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83946

  

汪曾祺与地头蛇

◇ 秦晓燕/辑


  大师
  大师年轻时在上海穷困潦倒。一日,大师画了一只老虎,拿到街上卖。一个外国人看中了这幅画,问:“多少钱?”大师说:“500美元。”外国人觉得太贵,便说:“能不能少点儿呢?”大师说:“不能少!”一边说,一边将画撕碎了。外国人吃了一惊:“年轻人,你怎么能撕了它呢?你生气了吗?”大师平静地说道:“先生,我没有生气。这画我要价500美元,说明我认为它值500美元。你跟我讲价,说明在你眼里不值这个数,认为它不是最好。所以,我要继续努力,下次画好一些。这次画得肯定不行,所以我撕了它,重画,直到顾客认可为止。”那时大师还不是大师,只是个默默无闻的普通青年。虽然大师那时需要钱,可他没有降低自己追求艺术的标准,没有让物质诱惑干扰他的追求。就是这个心态,使这个青年日后成为一代雕塑大师,当上了中国美术馆馆长,主持雕塑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留下了许多传世经典雕塑作品。这个人就是一代宗师刘开渠。
  
  天才
  20世纪,马德里圣费尔纳多皇家学院,一个靠叔叔资助得以求学的孩子,忽然爱上了逃课。因为他迷恋上了一个地方:普拉多美术馆。在那里,他享受着艺术的盛宴。后来,越发着了魔,干脆跑到大街上写生,足迹遍布了整个马德里。叔叔终于知道了他逃学的事情,失望地中断了对他的接济。猩红热迫使他回到了巴塞罗那,父亲唐霍塞既失望又生气,对他渐渐冷淡。只有母亲洛佩斯拍着他的肩膀说:“孩子,妈妈相信你。要是你当兵,就能做将军;要是你当教士,就能做教皇。”孩子被母亲的话深深打动,他重新鼓起了勇气。从那天开始,他把所有作品上的署名正式改为母亲的姓氏——毕加索。
  
  柳秕的表扬
  唐朝大夫柳秕,为人正直,朝野闻名。在赴任泸州途中,经过渝州,一个官员的儿子慕名前来拜见。这个年轻人随身带来了自己的习作,毕恭毕敬地请柳大夫指教。柳大夫认真读过以后,连声叫好,并希望该青年再接再励,随时把作品拿来共勉。该青年高高兴兴地回去了。柳大夫的儿子恰好也在旁边,他悄悄地问父亲:“那孩子写的东西简直是狗屁不通,你怎么还表扬他呢?”柳大夫说:“这几年巴蜀一带多变故,土豪崛起,官不像官,民不像民。这个青年出身贵族,却专心写作,有心向善,实在不容易。只有循循诱之,让他坚持下去,这个世界上才会多一个正经人,少一个草贼。”
  
  富翁和狼
  一位富翁在非洲狩猎,一匹狼被他追到一个近似于“丁”字的岔道上,正前方是迎面包抄过来的向导,他也端着一把枪,狼夹在中间。当时富翁很不明白,狼为什么不选择岔道逃掉,而是迎着向导的枪口扑过去,准备夺路而逃。难道那条岔道比向导的枪口更危险吗?狼在夺路时被捕获,它的臀部中了弹。面对富翁的迷惑,向导说:“埃托沙地区的狼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知道只要夺路成功,就有生的希望。而选择没有猎枪的岔道,必定死路一条,因为那条看似平坦的路上必有陷阱。这是它们在长期与猎人周旋中悟出的道理。”富翁听了向导的话,非常震惊。因为富翁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个互相竞争的社会里,真正的陷阱会伪装成机会,真正的机会也会伪装成陷阱。
  
  卢梭的选择
  法国思想家卢梭年轻时只身闯荡巴黎,他创作的歌剧《乡村卜师》在公演后大获成功,国王观看了演出,给予很高的评价。第二天,使臣来到了卢梭的住所,宣布国王要召见他,并且要赐给他一份年金。这对于居无定所、入不敷出的卢梭来说不啻于天大的恩赐。可是谁也想不到卢梭却断然拒绝了。听一听他在《忏悔录》里所陈述的理由吧:“那笔可以说是到手的年金,我是丢掉了;但是我也就免除了年金会加到我身上的那付枷锁。有了年金,真理完蛋了,自由完蛋了,勇气也完蛋了。从此以后怎么还能谈独立和淡泊呢?一接受这笔年金,我就只得阿谀逢迎,或者噤若寒蝉了。”
  
  仿纹家具
  1924年,美国家具商尼科尔斯家突然失火。大火把家里的一切烧个精光,连同他准备出售的家具。火灾之后,面对满地狼藉,心有不甘的尼科尔斯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一块已被烧焦的红松木。他的目光,长久地注视着那块木头独特的形状和漂亮的木纹。尼科尔斯找来一块碎玻璃片,小心翼翼地刮去红松木上的尘灰,接着用砂纸打磨光滑,然后又在上面涂了一层清漆。一番打理之后,那块烧焦的红松木呈现出一种温暖的光泽和特别清晰的木纹。尼科尔斯灵机一动,若是将这种光泽与木纹应用到家具的制作上,生产出仿纹家具,效果应当不错吧?灵感突至的尼科尔斯,立刻着手制作仿纹家具。果然,这种仿纹家具一问世,就受到了顾客的热烈欢迎。大家争相购买,尼科尔斯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好。如今,尼科尔斯创造出的第一套仿纹家具,还收藏在纽约州博物院。
  
  汪曾祺与地头蛇
  “文革”期间,汪曾祺受到不公正待遇,被迫搬进了拥挤霉湿的大杂院。汪老是个随遇而安、气定神闲的达观人士,他把那间简陋的小屋收拾得一尘不染,还用破缸种了一架扁豆让老伴画画。扁豆藤蔓越长越密,无数蝴蝶一样的小紫花次第开放,把前屋人家的窗户遮得严严实实。窗户后面,时常可见一双幽深的眼睛注视着汪老,注视着汪老老伴一笔一画地在宣纸上涂抹。秋天里,扁豆花落了,小耳朵一样的扁豆长起来,汪老摘了几斤送到前屋人家。敲开门他吃了一惊,男主人五大三粗,脸上横卧着一条蜈蚣似的刀疤。见了汪老,男主人开口道:能不能送我一幅扁豆花?汪老马上答应,回家挑了一幅最好的送来。后来有邻居告诉汪老:你真是吃了豹子胆,敢把他家窗户遮得密不透风!他是本地地头蛇,坐牢十年,人见人怕——可他对汪老总是极好,在窗口照面,一定会送来一个善意的微笑。那幅扁豆花,一直贴在他家显眼处。
  
  诗人劝架
  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少年时骨瘦如柴,因为贫困,他甚至混在一群农民中去农场帮工,吃最粗劣的饭食,晚上累了,就睡在麦草垛上。后来他前往圣地亚哥求学,也是席地而睡,饿着肚子读书,每晚对着落日写诗。一天,在小酒馆里,两个流氓大打出手,聂鲁达上前劝慰,恶战双方的拳头同时砸向管闲事的聂鲁达,文弱的诗人哪里受得了流氓的拳头?但是,奇妙的一幕出现了:高举的拳头缓缓落下,松开成手掌,并且慢慢地犹豫地伸向聂鲁达:你是聂鲁达?诗人点点头。流氓的眼睛一亮,惊喜万分地说:我深爱的女子最喜爱你的诗歌。他注视着聂鲁达,眼睛里面不再有凶恶与杀气,而是充满了虔诚与尊敬。聂鲁达握着他的手幽默地说:你被诗歌打败了。
  
  厚道的狗
  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讲述他自己的一个故事。小时候,崔所居住的部队大院里有只狗,与他相处得不错。有一年夏天,那狗热得慌,张着嘴,拖着舌头,哈哈地直喘。小崔招呼它,它就快活地跑过来。小崔抓了把土,突然撒在狗舌头上。那狗折腾半天,将土吐净,又亲切地迎上来。小崔再次撒一把土,那狗又痛苦不堪地吐啊吐,将嘴吐干净,然后又迎上来,而且依然毫不设防地张着大嘴,拖着舌头,其时小崔已准备好第三把土,但他没有再撒,因为他已不忍心了。小崔说:是狗的厚道让他住了手。记得耶稣说:如果有人打你左脸,你就把右脸也伸过去,事实上,人很难做到这一步,但狗做到了。
  
  庄子与葫芦
  从前,有一家农户,种出来一只大葫芦。这么大的葫芦,做什么用呢?用来装酒水,恐怕会涨裂;如果把它锯成两半,用来做舀水的瓢,又没有这么大的缸。农户左右为难起来,不知道这只大葫芦能派上什么用场。庄子听说这件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人们只知道用葫芦来装水,却不知道把水装在葫芦外面。把葫芦放在水上当舟用,不是很好吗?只知道用葫芦来装水,把思维“闷”在葫芦里,思维即永远找不到出路。只有打破习惯的思维方式,善于把水装在葫芦外面,才能巧妙地突破思维的瓶颈,发现一片新天地,看到一片宽阔的海洋。
   [##]
  
  取水
  老师与学生在炎热的夏季行经一个森林。老师口渴了,吩咐学生去不久前经过的小溪取些水来。学生去了,又空手回来,对老师说:“那溪水实在不能喝,有许多车经过,又有一群鸭子下水,把水弄得污浊不堪,请再往前走吧,不远处一定还有河流。”“不,你再到那小溪里去取水。”学生心里实在不服气,但表面只得顺从。认为何必再浪费时间白跑一趟呢?他再去到那里时,溪水已经变得清澈纯净了,那些泥沙和浑浊的水已经流走了。
  
  攀山队
  一支登山队在攀登一座雪山。这是一座分外险峻的山峰,稍有不慎,他们就会从上面摔下去粉身碎骨。突然,队长一脚踩空,向下坠落。他想发出一声临死前的悲呼,但是只要他一出声,准会有人受到惊吓,攀爬不稳,再掉下去!他咬紧牙关,硬忍着不发出一点声音来。就这样,他无声无息地落在了万丈冰谷里。亲眼目睹这一惨烈场面的只有一个队员。本来,他是可以发出一声惊叫的,但是多年的经验使他明白,惊叫声不仅不能救回队长,而且还会惊吓队员,给全队带来灾害。他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向上攀登,每登一步,眼泪就会掉下来,打在雪上。登顶后大家才发现队长不见了,他把事情的真相说了出来。大家什么都没有说。因为他们不仅登上了自然的高峰,也登上了人性的高峰。
  
  米中的沙石
  三十多年前,台湾首富王永庆还是个穷汉,揣着全部的家当——200块钱,从乡下来到嘉义,在米市最偏僻的一角开了一家小小的米行。由于资金少,店铺位置偏,生意一度低迷。当时台湾市场上的米加工得很粗糙,米中有不少沙石。由于店中生意冷清,王永庆和家人就折开米袋,把米中的沙石选出来。到店中买米的顾客发现王永庆如此为顾客着想,自然成了米行的常客。一个选沙石的细节,在顾客中竖起了一个无形的品牌,让王永庆拥有了第一批稳定的顾客,为他赢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快乐
  在古希腊有一个寻找快乐的故事: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却遇到了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年轻人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造成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了水,年轻人把苏格拉底请上船。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年轻人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到。”
  
  吸血蝙蝠
  几位探险家在一个荒凉的孤岛上发现了一种生存了14年的吸血蝙蝠,它们是一种100%靠其它动物的鲜血维持生命的可怕嗜血动物,已经成为了这个荒岛的霸主。然而令动物学家们不解的是,这个荒岛上鲜血并不容易找到,而且没有吸血的吸血蝙蝠,三天之内就会死去。那么,它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发展成为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的呢?经过长时间的深入观察,探险者惊奇地发现,面对奄奄一息的同伴,这群面目狰狞的小东西,它们的无私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找不到猎物的情况下,甚至会把自己腹中的血反刍给根本没有进食的同伴,以缓解它的饥饿。这样一来,被挽救回生命的蝙蝠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食物,继而用自己的鲜血来还清这笔感情债。
  
  捕鼠的鱼
  鲇鱼生活在我国南部沿海,这种鱼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捕到老鼠。鲇鱼夜间游到浅滩,将尾巴伸出水面,一动也不动地靠在岸边,发出阵阵腥味专诱黑夜觅食的老鼠。毕意是靠近水,老鼠接近的机会并不多,但鲇鱼却可以执著地等待到天明,即使今夜等不到,明夜它依然会再来等,有时甚至一个月。晚上,饥肠辘辘的老鼠出来觅食,狡猾的它寻着腥味找到鲇鱼,但它不会轻举妄动,而先用爪子去拨动几下,接着多数都会上前狠咬一口,然后立刻逃掉观察情况,但鲇鱼能忍住疼痛不动声色。就这样老鼠放松了警惕,误认为它是死鱼,便张口咬住鲇鱼尾巴,使劲往岸上拖。此时,鲇鱼抓住时机使出全身力量,尾巴一甩把老鼠拉入水里,发挥它在水中的优势,从而美餐一顿。
  
  史教授的狗
  史密斯教授养过一只小牧羊狗,每天,他都强喂小狗一匙鱼肝油,每次喂食,小狗都会反抗一番。有一天,狗从他的怀抱中挣脱,把鱼肝油碰洒了一地,小狗接着就舔地上的鱼肝油。史密斯终于明白,小狗还是喜欢鱼肝油,但是,不喜欢他的喂食方法。有时,我们设定的目标和方向没有错,因为走的道路、所用的方法不对,而难以成功。
  
  你不是卓别林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获得者菲利普·西摩尔·霍夫曼,13岁那年,他在学校主办的一场“卓别林模仿大赛”的模仿秀上获得了一等奖,回家后他立即兴致勃勃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兴奋之余,他忍不住还贴起了表演时的那撇小胡子,拿着雨伞,学着卓别林的模样在母亲面前走起了八字步。末了他还得意洋洋地对母亲说:“评委们都说我的模仿惟妙惟肖,简直就是卓别林重生呢!”他等着母亲的夸奖,事实上,每次他取得了成绩的时候,母亲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说:“儿子,好样的!”出人意料的是,这次母亲却没有夸奖他,反而问了他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你是谁?”他一下子愣了,良久才回答:“我是您的儿子呀,妈妈!”接着他便听见母亲冷冷地说了声:“哦,原来你不是卓别林啊!”在他获奥斯卡金像奖后的私人日记里,他这样写道:“我要感谢我的母亲,是她,在我13岁那年改变了我,要不然,恐怕直到今天我还将踌躇在对前人的模仿里。她的话让我明白,我不应该去做世界上的第二个卓别林,而应该去做世界上的第一个菲利普。”
  

汪曾祺与地头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