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5544

  

《陈情表》注解献疑和详解六则

◇ 邱文元 张善存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编选了李密的《陈情表》供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使用,但是教材中关于此文的注解有些不太确切,有些太简略,为更好地学习理解这篇“至情至性之文”,特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参阅《古文观止》等工具书,对部分注解加以辨正明义,
   【原注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凶兆,厄运。衅,征兆。
   注“险衅”合为“凶兆”,分则“征兆”,欠妥,于文意也讲不通。这里“险”指命运险恶,遭遇坎坷;“衅”在古汉语中当然有“征兆”的意思,但作为名词,它还有“祸患、祸乱”的意思,例如“夫功全则誉显,业谢则衅生”(《后汉书》)中的“衅”,又如衅首(祸乱之首)、衅辱(蒙祸受辱)、衅累(祸患与事端的牵连)、衅祸(祸乱)等词语中的“衅”,都是这层意思。
   所以据上下文,句中的“衅”也应取“灾祸、祸患”之意。“险衅”合起来,即指艰难祸患,即命运不好。全句是说“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
   【原注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背弃我。这是死的委婉说法。
   大意不错,但过于简单,该作注的却没有注解。“背”实为“背离、离开”,解为背弃可以接受,但“我”从何而来?看来关键是“见”字,在古汉语中“见”是具有称代意义的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第一人称“我”,但只能做前置宾语,须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后面的动作对自己怎么怎么样。或许编者以为如此详注对于中学生不必要,岂不知中学教材中,“见”的这一用法学生并未积累下来,虽说此意并不鲜见,比如在《孔雀东南飞》等文言文中就能遇到,但同样缺乏详解。而“见”的这个用法直到今天还在使用,比如见教、见谅、见告,甚至见背。看来对“见”字详注实有必要。
   【原注3】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不行:不会走路。翻译时则译为“九岁还不能走路”。
   “九岁不行”若按字面解显得荒唐,很难相信一个九岁的孩子还不能走路,除非先天畸形儿。“九”在文言文中常用虚指,作为实解不太合常理。再者古汉语中“行”有“行走”的意思,但也可以引申为“离开、离去”讲。联系上句“少多疾病”和下句“零丁孤苦,至于成立”的意思,“不行”似乎是说作者在成年之前未曾远离,是说自己小时候与祖母寸步不离的情况,目的在于强调他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程度之深。全句是说小时候因为多病从未离开过祖母半步,直到成年。这样更为合理。
   【原注4】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故老:年老而德高的旧臣。矜育:怜悯抚育。
   这两个词语的解释都不妥。由上下文可推知,“故老”不应该仅仅指“年老而德高的旧臣”,这里应是泛指经历世变的老年人,否则,李密的祖母就不在其列,下文的“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便无从说起。其实这里的故老应解为“遗老”,泛指年高老者、故旧老人。
   “矜育”解为“怜悯抚育”,显然弄错了对象。因为在现代汉语里“抚育”的意思是指照料教育儿童,使其健康成长,怎可用在“故老”的身上?所以“矜育”应解为“怜悯赡养”或者“可怜照顾”之类意思为妥。
   【原注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洗马:官名。太子的属官,在宫中服役,掌管图书。
   这里对“洗马”的解释太笼统,而且很不确切。确切的解释应该是,洗(xiǎn)马:官名,即太子洗马,是太子的侍从官,秦朝时设置,职掌如谒者,在宫中服役,祭奠先圣先师,讲经,太子出行时则为前导。晋朝以后改为掌管图书。洗,有些版本作“先”,前驱的意思。
   【原注6】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陨首:杀身。
   这里对“陨首”的解释是不确切的。因为“陨”的本义是东西从高处掉下来,坠落。“陨首”就是丧失头颅,比喻誓死报效国家。虽然都是死,但与“杀身”是有区别的。
   以上是笔者教学中的点滴体会,管窥之见,难免偏颇。古人云:“疑义相与析。”还请方家不吝指正。
   注解,顾名思义,就是对字词意义进行注释解说,虽不必定详尽,但准确简明应是基本要求,尤其是对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笼而统之地说明是不够的。遗憾的是,上述一类的注解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而每年再版时并未有任何改动,不知是教材编写者不曾注意到,还是工作疏忽。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277514)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277500)
  

《陈情表》注解献疑和详解六则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