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那条窄窄的小巷穿行了六年。当我考上大学时,小巷被拆了。一直住在巷里的那对老夫妻也从此杳无音讯。
在我的记忆里,他们的生活就象我常在电影里看到的棚户那样贫困窘迫。每天早晨我路过他们家门口时,总看见那个老婆婆在门口的炉子上煮早饭:稀得见影的米汤里漂浮着几片泛黄的烂菜叶。老头坐在轮椅上静静地注视着锅里袅袅的热气。有时我起床晚了点,就会看见这对老夫妻正捧着粗瓷碗,缩着脖子吱溜吱溜地,很专注地喝他们的米汤......有一天,他们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块剔尽了肉的骨头熬了汤,空气里难得飘出猪骨头的香味。那坐在轮椅上的老头含糊不清地欢呼着:“香!真香咧!”,枯皱的脸上溢出融融的笑意。老婆婆这时笑嘻嘻地将汤罐端下炉子,欲向他手里递,却又忽地抽回。这个略带少女天真的动作惹得两个老人呵呵地笑起来,好象这一辈子的忧愁烦恼、窘迫不安,都因为这一罐子肉骨头汤而雪融冰消了......
巷子被拆了,那对老夫妻大约早已不在人世了。不知为什么我常常想起他们,想着那在苦难中孕育的单纯的快乐,也许只有他们能够领略得到,心里就有些欣慰,又有些怅然。
曾看过韩少功写莫应丰的一篇文章。谈莫应丰仕途知返,却因患了癌症而壮志未酬的事。我一直拟想着莫应丰做官的心情。灯红酒绿,前呼后拥,周旋于达官显贵之间,这不是常人所理解的“成功”么?莫应丰却在这“成功”中感到一片茫然,意气风发的他渐渐目光呆滞。他终于辞了官,去开辟一个农场,希望过安静而深思的生活。不料死神却在此时逼近了他......人生的转折神秘而迅捷。个中滋味,成就了莫应丰令人咀嚼不尽,感慨万分的人生况味。
一个老人即将辞世。他的儿子哭道:“您这辈子还没享福咧!您不该走得这么早!”老人缓缓地说:“人来世上走一遭,就图咂摸个滋味。我乐过,也哭过,够了。”我想起司汤达的墓志铭:“活过,爱过,写过。”这是他对生命的领略。也许只有活过的人才明白, 一个生命在姹紫嫣红的世界里究竟能握住些什么。
不久前听到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两个同期分配的成绩相当的大学生,一个被分回所在县城教中学,另一个留在大城市,在某合资公司任职。二十年后,他们重逢。一个是桃李满天下的清贫教师;一个是趾高气昂、神情漠然的总经理。在他们相聚的那些日子,总经理在老同学面前刻意显示自己的阔绰。他一掷千金的气派终于使教师心态失衡了。不久,这个教书匠在一个雨夜自杀了。他在遗书中抱怨:“天公待我为何如此之薄!”这是一个在命运的风向中折翼的人。他沉湎于自身的苦楚,品不到独属于他的那份快乐,而且看不到总经理一掷千金的豪迈所掩饰住的心灵的苍白与脆弱。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终生与富庶结缘,有人终生与贫穷为伴;有的人一生风和日丽,有的人一生凄风苦雨。这似乎成为我们的宿命。但是,当我们挑开人生的或宏大华丽或卑微褴褛的表膜后,就会惊奇地发现,在那层宿命之下,其实每一种人生都五味俱全。而在大多数时候,我们会被某一种滋味覆盖,再也没有力量去挖掘人生应有的丰富的底蕴。于是在我们生命的杯子,就盛满了我们自觉或不自觉的遗憾。
有人说,生命的历程就是在自己的宿命里调制一杯酒,这杯酒叫做:人生的滋味。我想,出色的调酒师一定是认真地那些体察过生活,坚强地承受过生活,勇敢地选择过生活,热情地回应过生活和温柔地善待过生活的平凡或不平凡的人们。只有他们,才不致被苦难淹没,被安逸笼络,才会在命运的风向中辨别出属于自己人生的那一份隽永醇厚的滋味。那是说不清,道不明,令人百转千回,回肠荡气的滋味,那也是活过的人可以无悔今生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