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基础好,考试就能得满分吗?我看未必。如果你审题不清,写跑题了,你就拿不了好分数;又如果你选材不精,材料缺乏典型性,材料不新鲜,你也可能拿不了好分数;又如果你结构欠妥,或结构在逻辑上经不起推敲,你的作文分数也会打折扣;还有,如果你的语言缺少特色,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就别说拿满分了,能及格就不错了。可见,作文基础好的学生,要想拿一个好分数,一定还得在上述这些问题上多注意一些。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创新的问题,或立意高人一等,或选材别开生面,或情节出人意料,或语言个性鲜明。只有做到这样,你才有可能获得一个好分数。
作文基础差,考试就不能得高分吗?我看也未必。如果你审题仔细一点,题目看清楚一点,立意或许不能高人一等,但思想健康,作风正派;选材缺少典型性,不新鲜。不过也没有太大关系,你不要去想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老老实实地写。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写自己有体会的东西;结构出不了新意。也就不追求新意了,但要完整,或者就按照事情的发展脉络老老实实地去构思,使结构保持稳健和合理;语言缺乏个性,也没有关系,你尽量做到语句通顺,话说得合情合理,平时怎么说话,就怎么写作,说老实话,说大白话,这对你来说,应该不难。能做到这样,你就可以拿回来一个基准分——42分左右。在此基础上,如果你再自信一点,使文章看上去更阳光一些。书多少读一点,使文章多一点书卷气,平时多下点功夫练习练习。尽量减少作文的失误,在考试时,你就完全有可能写出一篇高分作文。
其实要想写出一篇高分作文,除了平时要学会观察,善于独立思考,多读书,多练习写作,掌握一点写作技巧以外,还有一条近路可走,这就是向满分作文学习,从满分作文中获取作文的营养和经验。满分作文几乎可以满足我们学习写作的一切需要。审题立意、选材用材、构思结构、打磨语言等。都可以从满分作文中学习。
下面分别说明。
1、向满分作文学习审题立意。只要是考试作文,就有审题的问题。无论是命题,还是不命题,或是半命题,都需要审题。比如2005年北京卷,命题作文,以“说‘安’”为题。这个题目不好写,难就难在不容易人题,而且题目规定写成议论文,这就更不好写了。对于习惯了不限文体的考生来说,这个题目显得有些突兀。说“安”。“安”是什么?说“安”的什么?怎样说“安”?题目显得有些过于宏大和宽泛,不容易把握。但仍然有径可寻。不妨用“一树生花”法来打开突破口。仔细审视题目,我们会发现题目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它说“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这就启发我们可以在“安”这一棵大树上开出无穷无尽的花朵。只要是在说“安”,我们思维的大门就是无限开放和广阔的。除了上面的提示以外,“安”还可以有安稳、安乐、安康,平安的意思,另外还有四个字的成语,安居乐业、居安思危、安之若素、安分守己、安于现状等等;古代的“安”,今天的“安”,中国的“安”,外国的“安”,中国人取名字就喜欢用“安”……这样一生发,一联想,视野不仅开阔了,而且还触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根结,内涵就深刻了,这样“生”出来的花朵,不仅千姿百态,百花齐放,而且各展姿妍,美不胜收。
用一篇满分作文作为例子来说明。如2004年上海作文卷,以“忙”为话题。有位考生以《忙兮忙兮奈若何》为题作文。作者写道“智者忙着思考,愚人忙着高谈阔论,商人忙着盈利,医生忙着救人。忙只是过程,决不是结果。那结果又是什么?”似乎少有人思考,因此引发作者感慨,“忙兮忙兮奈若何!很多人早已忙得只知道忙了。事业、学业的成功成为唯一的追求,以至于沿途的美丽风光他们根本无暇欣赏。我多想可以坐上人生的火车,捧着香茗,看窗外的山水,都市忙碌的血液仍不停流动,然而心境却能回到从前悠闲的时光。”全文阐述的中心落实在“奈何”两字上,作者以审世观已的目光。叙述社会,叙述众人,叙述心迹,叙述感受,既是对种种为利禄而“忙”的社会现象的感慨不满,又是对“忙”的负面效应的批评,给了我们人生的一种警示。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在一片忙兮忙兮奈若何的苦闷、忧郁、茫然与无奈中,把握一种健康向上的情趣和力量,面对加速融入世界商业节奏的大都市,作者能保持一份清醒,坚定地奉行自己的人生准则。文章高远而深刻的立意,显示了考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对周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2、向满分作文学习选材用材。有许多考生不太注意选材用材的问题,认为作文主要是审题立意和构思结构的问题,甚至有些考生,期望能熟记几个典型材料,以不变应万变。这其实是不对的。选材用材不仅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文章的内容和主旨。选材不慎,同样会导致满盘皆输。要切记,没有万能的材料,所有的材料都是有针对性的。选材用材首先要注意选取新颖的能典型地表现主旨的材料,另外还要注意材料的时代性,要尽量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最好自己思考得比较深入的材料,只有这样,写起来才好驾驭。也用一篇满分作文作为例子来说明。如2003年全国卷是“感情亲疏和人的认知”的话题作文,要求考生辨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硬写,也可以,但可能会吃力不讨好。江苏有一个考生选取了这样一个材料:市长喜欢画画,有一个酒店老板投其所好,极力恭维,并且要出高价购买。幸好市长夫人机智,提醒市长说,人家这是变相贿赂你啊。夫人说,你上次画的画参加比赛排名六百多名呢!一语惊醒梦中人,市长断然拒绝了酒店老板的要求。不久市长升迁,市长夫人捧出大红证书,告诉市长说,其实你上次画的画获得了大奖。市长吃惊地看着夫人,激动、感激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材料就选得好,既巧妙地阐释了“感情亲疏”和“人的认知”之间的关系,又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而且还深刻,令人感动。
3、向满分作文学习构思结构。构思结构无疑是作文的重头戏,因为审题再清楚,立意再高远,选材再精当,但如果构思不好,结构不稳,这作文照样得不了好分数。构思结构贵在一个“巧”字,但这个“巧”字,却又不是为“巧”而“巧”,智慧的“巧”是要自然贴切。要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我们来看一个例子。2004年江苏作文卷,以“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为题作文。有一个考生以《西安与南京:山和水的对话》为题构思。作者先用极简练的文字客观地勾勒了西安和南京的基本面貌,强调“沉默”“无言”;接着用拟人的笔法,让秦岭和长江直接对话,既谈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也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还谈东部经济,西部开发;最后用无言和沉思作结,照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文章结构完整,在富于底蕴 [##] 的文字推进中,作者阐述了自己对水的灵动和山的沉稳的深刻认识。的确是一篇好作文。
4、向满分作文学习打磨语言。打磨语言,我以为最要紧的是力求形成特色,比如或多用短句,或多用长句,或诗情画意,或朴素天然;或波涛汹涌,或细雨如丝,或小桥流水,或落日西风;或平自如话,或含蓄隽永,或议论见长,或描写生动……总之,你要使你的语言显示出一定的特色。是的,特色,特色很重要,有没有特色,是衡量语言是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许多满分作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语言的成功。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2008年浙江考生在一篇题为《感受乡村》的满分作文中写了这样一段文字: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目光轻洒,便是悠然游然。
这是开篇的一段文字,作者以感怀的笔调和丰沛的诗情的交融显示为特色,用词讲究,大量的排比句恰当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读之,既让人感动,又引人深思。
满分作文例说
老鹰哲学
云南考生
●得分要领
△独特的观察角度△层次分明的结构 △以问题和议论见长
南太平洋上的小龟纵然聪明,不过,最终还是葬身鹰腹!自然界中鹰享有盛誉,仔细总结,发现其有以下三个特点,姑且称之为老鹰哲学。
老鹰哲学之一:看清事实
看清事实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小龟们看到侦察兵爬进了大海,便以为一切安全,便心安理得地爬出了出来,结果呢?遭受灭顶之灾。而老鹰却正好相反,它们看清了还有成千上万隐蔽在沙中的小龟,结果大获丰收!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也应该看清事实,否则我们会遗憾终生!司马家族不就因此而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而遗憾恼怒吗?我们不也经常因广告效应而买到一些伪劣产品吗?所以,我们需要看清事实。看清事实是一种智慧。
老鹰哲学之二:引而不发
老鹰没有因游客的出现而放弃狩猎,它在等待机会,游人走了,它的机会便来了,最终它成功了!
战争中的“诱截深入”不也正是这样吗?我们经受住小的诱惑,是为了垂钓更大的猎物,让更多的敌人进入我们的包围圈,一举将它们歼灭!现实生活中不也这样吗?我们一直在等啊等,直到股票涨到一个很高的价位时,我们才把手中的股票抛售出去。这不正也是二,种智慧吗?很多时候,我们同样需要引而不发!
老鹰哲学之三:坚持不懈
老鹰波有因游客的出现而放弃这次捕食,它坚持了下来,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人难道就不是这样吗?苏武牧羊几十载,最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他的坚持不懈;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她没有放弃,与各种不利因素作斗争,最终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成为残疾人心目中的偶像,这是她的坚持不懈;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这些都是他们的坚持不懈;八年抗战,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也是坚持不懈……
伟人尚且如此,我们平凡人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坚持不懈是一种智慧!
这便是老鹰的哲学!有了它,老鹰得以捍卫自己的领空,称霸一方,无人匹敌!
学习老鹰的哲学,我们便能驾驭着老鹰的智慧,长出一双坚强的翅膀,以一双锐利的双眼,自由搏击于长空!
●深度点评
这是2008年云南考生的一篇满分作文。文章在立意、选材、构思和语言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作者选择从老鹰的视角观察思考,人口很小,容易写得细致深入,而用“哲学”一词提领全篇就显得很有分量;选材很讲究,一方面联系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一方面又勾连历史上经得起推敲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把“老鹰的哲学”分作三层意思来说。既条理清楚,又层次分明,明用“哲学”暗用“智慧”作为线索,使文章显得完整紧凑;语言也有特色,全篇多用问句,既是提示,也是警醒,读来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