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混帐”这个词,相信大多数人马上就想到这是句骂人的话。辞书的释义正是如此,如《汉语大词典》:“①詈词。谓人的言行无理无耻。”《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言行)无理无耻(骂人的话)。”那么“混帐”为什么跟骂人有关呢?据有学者考证,它源于蒙古族,原指年轻小伙子找年轻姑娘谈情说爱,乱窜帐篷,混进姑娘的帐篷里去,后来渐渐才演变成一句骂人的话。
但在“驴行”(徒步自助旅行)渐成时尚的今天,“混帐”一词被赋予了有趣的含义和用法,并借助网络和报纸杂志广泛传播于大众。如:
(1)现在人们一听到旅游中男女同宿就好像联想到了什么,其实年轻人在一些户外活动中,男女共宿一个帐篷已经是很常见的情形,有些人甚至事先根本不认识,驴友们通常称之为“混帐”。(《青年一代》2004年12月5日)
(2)如果说是男人与男人混帐,女人与女人混帐,这都还好理解。问题是,并非夫妻、情侣关系的男女一起混帐,在常人看来,就有些难以想象了。(天涯网2006年5月18日)
(3)??袅苏饷炊啵?畲蟮哪康木褪窍胂蚰切┱?戎杂诨?饣疃?穆孔用呛粲酰悍判拇蟮ǖ鼗煺拾桑?梦颐桥卓??械某鹿嫠准?退叫脑幽睢M?币蚕胂蚰切┐髯庞猩?劬悼次侍獾娜撕湍切┮鸦椋?担┞坑训陌槁滤担呵朕鹌?忝堑钠????惆?娜诵湃魏妥杂桑??遣换崛媚忝鞘??#ㄓ伟刹柯?004年11月26日)
在以上例子中,“混帐”一词与骂人并无关系,而是指徒步自助旅行过程中与别人同住一个帐篷,且侧重于跟异性合住。这一点,与“混帐”最初的造词理据有某些相似之处,即都直观地描述了“混进别人的帐篷”这一行为。造成现在的“混帐”的原因很多,但因女性体力一般不如男性,所以旅行不带帐篷而去“混帐”的大都是女性。
不管“混帐”这一行为大家能否接受,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我们应该给予“混帐”一词充分的理解和肯定。
语言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尤其是在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受众的注意力已成为极其重要的资源,为了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在使用语言时越来越注重创新。“混帐”这一用法突破了传统思维和语言表达定势,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它和“驴行家族”中的其他词语,如“暴走”(多指徒步、长途跋涉型自助旅行)、“腐败”(多指吃好喝好、舒舒服服、享受型的旅行)、“自虐”(多指活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疲劳型的旅行)、“野蛮穿越”(多指自虐性质的爬山,哪儿难往哪儿去,哪儿陡往哪儿爬)等一样,一出现便受到“驴友”(指结伴而行的自助旅行者)和新新人类的青睐。
“混帐”类词的流行,除了传媒的推波助澜,更有赖于它们自身的特点:从词的构成上说,或是赋予汉语中旧有词汇以新义,或是按照汉语的构词方式将语素组合成新词,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从词的感情色彩上看,这类词的贬义特征明显削弱,感情色彩趋于中性,甚至贬词褒用,显示出一种诙谐和幽默;从实用价值看,这类词简洁明了,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从表达效果看,这类用法乍看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人们稍加品味就能体会出它们的形象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