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09年第1期 ID: 92600

[ 王清泉 文选 ]   

围绕潭字教《小石潭记》

◇ 王清泉


  这篇散文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清幽美妙,刻画出凄清的境界,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抑郁忧伤之情。散文中作者十分重视围绕这一中心选景,使景物非常突出、集中。而文章题目是“小石潭记”,文中就紧紧围绕“潭”
  字选景,文中“潭”字共出现四次,都是为写景服务。为此,我们应抓住“潭”字,围绕“潭”字进行教学。
  
  一、潭的布局
  
  “下见小潭”是文章第一次出现“潭”字的句子,随着,文章围绕“潭”依次分层写出了三种景物。一是潭水。用“清冽”二字写出了潭水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一是潭石。“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摇薄U饫锵刃刺兜祝?靡桓觥叭?弊滞怀鎏兜椎奶氐悖辉傩唇?叮?靡桓觥熬怼弊掷葱蜗蟮目袒?督?吨??男巫矗?饣共还唬?钟谩拔?妫??欤?????摇崩淳咛迕栊础熬怼钡男翁?P刺妒?酉碌缴稀⒋又行牡剿闹埽?蜗蟮乜袒?颂妒?亩嘧恕;褂校?栋妒髀?O扔谩扒唷焙汀按洹狈直鹦闯隽耸饔肼?孪实难丈??啻湎嘤常?髀?托常辉傩绰?男翁??懊陕纭毙稳荽渎?矢皆谇嗍魃涎谡诓?频难?樱?耙∽骸奔?绰?踔?崛幔?谖⒎缰幸《?⑾麓梗?安尾睢笔遣徽?耄?谐び卸蹋?芭?鳌笔撬娣缛砣淼仄?吹淖颂?U饫锛扔芯蔡?拿栊危?钟卸??幕嫔瘛!疤丁弊忠怀觯?愦畏置鞯恼故境鏊?那濉⑹?钠妗⑹髀?娜崦馈
  
  二、潭中景
  
  “潭中鱼可百许头”是文章第二次出现“潭”字的句子,围绕这字,作者对潭中鱼展开了描写。首先写对潭中鱼总的印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然后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描写游鱼。鱼的静态,“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一层写出了潭是以全石为底,因此鱼影就显得格外清楚;二层从文中水色鱼影想象出这一天风和日丽。“?倘徊欢?毙闯鼍持?啪病!?m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写鱼的动态,描写出游鱼往来自由,轻快活跃。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都传神的刻画了游鱼的形态与神韵。最后用“似与游者相乐”写出人鱼两乐,鱼乐,人也乐,游鱼也懂事似的与游人相乐。
  这只是对潭中景的实写,然而,作者的用意不仅仅这些,他给读者创设了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那就是虚写—潭水。而本段大部分细致地、形象地刻画了游鱼的形态神情,创设想象的空间,想象到画面没有画出的部分,那就是清澈明净的潭水。
  这几句潭中景的描绘,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游鱼的欢快自由、活泼可爱,自然流露出作者欢悦之情。由景及情,景中寓情,借景抒情。
  
  三、潭之远景
  
  “潭西南而望”是文章第三次出现“潭”字的句子,顺潭远望,追溯潭水的源头。先用“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来写溪水,这里用“斗折蛇形”形象地描写出溪水的形态,其中弯处大的如“北斗”,弯处小的似“蛇行”;用“明灭可见”来描写溪水的光泽,明暗交替,变幻莫测。再用“其岸势犬牙差互”来写溪岸,突出岩石形状奇异。
  写潭之远景,有形有神,有静有动,半藏半露,饶有画意;望潭源而“不可知其源”,又富有诗情;烘托出一种幽深含蓄的境界。
  
  四、潭之近景
  
  “坐潭上”是文章第四次出现“潭”字的句子,潭四周的景色由此展开描写。先写潭四周的环境,用“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直接写环境的空寂,又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间接写环境的冷清。创设了一种清幽孤寂的气氛。再写作者的感受,由于自己的遭遇及幽静的气氛,自然产生了寂寞、凄凉的心境。这几句描写,将抑郁忧伤的心情熔铸于潭景之中,因心冷而觉潭冷,因潭幽而添心忧,难分何为景,何为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文章围绕“潭”字从不同的角度选景,对小石潭有整体的描绘,有局部的刻画;有近处细致的点染,有远处轮廓的勾勒;有景物传神的描摹,有情感倾心的融入;如此,以“潭”为中心组织成一幅完美和谐的画面。
  
  王清泉,北京市密云县西田各庄中学教师。
  

围绕潭字教《小石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