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普遍存在题材陈旧,结构落套,语言华而不实,缺乏新意等问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把记叙文写好呢?
1、熟中求新,平而不凡。如何熟中求新?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在熟悉平凡的东西中挖掘鲜活的材料。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位优秀学生,应该说同学之间是相当熟悉的了。但在学生作文的初稿中,写的不外是什么,上课认真听讲,平时生活俭仆,遵守学校纪律之类,老生常谈,一个脸谱,缺乏深度,显然这是学生对自己描写的对象没有作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所致。针对这种情况我重新指导学生对自己要写的对象作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了解。结果,学生发现了很多典型的新鲜的材料。譬如:一位优秀同学家在农村,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家里很穷,他除了平时刻苦学习外,利用课余时间收捡同学们遗弃的纸盒、易拉罐等废品,来作为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一方面美化了校园;一方面体现了该同学遇难愈坚的人品,结果这次作文的质量大大提高。
2、广中求异,奇而不俗。有一部分学生平时不注意搜集、积累材料,待到作文时,才急急忙忙去寻找。一来,由于时间仓促,见到“陈货旧料”,也就随手捡来;二来,就是得到材料,也只是一丝一缕。试想这哪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很有必要教导学生注意平时搜集、积累,广中求异,一般中找特殊。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平时很注意指导学生搜集作文材料,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去观察、探索。学生学会了观察,视野也开阔了,得到了很多新奇的材料。有一次我以水生动物为内容要求学生作文,学生兴趣盎然,挥笔疾书,材料源源而来。结果,写出的文章,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新奇逗人。例如,有一个沿海的学生写文章写到“海蜇借眼”,海蜇是没有眼的,可是它善于借眼。有一种小虾依附在它身上,当胆怯的小虾发现了“敌情”时,立即惊动起来,触动了海蜇,海蜇便潜水逃走……这样的材料,别说写过,就是听也极少听过,多么新异奇特!
3、准中求美,华而不滥。有些学生误认为,文章好就是靠形容词。形容词堆砌得越多,文章就越美。于是他们写作时,就煞费苦心地运用形容词,把想到的、搜罗到的华丽词藻堆到文章中去。因些,在他们的作文里,就往往出现用词不当,语言??拢?栊床蛔既返南窒蟆S幸桓鲅??磁┐宓拇壕埃?庋?矗骸按禾炖戳耍?蚧ㄆ敕牛?逖樟???蜃锨Ш欤?恃薅崮浚?ㄓ舻姆曳计吮嵌?矗?呷诵钠ⅰf鼓榷嘧说牧?跚岱魉?妫?剜?貉嗷缎拦奈瑁?叻傻吐印:靡慌纱汗夤謇鼍吧??钊诵某凵裢??目跎疋???闭舛挝淖侄哑隽瞬簧俨磺惺导实男稳荽剩???皇担?挥邪雅┐宓拇壕氨普娴亍⑿蜗蟮孛栊闯隼矗?簿拖缘盟锥?桑?挥行孪矢小R虼耍?魑慕萄Ш苡斜匾??佳??谙钢鹿鄄斓幕?∩希?险嫜〈剩?簿坑么首既罚?挥小白肌绷瞬拍鼙砬榇镆猓??觥扒椤薄ⅰ耙狻辈琶馈
4、以巧取胜,不落俗套。要求学生作文构思巧妙,当然不是说要他们挖空心思地去编造虚假的故事,追求情节上的离奇古怪。但一定是要求他们既讲究实际,又敢于创新,根据主题,题材的特点,在具体地布局谋篇上不落俗套,独出心裁,力求“巧”一点,“新”一点,倒是非常必要的。中专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和课外的大量阅读,不但掌握了记叙文的“纵式”、“横式”的基本结构方法,而且还学到了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巧设悬念,欲扬先抑等等写法,因此在构思文章时,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就大有可能标新立异,把文章构思得新一点,写得巧一点,不落俗套,不步人后尘。
许翠先,湖北仙桃职业技术学院教师。