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题〕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全国卷Ⅰ)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关键词:〔〕 〔〕 〔〕 〔〕
〔答案〕古籍 修复 人才 不足(短缺)
〔亮点〕不是像以往那样考查对材料内容进行压缩,也不是像以往那样考查对材料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而是要求提取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思考〕从材料中筛选主要信息,是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题型,但从得分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因此以后在解答此类题型时,需要我们在准确理解文章或材料内涵的基础上,研究材料的性质和类别,明确信息点的属性,正确区分什么是主要信息,什么是次要信息,据此进行整合、概括、归纳,然后用适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2.〔试题〕王孝椿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70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那天中午12点来一起吃饭。请以王孝椿的名义给刘妙山夫妇写一份请柬。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词文雅。(不超过40个字)(5分)(全国卷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孝椿恭请
六月七日
〔答案〕称呼得体(如称“刘伯父伯母”等),表述简明(如写明具体时间、地点、邀请缘由等),措辞文雅(如使用“家父”“寿辰”“恭请”“光临”等)。
〔亮点〕本题以“写一份请柬”的形式,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词文雅”。
〔思考〕请柬是当今社会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应用文体,它涉及语言是否简明、连贯、得体等多个知识点。从本题的考查来看,语言的实际运用越来越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正如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在掌握有关知识的前提下,要理论联系实际,有意识地运用于生活实践。
3.〔试题〕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6分)(全国卷Ⅱ)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_______________您了”。
(2)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_______________”。
(3)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说“您老人家_______________”。
〔答案〕拜托包涵高寿
〔亮点〕本题知识点的考查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语文能力。
〔思考〕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因此要注意做生活的有心人。像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如一些常见的谦辞有“家”(如家父、家母,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母)、“舍”(如舍弟、舍妹,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弟妹)、“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一些常见的敬辞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令”(如令堂,称别人的父亲)、“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等等。只要弄清了这些词语的含义,掌握了生活中的礼貌用语,高考中这类试题就会迎刃而解。
4.〔试题〕毕业前夕,班里举行一次以“友谊”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6分)(全国卷Ⅲ)
〔答案〕(参考)(1)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2)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3)高山流水,弦断知音去;神州大地,友谊真情在。(4)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会永远记得。
〔亮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不是单纯地给出上联或下联,然后再对出下一句,而是给出一个主题“友谊”,并明确字数、结构要求,使考生可以各显其能。
〔思考〕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寓意深刻,构思巧妙,形式多样,应用广泛。对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用作考题,既能考查语言形式的运用,又能发挥考生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但对于现在的考生来讲,对对联知识了解得不是太多,因此应有意识地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加强有关训练。
5.〔试题〕“五四”青年节,希望中学邀请校友高明同学回母校演讲。根据以下材料,请你以学生主持人的身份把他介绍给同学们。(不超过80字)(5分)(福建卷)
材料:高明,男,1985年5月1日出生于干部家庭。父亲,46岁,中共党员,大学毕业,机关工作人员。母亲,45岁,大专毕业,小学教师。高明2004年毕业于希望中学,现为福建大学外语学院一年级学生。身高175厘米,圆脸,小眼。从小喜欢文学,爱好书法、体育等。小学时获得校“优秀班干部”称号和“故事大王”比赛一等奖,初中时获得县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高二时获得市演讲比赛一等奖,大学时获得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为了这次回校演讲,他阅读了《演讲与口才》《大众幽默》等刊物,写了一大本读书笔记,精心准备了演讲稿《放飞青春》。
〔答案〕示例:高明同学是我校2004届校友,现在是福建大学学生。他爱好广泛,曾荣获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做《放飞青春》的演讲。
〔亮点〕通过学生主持人的身份考查书面语言向口头语言变换的能力,并且考查口语表达的连贯、得体。
〔思考〕本题体现了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考查要向生活化、口语化方向发展的趋向。在语言实际运用中,要弄清口语句式和书面句式的区别,同时还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根据目的差异调整语言,二是根据对象差异调整语言,三是根据场合差异调整语言,四是根据表达方式调整语言。
6〔试题〕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4分)(湖北卷)
(1)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2分)
(2)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注意:不能以“无题”为题。(2分)
〔答案〕⑴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庇小树,反而妨碍了小树的生长。作者借此讽喻了当今社会种种因过度呵护溺爱而导致的弊端。⑵(参考)大树底下难成“才”。
〔亮点〕将漫画与文字结合起来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既考查对漫画内涵的理解,还要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
〔思考〕做这种类型的题,首先要细细品味漫画的内容。在这幅漫画中,一棵大树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树干粗壮,枝叶茂盛。而两棵小树则分居大树两侧,其中左侧一棵十分弱小,右侧一棵虽略微大些但却长得歪斜。进而联系社会现实,可知作者借此讽喻了当今社会中因过度呵护溺爱而导致的弊端。这类题并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和强烈的语气,只要求平平常常、朴朴实实地把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7.〔试题〕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湖北卷)
[##]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注;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寒蜇: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
〔答案〕(1)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像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4分)(2)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2分)
〔亮点〕最近几年,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往往集中在唐诗、宋词的范围内进行,本题首次将元杂剧中的唱词引入高考进行鉴赏,扩充了诗歌鉴赏的范围。
〔思考〕我国古代的诗、词、曲是传统文学艺术的珍品,对古诗词的鉴赏也一直是高考语文的保留题型,且分值呈逐年上升趋势。要答好古典诗词鉴赏题,需要较高的语文素质和相关的背景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语文能力,因此在平时就要广泛涉猎,蓄积深厚,同时还要掌握鉴赏诗、词、曲的相关知识。
8.〔试题〕补写出下列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4分)(湖北卷)
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1)______,送我至剡溪”;王维《______(2)______》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_____(3)______《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______(4)______”。
〔答案〕(1)湖月照我影 (2)山居秋暝 (3)李清照 (4)波心荡,冷月无声
〔亮点〕围绕古代诗词中的某一意象,要求考生默写出古代诗词中的有关名句。这种变相考查,扩大了考查范围,既灵活,也有一定难度。
〔思考〕名句名篇的考查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积累、领悟和接受熏陶,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运用。做好这类试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复习备考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去背诵记忆。要注意三点:一是理解与记忆结合,二是反复记忆,三是背诵与默写结合。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或引导句去回忆,不要急躁。
9.〔试题〕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辽宁卷)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答案〕B
〔亮点〕在高考试卷中直接考查修辞方法的试题很少,虽然有很多年都考到修辞,但往往同阅读和鉴赏结合在一起考。本题既考查了语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也考查了表达的作用。
〔思考〕在修辞方法的复习和训练时,首先要熟悉《高考大纲》中所列出的“常见的八种修辞格”,并对它们的表达作用有所了解。但这种熟悉是在具体的语言应用中去熟悉,而不是过多强调概念上的分辨。其次要遵循使用修辞方法的规律,所用修辞方法要和具体语境相符,要服从于表达目的,增强表达效果。
10.〔试题〕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3)题。(8分)(上海卷)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造银河一派垂,古来谁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2分)
(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
千古长如白练飞: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案〕(1)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2)(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3)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亮点〕将两首古诗和诗论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引入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并要求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思考〕不管题型如何变化,古诗鉴赏的考查依然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因此在平时阅读和练习时,在掌握有关鉴赏知识的前提下,要有意培养自己的“品评意识”,多从审美和评判的高度去审视诗词,去辨析考题,以增强阅读和应试的自觉性。
11.〔试题〕汉语中有“AB”“AA ”“ABAB”式的词语,请另举出与示例相同的两组词语。(2分)(天津卷)
例:热闹热热闹闹热闹热闹
答:
〔答案〕(参考)(1)高兴高高兴兴高兴高兴(2)舒服舒舒服服舒服舒服
〔亮点〕考查现代汉语中的重叠形式。
〔思考〕词语是构成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汉语中具有大量丰富的词语。此题重叠形式的考查给考生留下广阔的发挥空间,同时也提醒我们,对于生活中的语言应予以足够的注意,人民大众的语言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我们要注意吸收和借鉴。
12.〔试题〕请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4分)(天津卷)
〔答案〕略
〔亮点〕这道试题实际是要求根据画面内容写一段小的说明文。
〔思考〕这道题看似容易,但实际上会有许多考生对答失误,因为随着话题作文的出现,好多考生早已忘了说明文的写法。有的可能写成记叙文,有的可能写成议论文,有的可能离开画面引申发挥等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其基本任务是把某种事物或事理介绍和解说清楚。说明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要言简意明,具有客观性,不在客观对象的解说之外另立主旨。另外,在介绍时要注意按漫画本身的条理依次介绍,表达也要简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