不耐烦地回答道:“又不是你参加考试,你自然没有负担!”母亲吓得愣了一下,转身默默地挎上一只竹篮,消失在黄昏的余晖中……
第二天。母亲红着眼睛叫醒我的时候,屋子里已经飘满了苇叶的清香。看着还在灶台边忙碌着的母亲的背影,我的心一颤,觉得十分后悔。为了我,母亲不但熬了夜,起了早,还揣着满肚子委屈,我昨天太过分了。想到这里,我赶忙剥开一个粽子,沾上亮晶晶的白糖,用一双筷子戳穿,递给忙碌的母亲,说:“妈妈,你辛苦了,昨天是我错了……”母亲笑了笑,很灿烂,像早晨的阳光。(《那一天,我长大了》)
同样的亲情素材,第一个片段为了表达母爱,就详写了母亲包粽子的细节;第二个片段为了表达我在那一次突然成熟、懂事,就详写了我感恩的语言和行为。
根据以上一组移植示例,我们知道,作文主体部分的移植,要根据所表现的不同主题,在详略安排上做相应的调整。
综合以上分析,记叙文的移植,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变化。
从开头、结尾考虑:开头要根据新的题目靠船下篙;末尾要结合叙事呼应题目或开头;另外还要注意叙事和首尾之间的自然过渡。
从主体部分考虑:要删除或弱化原文扣题的语句,重新点染,强化新的文题;或者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相应增减一些情节;或者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将原文叙事的详略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作文移植是一把双刃剑。不少时候,自己打磨的素材并不适合考场作文。所以,我们的优作打磨越早越好,越多越好。除了打磨完整的作文,还可以多打磨几组精彩的开头和结尾;从多个角度,多种情感打磨几个典型的事件;甚至多打造几个精美的语段。这样,考场上才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
当然,即便做到如此,在拿到作文试题后,还是要认真审题,谨慎移植、对接。千万不能硬贴标签或牵强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