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85104

[ 杨崇国 文选 ]   

2008年阅读模拟题(二)

◇ 杨崇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20分,每小题5分)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二十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最广泛的题材是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以佛经中各种故事完成的连环画;经变画,是隋唐时期兴起的大型经变,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象中的极乐世界;佛教史迹画,表现佛教在印度、中亚、中国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人物相结合的题材;供养人画像,即开窟造像功德主的肖像,这是一部肖像史。
  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莫高窟的壁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盛唐时期的壁画水平最高。供参观的洞窟较有影响的是96窟、17窟、130窟、158窟、259窟、285窟、200窟、428窟等。
  西文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选自《世界遗产名录》)
  1、对莫高窟的基本情况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有一座鸣沙山,莫高窟就位于山东麓的崖壁上,从上到下共有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
  B、莫高窟始凿于公元366年, 后经十六个国家和元朝的开凿, 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C、莫高窟现存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D、从现存的状况方面来比较,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2、“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敦煌有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B、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C、莫高窟被世界公认,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D、二十世纪初发现了藏经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3、对莫高窟壁画题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
  B、有佛经故事画,是按照佛经中各种故事画成的连环画。
  C、有经变画,是隋唐时期兴起的大型经变,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象中的极乐世界;还有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等。
  D、以上所有这些,构成了一部“肖像史”。
  4、依据原文已有信息所做的推论不合理的一项是( )
  A、莫高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B、“大型经变”的主要创作目的就是宣扬想象中的极乐世界。
  C、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是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尊神。
  D、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说明当时的壁画创作不是封闭的,而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5-8题。(27分,5-7题每题各5分,第8题12分。)
  汉采众议
  汉元帝时,珠??反,连年不定。上与有司议大发军,待诏贾捐之建议,以为不当击。上以问丞相、御史,御史大夫陈万年以为当击,丞相于定国以为捐之议是,上从之,遂罢珠??郡。匈奴呼韩邪单于既事汉,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请罢边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天子令下有司议,议者皆以为便,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上问状,应对十策,有诏勿议罢边塞事。成帝时,匈奴使者欲降,下公卿议,议者言宜如故事受其降。光禄大夫谷永以为不如勿受,天子从之。使者果诈也。哀帝时,单于求朝,帝欲止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单于使辞去。黄门郎杨雄上书谏,天子寤焉,召还匈奴使者,更报单于书而许之。安帝时,大将军邓骘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会公卿集议,皆以为然,郎中虞诩陈三不可,乃更集四府,皆从诩议。北匈奴复强,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公卿多以为宜闭玉门关绝西域。邓太后召军司马班勇问之,勇以为不可,于是从勇议。顺帝时,交?蛮叛,帝召公卿百官及四府掾属,问以方略,皆议遣大将发兵赴之,议郎李固驳之,乞选刺史太守以往,四府悉从固议,岭外复平。灵帝时,凉州兵乱不解,司徒崔烈以为宜弃,诏会公卿百官议之,议郎傅?以为不可,帝从之。此八事者,所系利害甚大。一时公卿百官既同定议矣,贾捐之以下八人皆以郎大夫之微,独陈异说,汉元、成、哀、安、顺、灵皆非明主,悉能违众而听之,大臣无贤愚亦不复执前说,盖犹有公道存焉。每事皆能如是,天下其有不治乎。
  (选自《容斋随笔》卷二)
  5、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上与有司议大发军 大:大规模地
  B、丞相于定国以为捐之议是是:正确
  C、郎中侯应习边事习:习武
  D、天下其有不治乎治:形容词,治理得好
  6、不是表现“汉采众议”的一项是( )
  A、上与有司议大发军,待诏贾捐之建议,以为不当击。
  B、上从之,遂罢珠??郡。
  C、匈奴呼韩邪单于既事汉,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请罢边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D、上问状,应对十策,有诏勿议罢边塞事。
  7、对文章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珠??郡反叛,汉元帝没有采纳待诏贾捐之的建议,而是采用了丞相于定国的建议。
  B、匈奴呼韩邪单于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请求罢除边塞吏卒,汉元帝采纳郎中侯应的建议,没有答应。
  C、匈奴使者想要投降,汉成帝听取了光禄大夫谷永的意见,没有接受,后来事实证明,匈奴果然是诈降。
  D、北匈奴重新强大,西域各国和汉绝交,公卿大多认为应该关闭玉门关断绝和西域的来往。邓太后召军司马班勇征求意见,班勇认为不可取,于是就听从了班勇的建议。
  8、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上以问丞相、御史,御史大夫陈万年以为当击,丞相于定国以为捐之议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帝时,匈奴使者欲降,下公卿议,议者言宜如故事受其降。(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事皆能如是,天下其有不治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按要求答题。(12分)
   《人日思归》《归信吟》
  薛道衡 孟 郊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注释]人日,农历正月初七
  9、从内容上看,两首诗都属于 诗。(4分)
  10、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却各不相同,请做简要分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12分)
  归 雁
  钱 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释]二十五弦弹夜月: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在乐声中寄托了对死于苍梧的丈夫──舜的思念。
  11、请你解说一下前两句的意思。(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中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湘江女神鼓瑟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散文,按要求回答问题。(29分)
  晒月亮
  池 莉
  常熟有一座山,叫做虞山。虞山有一座寺,叫做兴福寺。兴福寺有一把年纪了,大约一千五百来岁。寺内山坡上有一片竹林。竹林的特点是竹林里有一条曲径。曲径的特点是曲径被一个唐人写进了诗歌。诗歌的特点是到现在还非常动人和流行。我曾经好几次听见父母们教导幼儿背诵这首唐诗。有一次居然是在麦当劳快餐厅。这首诗歌我也记得,便是唐人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字是宋人米芾写的。米芾是湖北人,出了名的任性和疯狂。有洁癖,好奇装异服。性情渗透了笔墨,字是又诡异又憨厚,漂亮得出奇!
  今年四月的一天,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清早起床,推开房门就是竹林。走在竹林的曲径上,梳着头发,根根发丝都飘向远方:唐朝和宋朝。忽然发现,美丽的东西是横截面,一旦美丽便永远美丽。真正的美丽决不随着时间线性移动。美丽是不老的。
  兴福寺的茶是兴福寺的,茶树就生长在兴福寺后面的山坡上。沏茶的水也是兴福寺的,是一眼天然的泉水。水杯是最普通不过的玻璃杯。水瓶也是一般常见的塑料外壳的水瓶。水瓶上用油漆写了号码。油漆已经斑驳,暗中透着沧桑,不知沏了多少杯茶了,也不知有多少人喝了兴福寺的茶了!我成了其中的一个。我平日不怎么喝茶。为了睡眠,下午是尤其不喝茶的。来到兴福寺的下午,我破例喝茶了。一杯接着一杯。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茶香。无须精致茶具的烘托,没有礼仪仪式的引导,这是一种明明白白的清澈和香甜。能够享受一次这种清澈和香甜,还管睡眠做什么。
  入夜,听慧云法师讲经。古老的寺庙,偏偏有年轻的小当家。二十来岁的慧云法师,相貌还没有彻底脱去男孩子的虎气,谈吐却已经非常圆熟老道。可以举重若轻地引领我们前行。很自然的,人在这种时候就有了要求进步的愿望,就能坦坦然然地说话。不过我不知道自己进步了没有。这是需要时间才能够证明的。可以肯定的是,要求进步总比不思进取的好。努力了总比不努力的好。努力至少是一种健康的姿态。
  夜深深,在寺内缓缓散步。看风中低语的古树,看树叶滑落潭水,看青苔暗侵石阶,看夜鸟梦呓巢穴,看回廊结构出种种复杂的故事,看老藤椅凝思深夜的含蓄,看时间失去滴答滴答的声音,看僧人们的睡眠呈现一种寺庙独有的静寂。
  看细细的茸毛在皮肤上悄悄生长,皮肤的质感因此变得柔和而华丽;看身体的条条曲线向着灵魂蜿蜒,欲念因此变得清晰;看你的眼睛里面有我的眼睛;看你的笑意包含着我的笑意;看你心情覆盖了我的心情;什么都看得见。朋友们和我自己,在这一段时间里,都变得很透明和很简单。不思不想,无忧无虑。所有的牙齿,都曾经被烟垢污染,不记得何时有过今夜的灿烂。一笑,就有月光闪烁。这月光注定会温暖日后漫长的生活。这就是兴福寺的月亮!
  兴福寺的月亮是世界上唯一的月亮。因为它有兴福寺。它有兴福寺生长了千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还有兴福寺的院墙作为我们获得某种特定感受的保障。兴福寺的月亮不是单纯的月亮,是成了精的月亮。是我们的月亮。因为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
  我在新疆遇见过又大又圆清澈如水的月亮,可它的背景是沙漠。那种月亮像假的。你就是无法把它当真。点了篝火,一夕狂欢。狼狈的是天明之后的灰烬和残酒。那种月亮更适合失恋少女,行吟诗人,偷香窃玉者,野外科技工作者和深受声名富贵所累的成功者。不是我。而我,真是喜欢兴福寺的月亮。从离开兴福寺的那一刻起,我的等待就已经在悄悄蔓延。我会耐心地等待再一次的缘分和机会,能够再去兴福寺住几日。到了晚上,就出来晒月亮。
  一九九九年七月六日汉口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美文》)
  
  13、文章开头的划线处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理解“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说“兴福寺的月亮是世界上唯一的月亮”,请你说一说“兴福寺月亮”的特点。(9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综合全文内容来看,你认为题目“晒月亮”是什么意思?(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年阅读模拟题(二)
目录

  •  / 冯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