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第8期 ID: 142652

[ 李丽华 文选 ]   

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方法

◇ 李丽华

  随着近几年高考的改革,语文科在命题上也有很大的创新,尤其诗歌的考查形式更是来了一个新的突破。九十年代语文高考诗歌是以客观题形式出现,21世纪以来则以主观题为主,难度加大了。从整体上看,08年高考广东语文《考试说明》以及具体的各份试题分析得出,广东高考诗歌鉴赏题主要内容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高考考查的是古典诗歌,作为现当代的学生解读古代诗人的诗词,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这就要讲究一些方法,从中帮助学生消除古典诗歌的恐惧感。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的:
  
  一.“读”——鉴赏诗词应以读为主
  
  (一)读题目
  文学作品的题目就相当于人的眼睛,正所谓“眉目传情”,同样诗歌的题目也包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这些都是我们理解诗歌内容的钥匙,因此,从题目入手,可以正确领悟诗歌的思想内涵。
  1.如果诗歌的题目直接点明或暗示感情,可以从题目所提示的感情入手,去理解作者运用了什么典型细节和景物来表达感情。
  如李白的《哭晁卿衡》题目中的“哭”就暗示作者的感情是悲凉的,因为好朋友遇难了,表现了诗人重视友谊的悲痛之情。
  2.如果题目直接点明了描写的对象,可以从描写对象着手,通过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来理解作者的情感。
  如刘禹锡的《赏牡丹》题目直接点明了写作对象是牡丹,作者是用赞赏的眼光来看它的,表达作者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3.如果题目点明了所写事件或背景,应该注意到要鉴赏的诗歌的内容,或者与题目的事件有关,或者由题目中的背景引出,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与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关的信息。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题目就交代了冬至之夜在邯郸思念家人,所以这首诗歌是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4.诗歌的题目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只要细加分析,就能基本分清诗歌的类型,大体上明白诗歌的思想感情。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这个题目已经详细地交代了时间(“秋暝”:秋天的一个傍晚)、地点(山上)、事件(居:居住、居留)。所以作为读者的我们就很容易地从题目中获取到这样的信息:秋天的一个傍晚,作者居留在山上,看到山上的迷人景色,因此更喜欢过这样的隐居生活而不愿离去,更表达了作者那种对过安静、纯朴生活理想的追求。
  
  (二)读作者(知人论世)
  文学作品是生活的影子。作家能够写出这样那样的文学作品,肯定是有感而发,特别是诗歌,正所谓“诗言志”,诗歌就是作者抒发感情的载体。作者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的创作风格,他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就会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例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她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亦工文章,她自小就有文学艺术方面的才能。18岁与赵明诚结婚,他们夫妻俩志同道合。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被迫南下,辗转江南。后赵明诚病故,李清照孤苦零丁,在杭州、金华一带漂泊,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所以李清照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写离情别绪,反映她少女、少妇优越闲适的生活和闺房相思的情怀;后期因国破家亡,流落异乡,词作多写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风格也变得低回婉转,凄苦深沉。我们来看她的前期作品《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这是一种相思幸福的愁。我们再来看看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又题为“秋情”,是李清照后期的名篇之一,也是历来人们所公认的她的代表作。从词意上看,作品当写于丈夫赵明诚死后,这时候,词人孤苦无依,晚景极为凄凉。作品通篇都写哀愁,但这与早期的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不同,这里所写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亡国之痛交织在一起的哀愁。情调哀伤凄苦,千古之下,读之仍催人泪下。
  由此可见,鉴赏诗词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和艺术风格等;“论世”就是要了解写作背景,包括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所以,借助知人论世,可以快速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
  
  二.“抓”——鉴赏诗词应学会抓主次
  
  1.抓关键词
  刚拿到一首陌生的诗词,特别是考试时,没有任何相关背景的必要说明,在读完题目和作者后,如果还不能快速把握这首诗词的思想感情,那就得解诗,主要是抓住诗词中的关键字、词。何为关键词?其实关键词又称“诗眼”“词眼”(往往是指一句诗、词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诗眼”是全诗的关键处。不拘在腰在膝在足。有时,一个妙煞的“眼”,可以有声有色,细致入微,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甚至可以营造一种意境。只要抓准了,自然诗词的思想感情就容易捕捉了。关键词是诗词中直接表露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词,一般是描述人物情感状态的形容词和动词。如《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伤”字透露出作者当时离别的感情是非常悲伤的。《声声慢》“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这些词能间接透露出诗歌的旨意和作者的情感。
  2.抓中心句(主旨句)
  有些诗词是没有诗眼的,那怎么办?我们可以尝试抓中心句(主旨句)。在2009年的广东佛山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中的诗歌鉴赏有这样一道题:《迢迢牵牛星》写织女的相思,《鹊桥仙》写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这两首诗都是借神话传说喻人间爱情,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否一样,为什么?
  我们高一的学生在必修一学过《迢迢牵牛星》,但没学过《鹊桥仙》,怎么办呢?其实只要学会抓住诗词的中心句的话就可以直接将这两首的诗进行对比。
  《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抒发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歌颂坚贞、诚挚、细腻纯洁的爱情。
  
  三.“分”——鉴赏诗词应懂得分类
  
  我们都知道,按诗歌表现内容的不同,我们把古典诗歌大致分为:1、写景抒情诗。2、咏物言志诗。3、即事感怀诗。4、怀古咏史诗。5、边塞征战诗。6、山水田园诗。不同类别的诗歌,其感情就不同: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望庐山瀑布》、《黄鹤楼》等。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如《咏柳》、《石灰吟》等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通常在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追求之外,还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兵车行》等。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咏怀古迹》等。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有时也表达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决心以及个人的抱负等。如《出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山水田园诗。通过对山水田园风光的描写,体现诗人淡薄闲静的志趣和不愿融入世俗社会的追求,也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如《过故人庄》、《归园田居》。
  根据不同类型的题材来快速领悟诗歌的思想内涵,这也是一种好办法。
  
  四.“找”——鉴赏诗词应找出核心意象
  
  如何判断诗词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借助诗词的景、事物来辨别诗歌的感情。清人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物”都是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带了作者感情的景物,我们把它称为意象,譬如我国一些传统的意象:
  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
  鸿鹄、骏马、大鹏等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也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等;
  雪、竹、梅、松、荷等常常象征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等……
  如大家都熟知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看到诗句中明月,就得考虑是不是思乡。而月缺月圆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诗人那里,这种自然现象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月缺象征着离别,离别亲人,离别恋人,离别故乡。“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明时节望人归”(晏几道《虞美人》)。这阕词写出了深闺女子思念情人的深切之心,她从月初晦日盼到三日成魄,盼到八日成弦,盼着月亮一天天圆起来,好像在月圆的日子,她也能和自己深深思念的人儿团圆。这还是春天的月,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离愁别怨,倒不必怎样伤心;秋天又是另一番心情了。
  总的来说,鉴赏古典诗词也不是真的很难,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什么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而我们在领悟诗词的思想内涵的时候也不会一筹莫展。当然,以上的方法也不是单独使用的,只要在鉴赏的时候,能够综合运用,那么,就算一篇陌生的诗歌摆在你面前,也是小菜一碟。
  
  李丽华,教师,现居广东佛山。

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