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第5期 ID: 402346

  

“纸微博”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 卢旻筱

   作文怎么教?怎样才能教出新意,教出成效?新意和成效,是大家共同的追求,也是我校语文组老师坚定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大胆尝试了借用“纸微博”的形式进行作文训练模式。其目的是“抢占微博先机,把握作文未来”,也即让作文更好的扎根生活,紧扣时代脉搏,让作文彻底脱离“假、大、空”的魔咒,告别“背、套、糊”的怪圈。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觉得,“纸微博”这一作文训练模式是切实可行的。
   一、“纸微博”——微博落于纸
   “微博”又叫微博客,是近年来网络上很火的一个即时分享、传播和获取的平台。从博客的冷门到微博客的窜红,让我们想到了作文教学。
   博客好比作文,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形象。博文作者需要完整的逻辑,良好的素养,大块的时间,博客的形象是化妆后的表演,难以草根化。而微博可以是零碎的感性的。在微博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说博客偏重于梳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感,那么微博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
   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流行的不一定经典,但能流行的一定有原因。对于作文中“沉默的大多数”,作文让学生无奈。学生表达的热情被一把叫做作文的大锁锁住了。给学生一个即时释放的平台,他们的热情一定会被点燃。于是,一个有意思的想法产生了。
   以微博的形式,写在纸上,美其名曰“纸微博”。实际目的是为写作积累素材,又叫“素材本”。
   我们的“纸微博”,让学生写自己的故事。“纸微博”短小精悍,学生没有写长篇大论的压力。感人的未必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从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的小事中体悟人生的哲理、生活的真谛、人性的光辉。
   二、“纸微博”——微行动之力
   任何好的想法都要付之于行动,于是在初三开学时,我们大胆修改了作文练笔的形式,除了考场训练大作文外,其他时间就让学生以写“纸微博”为主。但为了保险,我们语文组先选了四个班做试点。
   我们的行动做法极其微小,我们的要求也很简单。先是固定训练时间,每星期一天的作业课,布置学生写5-10个素材。素材不限长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能写满10个最好,写不满下次争取写满。内容以观察、感悟、评价为主。一般情况都是学生自由写作,不命题,不限定内容。素材一周交流一次,老师把学生素材中好的集起来,在全班做交流。这样既丰富了全班同学的作文素材,也便于数量达不到要求的同学悄悄补足。
   结果两个月后初见成效,这四个班级在期中考试的作文中,选材的“新”和“广”有了明显的优势。于是在试点的老师总结介绍经验后,“纸微博”作文训练推广到了整个年级。
   在全年级训练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全组老师欣喜的发现:学生喜欢这样的作文形式,老师在批改时也有极大的兴趣,学生积累了许多新鲜有用的素材,每周一次的交流不断有火光闪现。好题材具有“新”和“奇”的特点。“新”题材易找,“新”观点难处,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思想火花,定能诱人一睹为快。通过交流,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的方法不同,得出的感悟也大不相同,他们不断悟出“新奇”的题材。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真正懂得了生活与文章的关系。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不热爱生活,就不会有佳作问世。
   期末时我们做过一次总结,让学生以“素材带给我的……”为题写一篇作文。结果是我们看到了我们想要的理想的效果。学生找到了作文之“米”。
   三、“纸微博”——折作文之花
   在学生的素材积累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将素材变成大作文的升级训练。为此笔者在组里上了《素材=作文的n种解法》的指导课。
   实录如下;
   (一)师:同学们,自从有了素材本,我们发现了生活似花,但怎么在考场中妙笔生花,拿高分让爸妈笑靥如花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素材=作文的n种解法》
   教师让学生看以海棠花为材料的素材。
   周末回家,周六清晨拉开窗帘,猛地发现眼前竟是一片明艳的粉红。窗前的海棠花又如约开放,绚烂得一如过去的每一个三月。我想起了两年前的惊喜,一年前的沉沦。一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春之祭》,主题是让所有鲜嫩的花与叶埋葬自己。但是这一年我成熟了很多,也再不会像以前那样消极。回想起来,海棠去年与我告别,今年再相见,我竟已经历了那么多事,变了那么多。真的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学生素材
   师:这段素材可以用在哪些我们写过的作文题目里?
   生1: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生2:岁月的礼物。
   生3:一件小事,记忆中最美的风景
   师:分别又该如何扣题呢?请同学们就这段素材构思。
   交流讨论,学生再看这段素材扩充成的一篇600多字的考场作文“岁月的礼物”。
   教师总结:素材本里的材料可以成为作文的写作内容。
   (二)教师让学生看“风信子”系列素材。先展示在教室里养风信子的过程。
   寒冬来临,老师买来两株风信子,装在透明的玻璃瓶里,放在教室的角落里水养着。同学们一度以为它是大蒜……
   期末考试来了,同学们紧张地复习着,谁也没空去搭理它们……它们却慢慢地生根发芽……
   考试结束,同学们放寒假回家了……,开学回校后发现,一朵开出了粉色的花!
   (这一过程,学生参与兴趣很高,沉浸在养花的回忆中)
   教师展示学生针对这一情境写的素材。
   1.开花就是为了感谢爱,感谢爱充满我们心中。
   2.在那欢庆时节,唯有它,孤守着寒冬和寂寥,也唯有它,守候着时间和未来。

“纸微博”作文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