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的刀
有一个故事:男女两亲家很要好,男亲家是个卖肉的,女亲家一次去菜场看到他,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打招呼,男亲家转身挥挥手,刀尖直贯对方心脏。还有一个故事:一人在切菜,一只苍蝇飞过来,正好停在他左手背上,他不假思索,右手一扬的重重拍下,手当即破开一条大口。人生大部分的受伤与伤人,往往都是这样出于无意:传来传去的闲话,丢来丢去最后找不到的信,甚至一个冷漠的眼神,都可能酿成大祸。——这种无意的杀伤力,有时真的不能想象。
温热有隙效应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两根室外燃烧的木材,当它们相距很远时,时隔不久就熄灭了;当相距太近合并为一体,时隔不久也熄灭了;只有与两者相距有度,间隙不远也不近时,两根木柴才相互辉映,直至全部化为灰烬。这样一种自然现象,科学家称之为“温热有隙效应”。
报答
晋国有个刺客叫豫让,他侍奉的主人智伯被赵襄子杀了,豫让多次想办法刺杀赵襄子,替智伯报仇。一次,豫让装扮成受刑的人,躲在厕所里,刺杀未遂,被赵襄子抓住。赵襄子叹他是个义士,把他放了。后来,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形貌声音发生很大变化,连妻子都不认识他了。他希望通过整容来刺杀赵襄子,结果刺杀未果,又被赵襄子抓住。赵襄子不解。问豫让,你侍奉智伯前曾侍奉过另外两个人,那两个人死了,为什么不替其报仇,单单为智伯报仇呢?豫让说,他们对我,只像对待一般人一样;而智伯,用国士的最高礼节待我。所以我要替他报仇。你给别人拿出多少真诚、善意以及真心,别人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如同对着空谷喊话,你尽管一嗓子喊出去,而绵长的回音,早在你喊出的那一刻,就绵延着,向你奔赴而来。生活无言,却用最美的法则赋予这个世界永恒的魅力。
两个鱼缸
有两个鱼缸。左边一个有八条红金鱼,右边一个只有一条黑金鱼。红金鱼望着黑金鱼发呆,心想:黑金鱼住的地方多么宽敞。黑金鱼望着红金鱼也发呆,它羡慕红金鱼们住的地方多么热闹。于是,红金鱼们纷纷往黑金鱼的缸里跳,黑金鱼也迫不及待跳到红金鱼的缸里。结果,左边的缸里变成只有一条黑金鱼,右边的缸里变成了八条红金鱼,想宽敞的仍然拥挤,想热闹的依然孤单。
熔炉
钢厂的经理带着一名新员工参观工厂。他们来到一个车间,在那里,熔化的金属被倒进巨大的熔炉中。熔炉由半透明的材料制成,遇高温就变得红彤彤的,像火一样。经理拖起一把大锤,双手紧握,使劲砸向它,尽管他使出全身力气,却无济于事,只在那口巨大的容器上留下几个小小的凹痕。然后经理拿起一把很小的榔头,走到另一只已完全冷却的熔炉前,他只是轻轻地抬一下手腕,就把那只熔炉击破了。他说:“当熔炉发烫的时候,无论用多大的力气都敲不破,可当它冷却下来,一击就破,这和人也一样,当一个人热情高涨时,是很难被击垮的;而一旦他松懈下来,一点小事都能把他击倒。”
喝啤酒的故事
太过精明的人要比其他人少得到快乐。几位白领到海边度假,让其中一个人去买啤酒,一会儿,买啤酒的人回来了,大家吹着海风、喝着啤酒、很开心。这个时候,有人问买啤酒的人:“这啤酒多少钱一瓶?”那人说:“不贵,旅游景点内只要十元钱。”这边另一人说:“天哪,这样的啤酒要十元,景区门外只要三元就行了,我们上当了。”于是,大家都停下手中的啤酒,愤愤不平地指责起小卖店的黑心和景区的管理,他们仍吹着海风,但已明显没有了开始惬意地喝着啤酒的兴致。
孩子看到切诺基
亚当斯先生新买了一辆切诺基,高高兴兴地开回了家,谁知第二天早晨一下楼发现车门上的“4×4”标牌后面被淘气的小孩用刀片刻上了“=16”,亚当斯先生又好气又好笑地把车开到修理厂进行修理。修理厂的师傅看到这说:“我干脆在‘4×4’后面喷上‘=16’,省得小孩再写了。”亚当斯先生一听,觉得是个好办法,这样省得孩子们再淘气了。可是,当亚当斯先生修好车的第二天早晨,他发现车门上“4×4=16”的后面打了一个大大的“√”。
香水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接受《中国青年》记者采访时说:“百货公司的香水,95%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的秘方。”接着他又说:“人也是这样,作为95%的东西其实是很像的,比较起来差别就是其中很关键性的5%,包括人的养成特色,人的快乐痛苦欲望。香精要熬个五年、十年才加到香水里面去,人也一样,要经过成长煅炼才有自己的味道,只有这样的味道才是独一无二的。”
吕梁瀑布
孔子正观看着吕梁瀑布。它从难以仰望的高处倾泻下来,溅出的水沫足有一座山谷那么远。没有一种生物能在里面存活。但是,孔子看见一位老者走了进去。孔子想,那老者可能是遭遇了苦恼而想轻生,就差遣一名弟子沿着河岸跑过去救他。哪知那老者不久就在百步以外出现了,头发松松地飘垂着,还沿着河岸边走边唱。孔子感到很吃惊,于是跟上他说,先生,我原以为你是哪方精灵,不过我现在知道了你是人,请你告诉我,你是怎样对付这水流的?呵,老者回答道,我没有办法,我随着漩涡进入,又随着水涡出来,我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我,就这样,我能够对付它。
何谓真
孔子曾问渔父什么叫“真”,渔父说,真嘛,就是精纯诚实的最高境界,不精纯、不诚实,就不能感动人。他说,勉强装哭的人,虽然表面上很悲痛但并不哀切;勉强发怒的人,虽然表面上严厉但并不威严;勉强亲热的人,虽然满面笑容但并不和善。真正悲痛的人,虽然不发出悲痛的声音,但十分哀切;真正发怒的人虽然没有发作但十分威严;真正亲热的人,虽然没有满面笑容但让人感到十分和善。
不知道
著名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有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演讲结束后,听众开始提问。一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罗素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把学生提问内容整理了一下说:“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但是我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你,我不知道。”听众先是感到诧异,继而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时主持人说道:“谢谢罗素先生的坦诚,同学们,大师、名家也有他们的‘不知道’,但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们能坦然地呈现这种‘不知道’。就治学而言,这是一种一丝不苟的严谨,就为人而论,这更是纤尘不染的旷达。”
抉择
一位79岁的晚期肺癌患者已经呼吸衰竭,濒临死亡。患者的儿子要求医生全力抢救,而他的女儿则要求医生以减轻父亲的痛苦为首要目的,应该让他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对此医学专家表示,尊重患者本人的选择至关重要。而伦理学家则认为,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因而值得敬畏,但是,面对处于濒死状态的病人,医学仍不惜一切代价,只是延长了病人的痛苦,其实更不人道,应该让病人安详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才是我们应采取的态度。关于这一医学与伦理的抉择,人们至今难以取舍。
明年还有春天
那年,我做生意,因错失了一次赚钱的机会,整天唉声叹息。一天,父亲拿出一袋种子,说是要把它扔掉,“一袋好好的种子,为什么要扔掉呢?”我问父亲。“这是一袋去年的种子,今年的春天过去了,留着还有什么用呢?”“但明年还有春天呀。”我提醒父亲说,“等到明年春天播下去,它们不是照样可以发芽吗?”我没想到我文化不高,言语不多的父亲竟然说了这样一句让我至今难以忘记的话:“种子错过了今春,还有明春,一个人不也是这样吗?孩子,从头再来吧,明年还有春天。”
老井
约翰曾讲到一口井,这口井在他位于乡下农舍的大门外,井水异乎寻常的清冽。后来,农村步入现代化,老井派不上用场了,于是人们封上井口,以备将来应急之需。多年后的一天,约翰突然怀念起儿时清冽的井水。但当他打开井盖,却惊讶地发现这口曾经度过最严重缺水季节的老井竟然干涸了。于是他向当地人寻求解释。原来,这口井水源自地下数以百计的涓涓细流,只要井里的水被打上去,新的水就会补充进来,使细流得以畅通不断,但当井水不再流动时,这些细流就被淤泥堵塞了。这口井的干涸不是因为用得过多,而是因为用得不够。
[##]
生日礼物
经济萧条时期,我和父母、外婆、姨妈和舅父挤在一座房子里。当时工作难找,全家生活勉强维持着。我当然理解那年收到的生日礼物为什么少得可怜,但心里仍免不了有些失望,直到祖母递给我一只大礼盒。会不会是我梦寐以求的新连衣裙?我满怀期待地打开盒子——哦,仅仅是袜子而已。不过我发现不止一双。盒子里有两层,不,是三层袜子。我一下子拥有了12双袜子!“生日快乐,乔安!”外婆冲我眨眨眼,意味深长地说:“从今天起,每个早晨都有很多袜子供你选择。亲爱的,一个有选择的人就是一个富有的人。”
施爱
淮阴侯韩信有一段时间,穷极无聊,在城下钓鱼,聊以维持生计。同样在水边的,还有一些前来漂洗的妇女。其中有一老妇,见韩信饿得可怜,就把自己带来的饭给韩信吃。她在这里漂洗了几十天,就给韩信吃了几十天。韩信很感激这位老妇,他说,有一天,我会报答你的。哪知老妇听后十分不悦,说,我给你吃饭,是因为你饿得可怜,哪是图你将来报答的!真正的爱,是生命藏在举手投足之间的一种本能,是水到渠成的一种惯性。正如人的呼吸,只是自然的吐纳,无需考虑,不用思索。人世间,同样是施爱,风景却各不相同。有人施爱,就像种粮食,还未等种下去,满心想着的是秋天的粮仓;而另一类人,认真地把种子撒出去后,便头也不回绝尘而去。
船长的经验
一位旅客搭乘一艘客轮出游。他被船长高超的领航技艺所折服,便同船长闲谈:“船长先生,我想你对河中每一处沙滩一定都摸得清楚吧?”船长在这条号称“老人河”的大河上已经航行了很久,当然会积累不少的经验,可他却回答说:“我对河中的沙滩并不全都清楚,那只是浪费时间而已。”旅客对船长的回答感到很奇怪:“什么,你说是浪费时间?假如你不知道哪里有沙滩,怎么能领航?”船长意味深长地说:“我为什么要在沙滩之间摸索呢?我知道深水在哪里,不就够了吗?”
种子
澳大利亚有一位农场主,有一年他种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只收到202个豆荚。他把这些豆荚剥开,也只有503颗大豆。但他没有因此怨天尤人。第二年春天,他把这503颗大豆播到地里,这一年他收获了32磅大豆。第三年,他又把32磅大豆全部种到地里,这一年,他收获了2409磅大豆。第四年春天,他共种了369英亩大豆。这一年,他足足收获了8万多升大豆,卖了一大笔钱。503颗大豆在3年时间里竟神奇地变成8万多升的大豆。这正是应了那句古话:任何傻瓜都能数出一个苹果有多少粒种子,只有神才知晓一粒种子里面有多少个苹果。
善良的底线
一天,富兰克林和年轻的助手一道外出办事,来到办公室楼的出口时,看见前面不远处正走着一位妙龄女郎。也许是她步履匆忙,突然脚下一个趔趄,身体失去平衡,一下子就跌坐在地上。富兰克林一眼就认出了她,她是一位平时很注重自己外在形象的职员,总是修饰得大方得体、光彩照人。助手见状,刚要迈开大步,上前去扶她,却被富兰克林一把拉住,并示意他暂时回避。他说,行在人生的旅途上,谁都会有“摔跤”的时候,当初的尴尬、狼狈,暂时的脆弱、痛楚也在所难免。这个时候,一个人最需要的是有一个独自抚平创伤、恢复自尊的时间和空间。等她自己起来并收拾好后再说吧。彼此的自尊,是人际交往的底线。
蚊子
蚊子是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黄昏时分,它徘徊于楼道之中,等待机会之门开启。一旦钻入民宅,便伺机而动,与人亲密接触。蚊子是个执迷不悟并富有冒险精神的家伙。它一旦发动进攻,总是不遗余力百折不挠。它盘旋、俯冲、环绕、迂回,它明知危险仍拐弯抹角地想在人身体上着陆。可是,蚊子却有个致死的缺点,太贪婪。它吸了一口,又吸了一口,直到自己大红大紫大腹便便。以至于人只要伸手轻轻一拍,墙上便有了一朵鲜红的花朵。由此看来,蚊子的一生是极其可悲的。可悲的事物留下的往往都是教训。而教训,可以当做反面教材。蚊子并不白白叮咬人类,它用人类的血以及自己的生命讲述着三个永恒而深刻的道理:投机取巧只能获得暂时的成功,贪婪成性会把自己推向毁灭,而安逸享受等于自取灭亡。
名宝石
一位富商拿了几颗名贵的宝石向一位大师炫耀。大师说:“你真仁慈,让我分享你这样精美的宝石。”富商诧异地问:“怎么,难道宝石要分给你吗?”大师回答道:“你不是给我看了吗?宝石除了看之外,还有其他用吗?”
环境
楚国人李斯,做秦国丞相之前,在乡郡里当一个小官吏。他发现,厕所里的老鼠,所食的尽是些不洁的东西。即便这样,还要鬼鬼祟祟的,见到人和狗赶紧躲开。然而,粮仓里的老鼠却不这样,吃着吃不尽的储藏的粮食,住在大屋子里,也不会受到人和狗的惊扰。李斯感叹说:一个人贤能还是不成材,就像这老鼠一样,在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同罢了。于是,李斯跟荀卿学习帝王之道。学成之后,西入秦,在秦国寻找到了成就自己的机会。一个人的眼光、境界、理想、勇气、胆识、智慧,乃至品位,在不同环境中情形迥异。身在烂泥地,心也无法自拔,这是坏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好的环境对人的最大改变,是让心骑上了快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