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运用(27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锡林郭勒草原的冬季来得如此匆忙和迅急,以至于jìnq然忽略了秋季,缺少了yùn酿,没有了过度。这倒颇像草原牧民的性格,倔强、耿直、不会绕弯。冬季是草原人一年中与之厮守时间最长的季节,因而冬季的草原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草原。
jìnq然( ) yùn酿( ) 耿直( ) 厮守(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1分)
A.汽车是万倾波涛之中的一叶扁舟,向草原纵深腹地驱进。B.我的童年是在一种苦难的岁月里渡过的,但是在那种苦难的岁月里我的生活是幸福的。C.后来,知道了,年到来的那一刻,不过是新旧两年交替的时间标志,并没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要发声。D.榆钱泛着淡淡的绿色,钱串似的,压弯了枝头。
3.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2分)
(1)三种植物开出来的花朵__________都不同,气味也不同。
(2)浩瀚的大海中__着各种神奇,散布在海底的那些色彩斑斓、形态万千的珊瑚就十分令人惊奇。
(3)原来,珊瑚是珊瑚虫向体外分泌的外骨骼一的。
(4)目前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就是在我们的文化领域____________了一些断裂现象。
A.形状养育 造成 出现 B.形状孕育 形成 出现 C.造型孕育 形成 呈现D.造型养育 造成 呈现
4.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芦苇不只是一种普通的野生植物,它能够净化水质,调节当地气候,吸收浮尘,净化空气,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B.团聚是对游子最好的慰藉,回家是送给父母的最好最好的中秋礼物!(慰藉:着意安慰、抚慰) c.患难之友的鼓励,比春风得意的旁观者的慷慨陈辞,更能温暖你的心灵。(陈辞:陈旧的言辞) D.黄昏时的闷热已经荡然无存了,到处都清凉凉的。(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的先生从教的学校就在一座大山旁边,学校没有围墙,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把校园点缀得十分美丽。B.景洪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首府,那里如梦如幻的热带雨林风光迷住了多少游人。c.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的大喜日子里,今日上午,备受注视的青藏铁路通车仪式在格尔木、拉萨两地举行。D.赞赏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而得到你肯定评价的人,往往也会怀着一种潜在的快乐心情来满足你对他的期待。
6.古诗词填空。(5分)
①烈士暮年,____。(曹操《龟虽寿》)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④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阅读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①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1分)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1分)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简短赏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按要求答题。
“如果此时你也正在赏月,我会对着月亮双手合十,衷心祝愿你和家人团圆美满,美梦成真。”中秋之际,记者收到这样的短信,心里感到的是温馨。
类似的短信记者和朋友们接到不少,许多网站也提供下载和发送服务。信息产业部预计,今年中秋节当日中国内地手机短信发送量约20亿条。
两节相逢,中秋这个传统节日使家人团聚的主题更加浓厚,这也反映在今年的中秋短信上:“亲情友情,情系佳节,月圆家圆,圆满中秋。祝您和您的家人中秋快乐,阖家幸福!”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10月7日第1版)
(1)请为这则新闻撰写一个标题。(10个字以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之夜如果您想发一条短信给您的好友表达您的新春祝福,这条短信您将怎么写呢?试把短信的内容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2分)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这幅题为《“爱”的代价》漫画,回答相关问题。
(1)漫画中的这位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爱?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位母亲“爱”的代价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幅漫画给人们怎样的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11分)
涸鲋
庄周①家贫,征借米于其友。友曰:“俟我得金②,以二百金借于子,可乎?”周忿然曰·“周昨日来,有呼于路中者,回首视之,见车辙中有涸鲋③焉,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有升斗之水足以活④我否?’周曰·‘诺,我将取西江之水以活子,可乎?’鲋鱼曰:‘我只须升斗之水,足以活矣。君言如此,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矣。’”(选自《压子》)
[注释]①庄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鲋(fù)·鲫鱼。④活使 活。
10 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往借米于其友( )俟我得金( )
周忿然曰( )
回首视之( )
11.翻译下面语句。(3分)
(1)庄周家贫。往借米于其友。
译:______________
(2)回首视之,见车辙中有涸鲋焉
译:______________
(3)我只须升斗之水,足以活矣。
译:______________
12 友曰·“俟我得金,以二百金借于子,可乎?”朋友是真的想借很多钱给庄周吗?说说您对朋友如此回答的理解。(2分)
13 庄周对朋友讲“涸辙之鲋”的故事的目的是
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能说出成语“涸辙之鲋”的含义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0分)
不可盲读
①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论处在任何时代,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自己的阅历毕竟很有限。如果想知道更多非亲身经历之事,最好的办,去是读书和旅游,通过读书和旅游扩大眼界,了解古今中外,所以古人总结出了“______,______”的好经验。但这只是比喻,言其尽可能走得远些和读得多些,而非实指。硬要抠字眼儿,也是一种局限。真行了万里还没有出国界,古书之一卷并不等于一本,用今天的眼光看,太少了。世界大得很,走直径就有“八万里”,而全世界又有多少书,谁也说不清。
②读书的人受局限,写书的人也受局限。因此,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就不要盲目崇拜,能读出其中的局限所在更好。读出了局限,便有了冲破局限的可能,联想到局限以外。当然这联想本身也有局限,没有局限的一般事物是不存在的,大概只有尚未完全被人了解的宇宙本身是例外。
③我所以先发这一通抽象的议论,正是从近来的读书体验中联想出来的。我很少有机会出国,而国外的发展变化又非常诱人,只好求其次,读出国归来的人写的著作,即通常所说的中国人看到的外国。但读来读去,大多是去几个发达国家的观感,而写欠发达国的却很少。尽管那里有战乱,有纷争,有贫困,有疾病,除了少量的新闻报道,再想多知道些具体的就困难了。是作者不愿意去还是不能去?这正好说明已故的作家三毛写非洲沙漠生活的著作所以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去发达国家没什么不好,回来写些好见闻更好,去的目的就是为了看好的嘛,有谁专是为了看坏才去观光的?但是,在外国人眼里,去的人也是“老外”(借用一下咱们自己的流行词儿),是贵宾,有的让你看,有的你想看也看不着,故对此没有什么真切感受。相反,看看他们本国人写的书,就觉得问题不老少,且有的像难解之谜,困惑着作者说不清道不明。把两者相对照,也许不会产生尽善尽美或漆黑一团的感觉。
④同样的道理,我也读过一些外国人写咱们的书,即通常所说的“外国人看中国”。他们是本义的“老外”,来时是贵宾,有人陪着旅行,所到之处热情接待,服务周到,有所见亦有所不见,自然不会有咱们老百姓旅行的艰难感受,听到交通线上有“票贩子”,竟困惑莫解,还能写出更深层的感受来?那样的书,他们国家的读者读着可能感到新奇,然而“出口转内销”,让咱们一读,平平淡淡,如此而已。
⑤中国人想了解外国,外国人也想了解中国,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两心相通。但外国人怎样读外国人写中国的书,我不知道,不敢乱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根据我的体验,要想真正了解外国,只读流行的中国作者写外国观感的书,恐怕是不够的,还要认真读点他们写自己国内的书,彼此参照,冲破局限,似可读出更多的真来。然而,引导读书的往往只强调一面,曾使我们吃了不少亏。最突出的例子是过去“一边倒”的时期,把“老大哥”那里说得像天堂。及至“天堂”一解体,咱们茫然了,过去读过的书全化为泡影。也不是一点用处没有,至少可以懂得以后不可盲读。
(文 蓝 翎《读书文摘》2006年第5期)
15.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古诗文名句。(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标题“不可盲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第③段和第④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如何才能通过书籍真正了解外国呢?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20~25题。(12分)
天上有云姓白
他不是我们的正式老师,不过是个高中毕业生,还跛着一条腿。
那时我们读初二,教我们的英语老师突然生了一场大病,需卧床两个月。没有老师能顶上这个缺,于是他来了。
据说他是校长的亲戚。不然凭他一个高中毕业生,怎么能来代我们的课?而他来代课总有好处的,有不菲的代课费。这是消息灵通的同学说的。
他第一天来给我们上课,在我们的灼灼眼光中,跛着一条腿,很费劲地迈上讲台,羞赧地看着我们,愣是半天没说一句话。有学生在底下憋不住,“扑”一声笑出来。这一笑,让他“腾”地红了脸,终于开口说了话。他说,天上有云姓白,我叫白云。
自此后,有学生远远看见他,就白云白云地叫。等他答应一声,一跛一跛地回转过来,殷殷地问,什么事啊?那叫着的学生会“啊”一声,抬头对着天说,我看天上的白云呢。他并不恼,呵呵笑一声,也陪着仰头看天。
他的课备得极认真,书上密密麻麻全是红笔注的补充。只是那时我们不懂事,并不知他的艰辛,私下里竟有些瞧他不起,认为他不过是个代课的。所以上课总不好好上,不时打岔,跟他耍贫嘴,甚至有同学高兴了还吹口哨。每每这时,他都涨红着脸,站在前面看着我们,等我们闹够了,他可怜巴巴地问,听讲好吗?然后弯腰跟我们道歉:“对不起,对不起,都怪我课讲得不好,让你们没兴趣听。”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只听见空气流动的声音,那一瞬,我们有些无地自容。再上课,都听话起来,乖巧起来。他很高兴。课上完了,他说,我要奖励你们。大伙以为他是说着玩的,再来上课,他却提一袋子糖,一人发两块。
课后他喜欢扎在学生中间聊天。有学生好奇地问,你腿咋的啦?他并不避讳,说,小儿麻痹症落下的。又说起他很想读大学,但家贫,上大学成了梦想。“所以呀,你们要珍惜呀,珍惜这样的好时光。”他变得像长者。
两个月的时间一晃即过,在他要走之前,班上发生一件事,一个成绩不错的女生,父亲突然暴病身亡.女生的家一下子塌了,女生提出退学。他听后,很着急,跛着一条腿,走十来里的乡村路,到女生家里去。女生的寡母领着五个孩子,哭倒在他面前。他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他说,我会帮你们的。他掏出身上所有钱,又许诺,女生以后上学的钱,他会帮衬着。一定要让她读高中,读大学,她有这个潜力。他再三恳求,直到女生的母亲答应,一定会让女生去上学。
我们读初三的时候,他来学校两次,来看我们,来看那个女生。他瘦了,精神却出奇地好。他说:“好好读书,我很想你们。”这一句话,惹哭了我们很多人。
在我高中要毕业的时候,却听说他染上白血病,不久便去了。当年他教的学生,因分散在四面八方,竟没有一人能见上一面。他资助过的那个女生,
一说起他,就哭得不能自制。
很多年过去了,当年同学每相遇,都会谈到他。末了大家会叹一声,他是个好人哪。天上每天都有白云飘过,不知有没有一朵云上有他。
(2006年9月20日《中国教师报》文 丁立梅)
20.结合语境,说出你对下列词语含义的理解。(2分)
不菲:___________ 无地自容:_______________
21.“我”与白云老师结识的起因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说。(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的标题“天上有云姓白”极富特色,请对此略作赏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所叙关于白云老师的事情中,哪几件最让你感动?请用自己语言把事情概述出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天上每天都有白云飘过,不知有没有一朵云上有他。”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对文中的白云老师的形象略作分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26~30题。(10分)
如果地球没了“肺”……
高温酷热,台风频发,地震不断……天灾摧残人类的坏消息接连不断地被媒体广泛传播,让人产生一阵阵压抑感。然而一条可能令整个地球“窒息”的信息却没能引起足够的关注:世界第一大河亚马孙河,由于连年干旱的折磨,流量正在急剧下降;而靠它滋养的南美亚马孙热带雨林已经面临变成荒漠的危机!
就“长”来说,非洲的尼罗河是世界第一;但以“大”而论,亚马孙河世界第一,确是当之无愧。首先是水量。它有1000多条支流,平均每秒注入大西洋的淡水达11.6万立方米,全年入海水量占全球河流入海总量的1/5。其次是流域面积。它的流域面积达705万平方公里,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无论从对气候的影响还是从物种的繁衍来讲,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地球以及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有人称之为“地球之肺”。
但是,近年来地球的这一重要“器官”也染上了重病。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一个研究机构在亚马孙热带雨林进行的科学研究显示,如果干旱天气持续超过两年以上,亚马孙热带雨林将无法承受,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将会崩溃。参与研究的科学家做出了非常悲观的预测,随着这一生态系统的崩溃,原本由热带雨林“消化”的大量二氧化碳将被释放出来,总量为约900亿吨,从而导致“极端天气”在北半球蔓延,引发更加严重的温室效应,大大加快气候变暖的速度,最终可能造成全球性的生态大灾难。而现实的情况是,去年亚马孙热带雨林已经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干旱,热带雨林里的河流逐渐干涸,河道上出现了大量的沙丘和浅滩。测算表明,亚马孙河很多支流的水位下降超过了15米,不少河段甚至已近断流。今年的情况比去年更加严重。干旱不仅造成动植物的大量死亡,而且导致森林大火频繁发生。据此,科学家发出警告,退化过程最快可能从明年开始,而一旦开始就将无法逆转!
与此前世界其他许多热带雨林的情况一样,过度砍伐是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生病”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已有40%多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受到严重损毁,其中20%被夷为光地。据巴西官方介绍,在过去一年,经大力整治,非法采伐的数字已比前年大幅下降了31%。但是有报道说,尽管如此,这一大幅下降的数量仍是10年前的两倍。而与其他热带雨林退化、消亡所不同的是,近年来地球气候的变化,对亚马孙河流域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持续干旱就是最致命的一条。人类的乱砍滥伐、过度开发,损伤了生态系统,导致了气候的恶化;气候的恶化,又反过来摧残已经出现断裂的生态链,进一步加快系统走向崩溃的步伐。如果说以往的恶性循环还属于量的积累,那么现在就是走近质的剧变了,病变直指最要害的“地球之肺”。
如果地球真的失去了“肺”,会出现怎样的惨景?想一想科学家们的描述,我们就不能无动于衷。(《人民日报》2006年7月31日,有删节。 文 吴 酩)
26.文章的第一段引出怎样的话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
27.以“大”而论,亚马孙河世界第一。亚马孙河的“大”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为什么有人把亚马孙热带雨林称为“地球之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
29.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如果崩溃,对地球将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2分)____________________
30.最近在阿根廷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来自全球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发出了“拯救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共同呼声。人类在这事件中应采取哪些积极行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采展示。(50分)
3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是不断获取的过程,获取生命,获取健康,获取知识,获取财富,获取经验,获取教训,获取荣誉,获取友情……人们对“获取”有不同的追求,“获取”的途径也不尽相同。人生是丰富多彩的,“获取”也是多姿多态的,“获取”的过程,不仅展示了人生态度,而且包含着人生哲理。
请围绕“获取”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经历,可以抒发情怀,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